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不同工况下铸铁冷却壁热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高炉冷却壁稳态传热模型,利用ANSYS单元生死技术模拟冷却壁表面渣皮熔化行为,以计算铸铁冷却壁在渣皮稳定、渣皮脱落、冷却壁烧损和冷却壁烧毁4种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和热负荷。分析结果表明,冷却壁热负荷随着炉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提高冷却水速度和壁体烧损变薄对热负荷的影响较小。渣皮脱落和冷却壁完全消失造成热负荷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2.
冷却水管表面合金化球墨铸铁冷却壁的热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石琳  程素森  冯力  沈猛 《炼铁》2006,25(2):26-29
为了满足高炉长寿的需要,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冷却性能的铸铁冷却壁。热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铸铁冷却壁的冷却能力明显大于普通铸铁冷却壁,能够承受100kW/m^2的热流密度。由于该种冷却壁具备冷却能力大、造价低等优点,因此有着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炉腹及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使用铜冷却壁,炉身中、上部正常热负荷区使用冷却水管表面合金化铸铁冷却壁,可以实现炉腹、炉腰冷却壁寿命与其他部位冷却壁寿命同步的高炉长寿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按流体分布状态和所允许最大热流强度的方法,对鞍钢3200m~3高炉炉缸冷却水需求量进行了计算,并就冷却水流速、水管直径和气隙参数对冷却壁热面温度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鞍钢3 200m~3高炉炉缸冷却壁用φ50mm×6mm水管和1250m~3/h的冷却水量,对冷却强度和系统回路阻损的设计都是偏小的。  相似文献   

4.
石琳  程素森 《钢铁》2007,42(11):9-12
根据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热态试验数据确定了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温度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利用ANSYS软件、采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计算了高温状态下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内钢质冷却水管的变形,分析了气隙层和水管热变形对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寿命的影响,得出保证合金化管铸铁冷却壁长寿的最佳气隙层厚度和相应的最佳使用热负荷.  相似文献   

5.
高炉铸钢冷却壁最佳结构的传热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了300 m3高炉铸钢冷却壁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分析铸钢冷却壁冷却水管内径、间距、壁体厚度、镶砖厚度以及冷却水流速对冷却壁热面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导出了高炉铸钢冷却壁的初步优化结果:冷却水管间距200 mm,水管内径20 mm,壁体厚度为180 mm,镶砖厚度为70 mm,与之相匹配的冷却水流速为2.0 m/s.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力耦合方法研究了铜层厚度和冷却水道间距对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以1∶1比例铜-钢复合冷却壁进行了热态试验,测试了铜-钢复合冷却壁温度分布,计算了热态试验条件下铜-钢复合冷却壁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计算结果显示,铜-钢复合冷却壁铜层厚度增加,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减少,铜层厚度上限值为70mm;冷却水道间距减少可以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当冷却水道间距小于220mm时,减少冷却水道间距对降低壁体最高温度和最大等效应力作用较小.铜层厚度为60mm,冷却水道间距为220mm的铜-钢复合冷却壁在高炉热负荷较高区域工作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损坏.  相似文献   

7.
郭泽琴 《山西冶金》2012,35(5):59-61
分析了影响高炉炉衬寿命的因素和炉衬冷却系统的重要性,探索了用于高炉冷却系统的铸铁冷却壁和铜冷却壁,进一步陈述了高炉热负荷的选择和炉衬耐材的选择,从而阐述了现代高炉的炉衬冷却系统。  相似文献   

8.
汤清华  史志苗 《炼铁》2022,(1):23-27
重点就高炉设计、改造、生产操作及维护中,经常遇到一些有关高炉冷却工艺和结构上的问题,如冷却壁冷却比表面积、冷却结构、冷却水质、热负荷、水速等进行了讨论.认为:应改善冷却壁结构,提高冷却比表面积达1.2以上;炉缸宜采用卧式弧形光面冷却壁;新设计高炉时应适当缩小炉腹角,己投产高炉则应适当调整风口小套的长度,以达到缩小操作炉...  相似文献   

9.
基于商业软件FLUENT,建立高炉冷却壁三维稳态传热模型,通过对铸铁冷却壁温度场的计算,分别研究了水管间距、水管直径、冷却水温度、椭圆形水管椭圆度等因素对高炉冷却壁温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炉铜冷却壁的设计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德章 《炼铁》2003,22(2):3-7
对高炉铜冷却壁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如:铜冷却壁冷却系统的最大热负荷能力,铜冷却壁应用的部位,铜冷却壁冷却水质的选择,铜冷却壁炉衬结构的特点以及铜冷却壁的制造要求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土壤源热泵导致的土壤吸、放热不平衡以及解决这种热失衡的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搪瓷热管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耐腐蚀热管换热器中搪瓷层对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 ,对于搪瓷涂层的热阻及它在整个热管传热热阻中所占的比重 ,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测定。设计了实验测定装置 ,并根据所得数据 ,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14.
热管及其换热器在钢铁工业余热回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热管及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方便、流体阻力小、不需维修和外加动力等优点.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应用主要集中在中低温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应完善高温热管,降低其成本,提高其可靠性,以拓宽热管换热器在高温余热资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差热分析(DTA)、金相组织观察、热模拟及拉伸试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均匀化退火工艺对含Ag的Al-Cu-Mg-(Ag)-Mn-Zr新型耐热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电脑散热片换热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对象是直板式铝散热片,通过改变散热片的结构参数(齿厚、齿高、齿间距和底板厚度),以Ansys软件为载体,将所作模型图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模拟,得出测试点温度.基于正交试验分析,得出结果:散热片的齿厚和齿间距对其散热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齿高,底板厚度次之;其他参数不变时,齿厚在0.5~1.5 mm内,随着齿厚的增加,散热效果增强,齿厚超过1.5 mm,散热效果则减弱;齿间距在1~1.5 mm内,随着齿间距的增加,散热效果增强,齿间距超过1.5 mm,散热效果则减弱;随着齿高的增加,散热效果呈现增强趋势;底板厚度在2~3 mm内,随着厚度的增加散热效果增强,当厚度超过3 mm时,散热效果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低温工业余热回收的热泵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内简述了热泵节能原理,较详细阐述了宝钢第一套利用工业余热的蒸汽电动压缩式水-水热泵装置开发和应用的实践,并对宝钢推广应用热泵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Geothermal heat pumps can be considered a sustainable technology, as they reclaim and recycle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earth. In climates with a near balance in the annual heating and cooling loads, they function essentially as a seasonal energy storage schem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technology. The various types of geothermal heat pumps are explained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 merits. Detailed discussion is included on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ground coupling for commercial scale applications, the vertical borehole heat exchanger. Issues with sizing the heat exchanger and grouting i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motivation for in situ thermal properties testing. In-building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heat pumps themselves, is briefly described. Experience with geothermal heat pumps to date is presented for both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cale applications. Regional market penetr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re also discussed for both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scale applica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overall outlook for expanded application of geothermal heat pumps is very favorable.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热管的热力学计算及热管的基本选择。经生产实践证明,热管换热器回收的余热应用于活性氧化铝生产后期活化焙烧工序是行之有效的,既提高了产能又降低了天然气消耗。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板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原理、设计选用方法并与列管式、螺旋板式换热器对比,详细论述了其优缺点及在供热系统中的使用效果、工程实例和试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