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闸孔出流流量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孔流情况下流量系数关系曲线受闸门开启高度影响及关系曲线底部点据密集,上部稀少,点据分布极不均匀,不利于中上部系数分析等特点,提出了用闸上下水位差(或闸上水头)与闸孔过水断面平均流速建立相关关系来定线推流.所定关系曲线具有上下点据分布均匀,相关关系较高,无系统性偏差,且不受闸门变化的影响等优点,且此方法计算方便,推流简单,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型无流量系数的拦河闸推求其孔流情况下的流量及过水量.  相似文献   

2.
确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定线方法是流量资料整编的重要环节。由于芒稻闸水文特性比较复杂,多次改变定线方法,也未得到精度较高的成果。现在通过对堰闸流量系数法、堰闸过水平均流速法和图解分析法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图解分析法定线,所得成果最好。因此决定采用图解分析法整编芒稻闸淹没孔流流量资料。  相似文献   

3.
针对讨赖河嘉峪关水文站堰闸推流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证。根据实测资料,绘制出堰闸前水头h_u—流量系数C_1、溢洪坝上游水头h_u—流量系数C_1及闸门开启高度与闸前水头之比e/h_u—孔流流量系数M等关系曲线图,找出堰闸出流规律,确定出流流量计算公式,推求自由式堰流和孔流流量系数及溢洪坝流量系数,并率定得出经验公式。在Excel电子表格中编制出孔流流量计算模块,完成推流计算,解决了复杂的测验和整编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立新  孟小敏  韩阳 《治淮》2022,(10):29-32
以总渠六垛南闸水文站流量推算为例,采用堰闸沉溺式孔流公式计算堰流流量,定线结果表明其三项检验合格,实测流量与计算流量的均方差达到二类精度标准,完全符合水文资料整编规范要求;与同类方法相比,该法具有定线方便、计算简单、便于估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堰闸流量资料整编,多采用流量系数法。由于算得的流量系数是一个变量,因而整编成果不利于电算推流。尤其是沉溺式出流的流量系数的相关因素比较复杂,成果点据散乱,精度不高。为此提出用逐步图解法直接分析流量计算公式,以便于电算整编推流,提高成果精度。最后根据图解求得的流量计算公式,再用水力学出流公式分析流量系数,从而分析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水文规范中指出水闸淹没堰流通常采用堰闸流量系数法定线推流,但由于水闸堰流时,上下游水位差很小,水位观读误差对流量的精度产生较大影响,无法满足定线精度要求。笔者结合实测流量资料,引入落差指数法率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精度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可在沿江受潮汐影响的大型水闸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刘家道口闸开闸泄水以来2008—2011年积累的实测水文资料,利用水工建筑物测流SL20—1992规范公式对刘家道口闸泄流量进行分析计算,分别计算包括行近流速的过闸流量和不计行近流速的过闸流量,两者进行对比,得出考虑行近流速水头计算的过闸流量偏大,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李庄闸回水影响得出了比较适合刘家道口节制闸运行情况下的堰流、孔流流量系数计算公式。结合ADCP实测流量点据,绘出了刘家道口节制闸自由式孔、堰流泄流曲线,淹没式孔、堰流泄流曲线。  相似文献   

8.
打破堰闸站资料整编的传统方法,采用过闸平均流速法推求流量,将枣林庄4孔闸自建站以来10余年的流量资料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定线,关系线通过3种检验,其精度比传统的流量系数法有了提高。该法简便易行,关系线长时间较稳定,特别适应水文勘测站队结合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9.
临洪水文站作为河道站一直采用逐步图解落差指数法相关模型进行推流计算,单值关系精度较高,但由于附近水利工程改变而对原来的模型参数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5年该站实测流量资料,在新工情调度下的推流模型进行率定,利用正确的模型公式进行流量整编,判别出适合临洪水文站新工情调度下的定线推流方法——堰闸过水平均流速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用传统方法对堰闸测流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与资料整编工作量大、周期长,且精度低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集计算、点图、定线、推流为一体的堰闸测流系统。对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各项功能的实现及其技术核心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堰闸水文站出现淹没式堰流时可以使用逐步图解法定线推流,但小水位差时用自记水位推流,计算流量的误差可能很大.通过对淹没式堰流计算流量的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得到水位差的百分不确定度,根据计算流量的不确定度要求,推算得到满足计算流量不确定度要求的水位差的范围:对于开宽大于2.0m、下游水头大于0.5m的堰闸站出现淹没式堰流时,只有水位差大于0.14m时,才能使用自记水位推流.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本市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期间掀起了一个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沿海沿江兴建了一批中、小型水利工程。上海市水文总站根据站网规划的要求,先后在多处堰闸站建立了流量站。这些站经多年测验已搜集了一批流量资料,经整理、分析、发现流量系数率定时其点群关系十分紊乱,上线率极低,远远不能满足堰闸站流量定性推流要求。现以川扬河杨思堰闸站为实例,利用增大上、下游水位差读测的方法提高流量系数率定精度、从而满足流量定线推流要求。  相似文献   

13.
赵天昌  程洁 《人民长江》2010,41(2):91-92
堰闸水文站出现淹没式堰流时可以使用逐步图解法定线推流,但小水位差时用自记水位推流,计算流量的误差可能很大。通过对淹没式堰流计算流量的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得到水位差的百分不确定度XΔz,根据计算流量的不确定度要求,推算得到满足计算流量不确定度要求的水位差的范围:对于开宽大于2.0 m、下游水头大于0.5 m的堰闸站出现淹没式堰流时,只有水位差大于0.14 m时,才能使用自记水位推流。  相似文献   

14.
调水工程输水渠道堰闸流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水工程输水渠道堰闸流量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是运行调度数字化、信息化的关键水力条件。传统的堰闸流量计算方法是先进行孔流、堰流判别,再根据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其孔、堰流判断条件为闸门的相对开度e/H。经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论证认为:传统计算公式中以e/H=0.65作为宽顶堰孔流与堰流的判断条件,仅适用于自由出流状态。调水工程输水渠道堰闸工程正常运行条件一般为大淹没孔流,传统方法计算流量误差较大。通过系列模型试验数据的拟合,提出了特定条件下调水工程堰闸流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德清大闸的结构形式和上下游水位遥测系统的建设,为水工建筑物推流提供了条件。通过研究近3 a来闸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度等要素与过闸流量的关系,证实用水力学经验公式校正后计算所得的流量符合SL247-1999《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堰闸站水力因素关系定线精度指标,为本站洪水期推流方式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洪水期间闸门调度、洪量快速计算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计算分析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究堰流和孔流的界限、影响闸孔出流流量偏离与闸门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因子的定量关系及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条件,确定弧形闸门的流量系数、淹没系数和垂直收缩系数等,得到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的水力计算方法,找到影响弧形闸门闸孔出流的流量、开启高度、上下游水位差的表征关系式,并通过试验和经验图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堰闸站的流量资料整编,一般均采用过闸流量系数法,根据闸型和流态,选择相关因素与流量系数建立关系,然后再做辅助曲线进行推流,工作烦琐,不利于电算整编。现用落差指数法探求在新建堰闸出现淹没式堰流时的流量单值化处理。一、新建港基本情况落差指数法适用于河床稳定受洪水涨落和变动回水混合影响下的天然河道中下游水文测站的流量校正计算。新建港水闸为直立式平扳闸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利用洪泽湖水资源,其主要口门三河闸须精准调度运行。研究定流量调度时三河闸 闸门开高的精准确定方法。采用规范确定的水闸出流公式,结合2004年至2016年流量实测资料和长期 调度运行实践,提出确定闸门开高的经验公式。重新率定三河闸淹没孔流、淹没堰流关系曲线,绘制三 河闸调度流量差-上游水位变幅值关系曲线和三河闸(中渡)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分析三河闸孔流和 堰流分界值确定方法,提出了定流量调度时确定三河闸闸门开高的方法。2016年测流数据表明,此方法 预测流量的最大绝对误差为5.74%,误差小于5%的概率达84%;可靠性较高,可用于三河闸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配套工程,江都东闸节制闸经加固改造后,因出流环境、水力要素发生了变化,历年所采用的堰闸流量系数法率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已不再适合当前过闸流量的推求。为更合理地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出流规律,收集了工程加固后淹没孔流流态下10 a的实测流量资料,改用堰闸过水平均流速法,率定出新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对逐年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际平  杨明  马静 《人民黄河》2012,34(11):118-119,123
从理论上论证平底闸的水力特性及闸室中驼峰堰、驼峰堰的相对位置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分析各种计算泄流能力(只考虑自由出流情形)的常用方法,并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布置合理的闸型,可提高闸的泄流能力;平底闸闸室内加设驼峰堰,对提高流量系数的作用很大,但驼峰堰在闸室中所处的位置对提高流量系数的作用是不同的;驼峰堰加在闸室中部靠前的部位是最佳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