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霞  张建华  殷鹏  陆隽  华萍  刘茗 《江苏水利》2023,(3):22-24+29
根据太湖水量、水质、底泥和蓝藻监测资料,从外源总磷(TP)输入和内源磷循环2个角度,系统分析太湖水量、水质、底泥、蓝藻等要素与湖体TP质量浓度的关系,揭示了影响太湖TP升高的主要因素,为新一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太湖底泥氮污染分布规律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凌  崔广柏  王建中 《水利学报》2005,36(8):0900-0905
对太湖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其底泥的氮污染规律。结果表明,底泥表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总氮含量总体超标;其第2、3、4、5层,总氮污染程度已大为降低。得出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太湖底泥总氮浓度垂向变化规律,并据此确定太湖底泥生态清淤的深度为上层40~50cm。对太湖底泥各层次总氮浓度概率分布的计算发现,它基本符合随机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提出了太湖底泥氮污染生态风险分析方法,定义了度量生态风险的指标,并计算了生态风险值,计算结果表明,太湖底泥氮污染生态风险程度较高的区域依次是五里湖、东太湖、梅梁湖南区等,此为生态清淤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关于“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环境应服从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兼顾供水,航运等方面的要求,有效改善太湖水质,并有利于太湖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要注意水污染控制问题,太湖及网河区泥沙淤积问题,东太湖萎缩问题,引水调度问题,太湖底泥问题等。要做好“引江济太”调水试验。  相似文献   

4.
1991年太湖大水后。国务院加快了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当年开工建设了太浦河、望虞河、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11项水利工程。从此,太湖流域有了沟通长江、钱塘江和黄浦江的骨干通道,太湖南岸有了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大堤。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框架,同时也为太湖流域实施防洪和水资源调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环太湖地区城市互联互通促使重大基础设施以隧道方式下穿太湖大堤越来越多。太湖流域地质特点是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第四系厚度大多在80~130 m,以粉质黏土、重粉质壤土、淤泥质土等软土为主,液性指数0.27~1.50,可塑-流塑。穿湖隧道易对太湖大堤产生地层损失,导致堤防沉降变形。结合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隧道下穿太湖大堤,提出了降低堤防竖向变形、减少安全隐患的工程措施,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07,(24):8-8
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太湖贡湖水源地水质恶化,无锡供水受到严重影响。水利部及所属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成功实施引江济太,及时改善太湖水质,恢复无锡城市供水。水科部还积极妥善处理了武汉汉江、巢湖等多起水污染事件,建立了突发性事件的月报制度。  相似文献   

7.
梅梁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座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蠡湖之畔,位于太湖北侧梅梁湖与京杭大运河支流梁溪河的上游交汇处,距无锡市区10公里,距“太湖第一胜境”国家AAAA级风景区鼋头渚公园不到100米,太湖、蠡湖、国家AAAA级蠡园、“世界第一铜铸大佛”灵山大佛和梅园等众多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环绕四周,  相似文献   

8.
《浙江水利科技》2010,(4):59-59
日前,环太湖苏浙五市政协在湖州举行“携手保护太湖实现水续发展——让太湖水更净更美”的联合议政会,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为保护太湖积极献计献策,并通过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保护和治理太湖的建议案》。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副主席冯明光、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张九汉、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王少阶以及各城市的政协负责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沙惠方 《江苏水利》2001,(11):33-34
施工围堰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临时建筑物,它的顺利完成及安全保障,往往成为整个成败的关键。在太湖内进行围堰施工,更因太湖所特有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决定了其施工方法的困难程度,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制定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法。本文结合参加治理太湖有关工程建设的实际,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认真总结“九五”太湖治污工作经验,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整治力度,把太湖流域治理工作推向新阶段“十五”期间是太湖污染治理的关键时期太湖治理“十五”计划已经明确了任务,总的目标是,到2005年底,太湖水质要有所好转,特别是梅梁湖、五里湖的水质要明显改善,为逐步恢复太湖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要在认真总结“九五”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太湖流…  相似文献   

11.
治理太湖的骨干工程太浦河、望虞河和环湖大堤等完工后,正遇1999年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袭。通过这场洪水的防汛调度实践,太湖流域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提高。为保护太湖水资源,适当提高太湖的警戒水位防洪调度水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太湖流域1.0版的本的河网水动力模型进行了修改完善,解决了其中存在的节点水量水平衡、立交和环湖口门处理不恰当等问题,并利用该模型对太湖流1996年 期进行了水利计算,表度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3.
葛永元 《中国水利》2011,(21):12-13
浙江省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太湖对于嘉兴的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嘉兴人民饮用太湖水,用太湖水灌溉,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太湖;同时由于嘉兴属于低洼地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0~2003年苏州市太湖片水量巡测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评价得出该区域水环境状况:近太湖的监测断面水质优于其他监测断面;2001年和2002年太湖出水量较大时水质较好,2000年和2003年出太湖水量较小时水质较差。最后提出了做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在水资源利用中引入市场机制、控制面源和点源污染、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公众参与与水资源保护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太湖水利综合开发的构思和实践毕耘(浙江省环太湖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管委会)一、前言湖州市是以太湖命名,依太湖而生,傍太湖而兴,是太湖流域中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重大开发潜力的经济区域。但长期以来,由于太湖南岸有岸无堤,常遭太湖水患...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太湖站十年的风速风向资料,根据风向统计频率权重,利用非结构有限元的FVCOM模式,计算了太湖湖流的辐合区及垂直速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太湖流场的主要辐合区集中在北部湾区、西部沿岸、东太湖湾区的北部及平台山以南的区域,东部沿岸相对较为分散;该分布与中下层的垂直速度分布基本一致;流场辐合区及下沉区的分布与太湖沉积物分布非常吻合,说明风场驱动下的流场辐合及下沉是决定太湖沉积物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太湖沉积物对营养盐及水下光场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7.
张萍霞 《中国水利》2004,(24):i043-i044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与上海、南京等距离相望。北临长江,东濒太湖,西界茅山,南接天目山余脉,腹部有洮、漏两湖。境内地形复杂,河网密布,京杭运河穿境而过,丹金溧漕河和南河等区域性骨干河道,沟通了长江及洮湖、滆湖、太湖等主要湖泊,形成了全市纵横交错的水网。新中国成立以来,常州市坚持不懈大搞水利建设,兴办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8.
太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初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是太湖流域最大的湖泊,目前富营养化十分严重,国家已将其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治理的湖泊,编制太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污染防治规划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太湖水污染现状及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总量控制规划和治理方案的初步框架,供国家编制太湖和主要太湖河流水污染防治2010年规划及“九五”计划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湖出入湖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沿太湖历年巡测线进行了4次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共有139条河道参加评价,有水文,水质监测项目38个,评价中水质采用五级水标准,选用pH值等18项指标和为评价参数,评价结果表明,入太湖水质污染主要以有机污染为主,出湖污染主要在江苏湖东段,占总量的60%,因此,保护好太湖水质必须控制和减少入湖污染物量,加强污染源治理,限制污染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江苏省水利部门2007年以来太湖蓝藻水华及湖泛防控工作进展,总结了太湖蓝藻预警、打捞处置、藻泥利用以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同时,分析了现阶段太湖安全度夏面临的蓝藻生物量居高不下、应急防控成本增加、监管能力不足等难点问题,提出了加快骨干引排工程建设、提升蓝藻水华防控能力、加快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以及健全应急防控标准体系等工作建议,为提升太湖应急防控工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