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为探究飞机刹车系统的振动规律,以航空机轮刹车装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刹车装置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刹车扭转振动和轴向振动的力学模型,建立刹车振动系统的频率方程,计算出扭转和轴向固有频率,采用m+p动态测试软件对力学模型和固有频率进行验证,理论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惯性试验台上进行刹车振动测试,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初步得出了刹车振动规律,为航空机轮刹车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晓微 《机械》2014,(5):75-77,80
为了实现安全、优质、高效、低成本钻井,现代石油钻机在20世纪后期推广应用了顶部驱动、盘式刹车和自运送钻等新技术。主要介绍了JC40D绞车改造中的重点工作,带式刹车改为盘式刹车滚筒轴的结构设计;通过计算重新选配驱动电机,使绞车的配置更为合理;通过计算选配、增加自动送钻装置,并和绞车进行一体化设计,使绞车的结构更加紧凑;绞车架的全新设计。  相似文献   

3.
机械式带式刹车系统大多应用在中小型钻修机设备上,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陆地油田和海上油田区域有较广泛的应用,随着钻修机技术的发展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集成化程度高、安全性能佳的盘式刹车系统的运用已日趋成熟,在中小型钻修机设备上用盘式刹车系统替代陈旧的带式刹车系统已经成为各油田用户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采用弹簧套式组合活塞、碳/陶刹车盘的某型刹车装置某批次交付试验时,出现部分产品刹车间隙不足故障,经故障排查与分析,发现故障是由刹车装置轴向挠度导致活塞调隙后出现附加行程引起的。通过增加试验时工艺垫片厚度排除了刹车装置刹车间隙不足故障,而从产品结构计算上,将活塞组件的螺盖返退至与活塞端面齐平也可以起到同样效果。刹车装置的装配间隙一般大于验收间隙,对于刚性较差的刹车装置,使用超过产品工作压力进行功能性检查或试验时,应在活塞下放入不小于刹车装置轴向挠度的钢质工艺垫片,无法预知变形大小时,允许将刹车间隙塞实。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钻机绞车刹车系统实验台装置中的液压气动控制部分,分别介绍了实验台中液压动力源以及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工作原理,确定了主要元器件的工作参数,并分别从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等方面成功实现了实验台的调试、运行及数据采集,为刹车实验台的整体试验研究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石油钻机绞车的气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原总机石油设备有限公司JC50绞车为例,介绍绞车换档、防碰天车装置、辅助刹车等主要部分的的气控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载直升机机轮刹车装置及轻型飞机机轮刹车装置动态性能试验为主,针对两种不同试验条件,设计一种综合航空惯性刹车试验台,同时满足上述两种刹车装置的动态性能测试要求,为新产品研制、鉴定和产品交付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模拟试验可以确定产品性能参数,优化产品性能,提高飞机轮胎、机轮刹车装置及刹车系统的品质及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抽油机自身的特点,抽油机减速器刹车装置在抽油机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维修当中充当安全卫士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为此文中介绍了一种抽油机减速器刹车综合性能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9.
刹车装置摩擦片磨损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有关固体磨损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指出目前难以对刹车装置摩擦材料磨损量进行计算的原因所在。提出了一种无需实验测试即可计算刹车材料磨损量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0.
飞机刹车装置是飞机制动的重要部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介绍该装置的翻修原因、刹车组件的检修及刹车组件的测试要点,对维修人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VABCO压力调节器气制动ABS系统,综合考虑温度、管路长度等彩响因素建立了制动气室压力变化数学模型;通过压力阶跃响应试验,频率特性试验和PWM调压试验分析了制动压力动态特性,证明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基本合理。为ABS控制逻辑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级储能的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发动机能量回收效果随储气罐压力增高而降低的问题,将双储气罐储能的技术方案应用到气动-内燃混合动力发动机中,初步得出了双储气罐储能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进气压力来提高能量转化率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观点。基于变质量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缩空气循环数学模型,并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初步验证。通过对模型进行稳态仿真,分析了进气压力、储气罐压力对压缩制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压力与储气罐压力的变化对每循环回收气体质量的影响呈线性;储气罐压力与进气压力的比值是影响制动能量转化率的关键因素,能量转化率(COP)随储气罐压力与进气压力比值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串联式制动能量回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及相应控制策略从而显著降低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油耗并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以某型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开关阀和制动防抱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驱动电动机以及蓄电池储能装置设计出一种新型串联式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实现气压制动力和回馈制动力的协调控制、ABS系统与回馈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制动能量回馈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不同控制策略下进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的仿真分析;在基于dSPACE实时硬件平台及制动系统硬件组成的制动能量回馈试验台架上,测试分析回馈制动力与气压制动力以及ABS系统的协调控制关系。结果表明,所研发的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安全可靠,ABS系统能够独立工作而不受新增系统的影响;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能很好地调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回馈能力;能量回馈效果显著,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的制动能量回收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梯制动器静态制动力矩估算问题,对电梯制动器的动态制动性能与静态制动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利用电梯制动器试验台测试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根据实验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梯制动器静态制动力矩估算方法,将利用制动器动态制动性能实验得到的制动初始速度与制动过程的平均制动力矩作为估算算法训练数据的输入值,将相同制动器对应的静态制动力矩作为估算算法训练数据的输出值,经过支持向量机算法训练得到估算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法进一步优化估算模型。最后,通过制动实验进一步采集制动性能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实验结果显示,电梯制动器的动态制动性能与制动初始速度有关。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基于SVM的电梯制动器静态制动力矩估算方法能够便捷准确地根据电梯制动器的动态数据估算出静态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性为最终目的,基于制动推杆行程传感器信号,利用神经网络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提出了对制动需求进行识别的方法。首先采用神经网络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完成对驾驶员制动需求的初步判断,然后通过主缸压力反馈信号对制动系统的制动动作完成程度进行预测,进而对制动需求识别结果进行持续反馈跟踪修正,以保证车辆的制动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制动效能。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试验与台架试验对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与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迅速准确地识别驾驶员的制动需求,从而为车辆的制动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液(气)压辅助制动系统成本较高以及电子真空助力器(EVB)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开发了一套电机驱动式汽车辅助制动装备,该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在出现追尾危险时通过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工作,拉动制动踏板,从而代替驾驶员动作,完成期望的制动过程,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气制动系统检测试验台,可以模拟测试某汽车气制动系统的制动及解除制动的反应时间,与路试相比,可节约大量的试验经费和试验时间。利用此试验台对某大客车气制动系统阀门的排气性能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管路参数对制动系统阀门的排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城市电动公交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率,针对城市电动公交车日常运输载重变化显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载荷率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建立了不同载重情况下电动公交车的行车制动系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系数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求出了空载、半载、满载情况下的最优制动力分配系数,并根据优化后的制动力分配系数对再生制动力进行了控制。为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2002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制动力分配系数无调整时相比,该策略在符合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制动法规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制动能回收量。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对履带车辆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和利用,分析了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AMES im软件建立了系统模型;对履带车辆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系统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参数变化对系统压力和液压泵/马达排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为履带车辆制动能量再生系统设计和液压元件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履带车辆制动能量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根据某型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特点,建立了履带车辆液压储能式制动能量再生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模式。基于踏板行程逻辑门限值的模糊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履带车辆制动工况和驱动工况控制策略,构建了两种工况下的控制系统Simulink模块。对履带车辆辅助制动和辅助驱动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车速、系统压力和燃油消耗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设计并建立了系统模型实验台,对制动能量回收和再利用过程进行了原理性实验,计算了液压储能式制动能量再生系统总效率。通过比较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系统总效率的因素,得出系统的实际可行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