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煤中自身CaO的脱硫作用。在四角布置直流煤粉试验炉上对神府一东胜煤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效率约为24.37%~33.86%。此外,还获知影响煤灰中CaO脱硫的主要因素是Ca/S摩尔比、CaO的存在形式、炉内火焰温度和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钙基吸收剂脱硫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两种钙基吸收剂-CaO和Ca(OH)2的脱硫反应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两者的反应活性进行了比较,并就一些因素对脱硫活性和影响作了研究,所得结论对脱硫反应的优化,脱硫剂的选择及干法FGD装置的开发和研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2O生成与分布特性,包括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对FBCZ出口N2O浓度的影响;以及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2O浓度分布的  相似文献   

4.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1座0.3MW的试验台上研究了其NO生成与排放控制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O浓度分布的关系;床层温度Tb、流化速度Uo、二次风率R2、PC-FB流化床燃烧区(FBCZ)出口氧浓度O’2、钙硫化(Ca/s)等对PBCZ出口NO浓度NO’、PCFB炉膛出口NO浓度NO”的影响。图12参10  相似文献   

5.
低成本炉内喷钙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炉内喷钙脱硫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的脱硫技术,本文描述了炉内喷钙脱硫理化反应机理和模型,在一台15万大卡的一维煤粉燃烧试验炉上进行了直接喷射吸着剂脱硫试验,当Ca/s≈2左右时,脱硫效率达56-74%,此外,还提出了一维简化数学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制备高纯羟基磷灰石粉末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Ca/P比略大于等于1.67时,要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羟基磷灰石粉末;Ca/P比小于1.67时易出现化合物CaHPO4,使羟基磷灰石粉末的纯度降低。溶液中生成的羟基磷灰石陈化时间不宜太长。羟基磷灰石粉末受酸的作用易溶解,从而导致羟基磷灰石粉末的纯度降低。当煅烧温度超过789℃时,羟基磷灰石粉末将发生分解,生成α-Ca3(PO4  相似文献   

7.
由p+-GaAs帽层和p-AlxGa1-xAs(x=0·8—0.9)窗口层构成的异质薄膜体系是GaAs太阳电池器件中的常规结构。对该异质结构的只腐蚀GaAs而不腐蚀AlGaAs的选择性腐蚀工艺是GaAs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针对传统腐蚀工艺中出现的腐蚀后露出的AlGaAs表面呈现彩色的问题,从改进腐蚀液配方角度,围绕通常采用的氨水-双氧水(NH4OH-H2O2)腐蚀液体系,对该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并与柠檬酸-双氧水(C6H8O7-H2O2)和柠檬酸-柠檬酸钾-双氧水(C6H8O7-K3C6H5O7-H2O2)腐蚀液体系作对比,最终得到了较满意的氨水-双氧水-磷酸(NH4OH-H2O2-H3PO4)新腐蚀液体系。这种腐蚀液体系不仅可在较宽的溶液浓度范围内实现对高Al组分GaAs/AlGaAs异质结构的选择性腐蚀,而且也不会对露出的AlGaAs外观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向β-C2S结构中掺加不同离子,而使β-C2S水化活性大大提高,其中BaSO4效果最佳,将其掺入熟料中,也证明了可烧制出强度很好的节能水泥熟料,这种水泥的活性激发主要靠Ba^2+、S^6+离子在β-C2S中的取代、改型,这种水泥可大幅度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9.
钙基固硫剂水合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CaO水合放热,设计专用试验装置对生石灰水合活性进行测试比较,其结果对炉内喷钙增湿水合烟气脱硫和以生石灰为吸着剂的简易湿法脱硫技术吸着剂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飞灰循环流化床还原态脱硫和喷氨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第二代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PFBC-CC)以及分级燃烧降低NOx等技术的发展,还原态脱硫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在飞灰循环分级燃烧燃煤流化床中还原态脱硫试验结果。与此同时,进行了喷氨脱氮试验。结果表明,还原脱硫效率高,喷氨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烟气中SOx,NOx的净化方法及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将锅炉排污水喷入锅炉尾部烟道时对烟气中SOx、NOx的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当排污水占锅炉蒸发量的4-5.5%时,脱硫效率可达到17.02-57.37%以上,脱氮效率可达13.40-39.43%以上。排污水的喷入量和喷水方式对脱硫,脱氧有显著的影响。图3表3参5  相似文献   

12.
Cdln2O4和Cd2SnO4薄膜X—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Ar-O2混合气氛中从Cd-In和Cd-Sn合金靶射频反应溅射而的CdIn2O4和Cd2SnO4膜的X-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表明了粉末Cd,In,Sn,SnO2,In2O3和CdIn2O4,Cd2SnO4膜的Cd,In,Sn3D3/2和3d5/2XPS峰值位置的形状的区别,并讨论了O1s。XPS峰随氧浓度的变化。当氧浓度增加时,O1s分为两个峰。  相似文献   

13.
储热材料AlNH4(SO4)2.12H2O的过冷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兆丰 《太阳能学报》1997,18(3):346-348
对储热材料AlNH4(SO4)2.12H2O添加成核剂CaF2及C时在不同冷却条件下进行了过冷性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WJ951979真空气氛下MgO-C砖的动态─—《耐火物》,1994,Vol46,No.11.562(日)MgO-C砖具有优良的抗热剥落、抗熔渣浸蚀特性,广泛用于转炉等炼钢设备上。但这种砖用于1700℃以下的RH炉中,MgO将会与C发生反应,使砖组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Ar+O2混合气氛中从Cd-In和Od-Sn合金靶射频反应溅射而成的CdIn2O4和Cd2SnO4膜的X-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表明了粉末Cd、In、Sn、SnO2、In2O3和CdIn2O4、Cd2SnO4膜的Cd、In、Sn3d3/2和3d5/2XPS峰值位置和形状的区别,并讨论了O1sXPS峰随氧浓度的变化。当氧浓度增加时,O1s分为两个峰。  相似文献   

16.
400cm2 a-Si/a-Si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部国产化装备和工业用原材料,以简单铝背电极制备出初始效率为8.28%,经室外阳光照射一年后稳定效率为7.35%,面积为20cm×20cm,有效面积为360cm2a-Si/a-Si叠层太阳电池。主要制备技术措施:(1)TCO/p界面接触特性的改善;(2)μc-SiC∶H/a-SiC∶H复合窗口层技术;(3)p/i界面H处理;(4)高质量本征a-Si∶H材料;(5)优良的n1/p2隧道结;(6)最佳电池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多孔塞气动脱硫法是机械部十年科技发展规划列为重点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在含硫铁水中加入1.0 ̄1.2%的CaC2;吹氮3 ̄5分钟,可使铁水含硫量降至0.02 ̄0.01%以下,脱硫率达70 ̄90%以上,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该项新技术的专用设备--脱硫铁水包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前言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清洁燃烧设备 ,它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由于低温燃烧和分级送风 ,NOx 的排放量很低 ,仅为煤粉燃烧锅炉的 1/ 3~ 1/ 4 ;同时 ,通过炉内添加石灰石脱硫 ,可大大减少SOx 的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加钙 (石灰石 )脱硫是一种经济的脱硫方式 ,与常规锅炉的尾部烟气脱硫 (FGD)相比 ,它具有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能耗低、操作简单、无水污染等优点 ;与煤粉燃烧的炉内喷钙脱硫相比 ,其脱硫效率要高得多 ,一般情况下 ,在Ca/S比 1 8~ 2 5时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效率可达 90 %以上。目前 ,国内循环流化…  相似文献   

19.
高温固硫剂的试验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热天平试验得出温度和高温下停留的时间都是影响CaO烧结和固硫性能的重要因素。930℃时,CaO固硫20min后其转变可达89%,而1185℃下煅烧20min后其最大固硫转变率仅为26%;试图靠添加各种化合物配制复合固硫剂以改善CaO的烧结及固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CaO中加入适量的Ba(OH)2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大面积(2790cm2)集成型a-SiC:H/a-Si:H叠层太阳电池的研制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讨论了限制该电池效率的一些因素。实验电池的性能参数:Voc=40.8V,ISC=530.40mA,FF=49.4%,有效面积(2280cm2)光电转换效率EF=4.69%(AM1.5,100mWcm-2,25℃)。制备出光电子学性能优良的a-SiC:H薄膜及解决电池内部n/P结的接触问题是提高该电池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