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测试并分析调温黏胶长丝与普通黏胶长丝的回潮率、拉伸性能,分别采用调温黏胶长丝与普通黏胶长丝在双面圆纬机上编织双罗纹织物,经后整理制得调温针织面料与普通针织面料。介绍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测试面料的力学性能、服用性能、调温性能及使用耐久性,并分析加工过程对面料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温针织面料具备一定的调温作用,相比于普通针织面料,其服用舒适性略下降但在人体穿着可接受范围内,调温性能在加工过程中会有所下降,使用耐久性强,适用于开发调温针织产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相变纤维织物的调温性能,选用两种相变纤维纱线,设计了不同纤维含量的纬二重织物,分别测试了纱线热性能和织物调温性能,并分析了纱线热性能以及相变纤维含量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针对目前表征智能纺织品调温性能尚无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评定指标。结果表明:累积温差指标可以很好地表征织物的调温性能;纱线相变峰分布越集中,织物最大温差越大;相变峰分布越均匀,织物调温时长越长;纱线相变区间分布越广,织物越容易发挥调温性能;纱线相变焓越大,织物调温性能越好;织物内相变纤维含量越高,织物调温性能越好;在设计织造调温织物时,相变纤维质量分数应以50%为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国产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调温性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平板织物保温测试仪法和温度曲线法对混纺织物的调温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织物在高于熔融相变温度环境中具有吸热现象,表现为升温速度较慢;而在低于结晶相变温度环境中具有放热现象,表现为降温速度较慢.指出:SL相变调温纤维混纺织物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明显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4.
相变调温纤维和吸湿排汗纤维是功能性纺织品中使用最多的两种新型纤维,现介绍这两种纤维的开发方法及途径,并简要阐述这两种纤维的国内外开发现状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熔纺双组分调温聚丙烯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正构烷烃和聚合物相变材料为芯层,聚丙烯为纤维的皮层,采用双组份熔融复合熔融纺丝法制备储热调温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等观察了纤维的形貌,研究纤维的热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构致密,具有明显的皮芯分界,相变材料质量分数为28%时,纤维的热焓值可达到36~40J/g,对纤维进行2.75倍的牵伸后处理,断裂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cN/dtex和29%,可满足纺织服装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测试粘胶相变调温纤维的外观形态、吸湿性能、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的基础上,采用YG7518B型电脑式恒温恒湿箱,YG606D型平板式织物保温仪等仪器,对相变调温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的调温性能和保温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粘胶纤维相比,粘胶相变纤维中含有微胶囊,呈中空结构;吸湿性能、断裂强度、保暖性能、耐酸性能略差;具有较好的调温性能和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纤维——Outlast相变调温纤维的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纺织产业是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传统产业.其产品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随人类生活习俗的变化而变化。化学纤维经过改性后,具有天然纤维的某些特殊性能,甚至具有天然纤维所不具有的性能.某些方面可以取代天然纤维。目前,化学纤维的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  相似文献   

8.
智能调温纤维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智能调温纤维是相变材料技术与纤维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可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通过相变、吸收或放热来调节温度.从智能调温纤维的调温机理、相变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中空纤维浸渍法、熔融复合纺丝法、涂层法、微胶囊复合纺丝法)、性能评价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目前智能调温纤维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相变材料的概念,调温机理,对人体的作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纤维用相变材料的选择,相变纤维的性能特点,相变纤维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美国Outlast公司涉及相变材料、含有相变材料的调温纤维及纺织品的专利,梳理了Outlast公司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最新技术研发方向,有望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项由欧盟资助的项目NoTeReFiGa已完成,这一项目旨在从热量控制和提高纤维舒适度方面开发可调控温度的新型纤维和创新型纺织品。温度的调控是通过在纺织纤维中融入大量相变材料(PCM)这一新方法。当身体温度升高时,PCM会熔化,并吸收从身体发出的热量,以潜在形式储存起来(冷却效应);温度下降时,PCM结晶并将存储的热量再次释放(增温效应)。据推测,拥有这种内置热调节性能的服装,可根据外界环境温度和身体活动情况维持身体处于舒适的温度。介绍和总结了NoTeReFiGa项目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从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控温机理等方面阐述了相变材料各方面的特性,列举了相变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分析了尚待研究的问题,对相变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中应用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张海霞  张喜昌 《纺织学报》2013,34(8):52-55,67
为了解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及其检测方法,分别设计了降温和升温2个实验方案,采用温度变化速率和温度变化时间2种方法对几种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降温实验和升温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温度变化速率法得到的信息更全面,温度变化时间法较为简便快速,2种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与规律基本一致,可根据需要选用;与普通纺织品相比,相变纺织品在降温和升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均较缓慢,调温性能较好;厚度、紧度等织物规格参数对相变纺织品的调温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常温储能控温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常温储能控温纤维及纺织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变储能材料的控温储能原理、各种常用常温相变材料的性质特点。阐述纤维及纺织品用常温储能相变材料的选择原则。例举复合纺丝法、中空纤维填充法、织物涂层后整理法、微胶囊法等相变材料与纤维或纺织品的复合方法,比较各种复合方法的特点与优劣。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态势预测了常温相变材料及其与纤维、纺织品复合工艺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上接本刊2011年第4期第6页)4储热调温纤维的性能评价目前较为广泛的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测试纤维在体温上下的吸放热特性,从而区分储热调温纤维与常规纤维。也可将纤维加工成织物或非织造布,通过测试储热调温纤维织物和常规织物的相变性能[6,9,10,15]、内部温度差[9]、温度调节系数[27]、动态热阻[28]等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调温纺织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拓宽相变材料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开发具有调温性能的新型智能纺织品,研究了2种相变材料的复合及其热性能,将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相比较,筛选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采用涂层法将复合相变材料用于调温纺织品的研发。详细探讨了涂层量、焙烘温度以及水洗过程等因素对织物调温性能的影响;对处理后织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处理后织物具有较理想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焓,调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相变材料(PCM)具有蓄热调温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医用敷料可以制备蓄热调温型智能医用敷料,这种敷料具有为伤口提供温暖环境的特点。分析相变材料的作用机理,介绍相变材料的种类以及相变调温敷料的制备方法,综述相变材料在医用敷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调温纺织品是将相变材料与纤维和纺织品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功能性产品。以液体石蜡作为芯材料,合成了直径大约3.0μm的聚脲型相变微胶囊,并用涂层方法制备了汽车座椅用相变调温纺织品。测试了微胶囊的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探讨了涂层工艺的各影响因素,分析了调温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使过滤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实现烟气快速降温,以二醋酸纤维为载体基质,正二十烷为相变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正二十烷/醋酸纤维素复合相变过滤材料,并通过掺杂单壁碳纳米管进一步加快其吸热降温速率。探讨了正二十烷质量分数对纺丝液可纺性、过滤材料表观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对过滤材料表观形貌、热性能及储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正二十烷使纺丝液可纺性下降,但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液的可纺性与成纤性能有所改善,纤维平均直径增加,过滤材料熔融热焓增大,当正二十烷与二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10时,过滤材料的相变焓效率最高,达84.1%;随着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过滤材料瞬时吸热速率提高,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过滤材料瞬时吸热速度由纯二醋酸纤维的0.062 ℃/s增加到0.202 ℃/s。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变窄、减小体均粒径,提高其储热性能,更好地用于织物整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技术制备相变微胶囊,并研究超声波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制备的微胶囊数均粒径为1.4μm,分布指数PDI为2.93,可以有效降低所制备相变微胶囊的体均粒径和分散程度,利用该相变微胶囊整理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智能调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