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生环境中,纳米材料随水体流动而具备迁移性,能增强其环境风险,并影响其环境归趋,研究纳米材料在水生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尤为必要。同时,纳米材料在水生环境中能够转化,如生物降解和溶解,也会改变其环境浓度和生态毒性。所以,综合考虑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行为和转化,对预测纳米材料的环境归趋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前人实验研究,重点阐述水生环境对纳米材料的影响作用来探讨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行为和转化,并对纳米材料的环境归趋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发光细菌和大型潘为测试对象,利用Delta tox毒性检测仪和大型潘急性毒性标准测试方法测定了城市水源地水体中常见典型污染物如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类药物对发光菌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所调查的污染物中,恩诺沙星对发光菌的EC50为9.8 mg/L,对大型溞LC50(48 h)为88 mg/L;发光菌对恩诺沙星暴露的敏感性强于大型溞。而磺胺嘧啶、Cr6+、Cd2+、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氯氰菊酯等污染物对大型溞的LC50(48 h)分别为184 mg/L、0.46 mg/L、0.04 mg/L、0.28 mg/L、0.006 mg/L、0.007 rmg/L、0.0006 mg/L,其敏感性高于发光菌EC50(430 mg/L、60 mg/L、11.1 mg/L、24 mg/L、161.1 mg/L、1.27 mmg/L、0.063 mg/L)。研究表明,大型潘对于城市饮用水及水源地水体中常见典型污染物的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亚硝酸盐生物毒性和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剧烈的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总结了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以及去除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饮用水处理中对亚硝酸盐的研究及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3,(12):61-63
以黄河水体为试验载体,选取河流典型有毒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水体经过简单处理后,完全满足费歇尔弧菌水体综合毒性监测的要求;该发光细菌对环境典型的污染物具有很好的灵敏性,能很好地反映出毒性大小以及给出毒性物质对水中生物的综合影响,快速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毒性物质间的协同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强、速度快、结果可信度高,对河流水质分析评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黄河水环境监测管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质检测手段的更新,我国越来越多的饮用水水源中被检测出各种微污染物,给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抗生素等痕量有机物以其本身特有的难降解和生物抑制作用,常常"逃脱"常规处理工艺而进入终端水体中,最终威胁人类健康。详细总结了水源水中抗生素的来源以及危害,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在抗生素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和不足,对各种抗生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了未来抗生素去除技术的研究热点会是单元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人工纳米材料潜在的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介绍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人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的研究现状。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开展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人工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影响研究方面研究,揭示水动力作用对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的影响机理,建立"水动力条件-人工纳米材料环境行为-生物毒性效应"之间的耦合关系,探寻水体中利于降低人工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适宜水动力条件,为河湖水体中人工纳米材料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法调查研究了磺胺嘧啶(SD)、磺胺甲恶唑(SMX)、磺胺甲嘧啶(SMZ)、磺胺噻唑(STZ)、磺胺氯哒嗪(SPD)在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7个代表性工艺单元中的浓度水平、去除特征,并运用风险熵(RQ)评估了总出水中残留目标物对受纳水体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SD、SMX、SMZ、STZ和SPD在污水处理厂总进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99.0ng/L、288.4ng/L、19.3ng/L、2.1ng/L和5.1ng/L,在紫外消毒(UV)工艺出水中SD、SMX、SMZ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3ng/L、16.9ng/L和1.2ng/L,未检测到STZ和SPD。表明本污水处理厂能够完全去除STZ和SPD,对SD、SMX和SMZ的去除率分别为96.8%、94.2%和93.9%。除曝气沉砂池和二沉池工艺对个别目标物存在负去除率以外,5种磺胺抗生素经处理后,主要集中在二级与三级处理。5种磺胺类抗生素负荷量存在一定的周内变化。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残留抗生素对受纳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均较低(RQ0.1),但多种抗生素共存的混合长期风险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发光细菌综合毒性检测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地震大范围破坏的毁灭性和突发性,无法得知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类型、污染范围和污染物浓度,需要一种快速、简单、准确测定水体综合毒性的技术。毒性物质可以抑制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测定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继而测定水体的综合毒性成为一种有效方法。简要介绍发光细菌综合毒性监测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侧重总结了利用发光细菌综合毒性检测技术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12个市县的城镇、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及灾区群众临时安置供水点的饮用水源进行应急监测的情况,并详述了该项技术在饮用水源水质中检测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吴维  赵新华  刘旭 《给水排水》2012,38(5):133-136
探讨了粉末活性炭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在对水体中30种常见抗生素污染调研的基础上,选取萘啶酸、土霉素、林可霉素3种代表性抗生素进一步分析所需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染物在1 mg/L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分别为115 mg/L(萘啶酸)、75 mg/L(土霉素)、25mg/L(林可霉素),去除率均在99%以上,并根据其他抗生素的吸附难易度,推导出在相同污染程度下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当原水中出现小于1 μg/L的持续性污染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应保持在1~35 mg/L,以保证稳定高效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武汉江段水质综合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海华  朱志勋  兰静  郑红艳  周伟 《人民长江》2008,39(23):134-136
以武汉城市江段为对象,对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进行了常规理化指标、有毒有机物和生物毒性指标的综合监测。并运用综合监测的结果对水体水质进行了评价。常规监测指标和有毒有机物监测的结果显示长江和汉江武汉段水质总体良好,但是生物毒性测试结果则显示长江与汉江水体均有弱毒性反应。尽管常规理化指标和有毒有机物指标都满足水质标准,但是生物毒性监测的结果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对绿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X)和磺胺类抗生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基嘧啶,SMZ)是目前自然水体中含量较高的两类抗生素,研究其对水环境的生态效益意义重大。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绿藻对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定量分析3种抗生素在单一及联合作用下对绿藻生长的半抑制浓度。结果表明:单一及联合抗生素对淡水绿藻均表现为"低促高抑",抗生素浓度≤5μg/mL促进藻类的生长,5μg/mL抑制藻类的生长;OFLX、SMM、SMZ对普通小球藻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7.96、6.58、8.19μg/mL;对斜生栅藻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6.20、7.20、9.89μg/mL;OFLX+SMM对普通小球藻的半抑制浓度为8.28μg/mL,对斜生栅藻的半抑制浓度为5.71μg/mL;OFLX+SMM+SMZ对普通小球藻的半抑制浓度为10.23μg/mL,对斜生栅藻的半抑制浓度为7.40μg/mL。抗生素对淡水绿藻的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OFLX和联合抗生素对斜生栅藻敏感,SMM、SMZ对普通小球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水生动物毒性实验一般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忽略了天然水体中各种环境因子和暴露方式的影响。较全面地讨论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悬浮颗粒物、混合污染物、p H、温度和硬度等几种环境因子存在条件下化学品对水生动物的生态毒性效应,阐述了非稳定暴露方式下毒理学研究应考虑毒性机制、初始暴露浓度、持续时间以及暴露频率等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几种非稳定暴露生态毒理学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预测和评价化学品对水生动物生态风险,今后的研究重点是环境因子对化学品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化学品生态毒理学模型以及水生动物远离污染物后机体各项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的影响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养殖易造成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抗生素污染问题,但目前中国尚缺乏关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系统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整理,系统地介绍了水产养殖中水体富营养化和抗生素污染的产生原因,养殖尾水排放对中国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并从技术手段、养殖模式、管理方式、法规制定四方面提出对中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水中是不含酚类的。酚主要来源于煤气、石油化工、焦化、木材加工、农药、油漆、合成树脂等工业废水中。酚是一种原生质毒物,可使蛋白质凝固。而酚又以挥发性酚毒性为最大。其主要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高浓度的酚引起急性中毒,低浓度的酚则引起蓄积性慢性中毒,发生头晕,贫血等症状。但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首先表现在水体中的生物,如鱼类、贝壳类、海带等中毒,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在水体中酚含量大于0.05毫克/升即可使鱼出现中毒症状,产量下降,严重者大量死亡。当浓度为0.001毫克/升时,使鱼肉带有煤油味而不能食用。若酚含量为100毫克/升时,直接灌溉农田会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实验,分别以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值、比增长率以及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为指标,对应分析了不同浓度的Zn2+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Zn2+质量浓度低于0.1μg/L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有限制作用;在1~100μg/L之间则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增殖,其中在50μg/L时藻类生长最快;达到1 mg/L以上表现出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100 mg/L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可以导致藻类生长停止。实验结果表明,在景观水体中适当浓度的Zn2+是一定条件下触发或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爆发性增殖的重要因子之一,在研究再生水应用于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控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抗生素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综合相关方面的研究,论述了水环境中抗生素的主要污染来源、类型和在不同水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环境中抗生素多存在于地表水中,而地下水中抗生素相对较少;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的微量抗生素会刺激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引起水生生物慢性中毒效应;人类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饮用水或动物产品,可能使机体内病菌耐药性增加.因此,我国目前迫切需要从多方面加强对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治理.本项研究为加强抗生素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广东某制药公司的抗生素废水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等特点,采用常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处理.利用Fenton法预处理抗生素废水,减小抗生素废水的生物毒性并改善其可生化性后,将Fenton池出水与厂区清洗废水混合,进入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最终出水水质指标中,BOD5为76.56 mg/L,COD 为168.91 mg/L,SS ...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工农业活动的增加,水体污染物种类及毒性作用日益复杂化。对水中生物毒性的在线监测,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发光菌法快速、灵敏、低廉特点,将发光菌法运用于水中在线生物毒性监测,能客观地反映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实时反映水中毒性的变化。本方法使用明亮发光杆菌作为测试菌种,标准品为10 mg/L的7H2O.Zn-SO4,最佳测试温度在15℃,菌种复苏后稳定时间为24 h,通过测定实际水样,加标抑制率为95.94~97.02%。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是用于防治人类和动物病菌性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的一大类化学品。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滥用导致其含量在河流水体和底泥中浓度大幅增加。美国在2000年时,对所调查的139条河流中就有95种抗生素浓度超标[1]。在我国的珠江广州河段和深圳河中,抗生素药物污染非常严重,检测出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  相似文献   

20.
水体中的PPCPs是一类新型的微污染物质,PPCPs对自然水体的安全存在着巨大潜在风险,目前人们对这种风险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重视。综述了PPCPs在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分析了PPCPs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归趋,归纳了PPCPs的生物毒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详细介绍了PPCPs去除技术改进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其在废水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