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2014年美国废钢进口总计340万t,同比增4%,为自2006年以来即8年来新高。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废钢出口国,2014年废钢出口1 532万t,为2006年以来最低。2015年1月份,美国废钢进口45.12万t,亦为自2006年7月来的最好月进口水平。美国废钢进口大增,主要受益于美元升值和纽柯对直接还原铁设备检修,进口来源主要有英国、瑞典和荷兰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  相似文献   

2.
废钢是指通过回收、分类、加工、净化处理之后的废钢产品。废钢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钢材市场、进口铁矿石市场的晴雨表。2008年上半年,由于钢材市场涨价,废钢市场平均价格上涨70%。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下跌50%。废钢市场何时回暖、进口废钢何时复苏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9年1~4月,西班牙废钢进口量略有下降,而直接还原铁进口量大幅增加,很显然从委内瑞拉和利比亚进口的直接还原铁价格比废钢价格更具竟争力。1999年1~4月,西班牙废钢进口量为173万t,而去年同期为199万t;直接还原铁进口量为26.50万t,从去年同期的18.0万t大幅增47%。进口的直接还原铁平均价格为每吨1.31万比塞塔,而进口废钢的平均价格为每吨1.65万比塞塔。据称西班牙钢铁工业废钢需求量的近50%依赖进口。西班牙废钢进口下降直接还原铁进口增加@金才  相似文献   

4.
近期 ,国内钢材价格回升引发废钢需求上升 ,并进一步拉动了出售废钢的拆船业 ,从国外进口废船量明显增长。国内钢材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迷 ,钢材价格一路攀升带动了钢厂对废钢的需求 ,而拆卸废船是供应废钢的一个主要途径。据我国海关统计 ,近几年从广东口岸进口的供拆卸的废船量逐步明显增长 ,1 997年仅进口废船 1 2艘 ,共计 4.6万 t;1 998年为 37艘 ,共 5.4万 t;1 999年为 73艘 ,共 73.9万 t;2 0 0 0年前 4个月就进口 2 4艘 ,共 41 .6万 t。从 1 999年下半年至 2 0 0 0年 4月份共进口废船 77艘。从进口的船只看也趋向于大型化 ,1 9…  相似文献   

5.
在钢铁生产中,废钢作为一种特殊的原材料,具有节省能源,易于调整成分等优点,因而在炼钢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在转炉炼钢中使用的废钢约15%,平炉炼钢约30%,而在电炉炼钢中使用的废钢达90%以上。由于国内废钢资源不足,作为一种补充,每年都需要用大量的外汇从国际市场进口一部分废钢。从国外进口的废钢大部分来自美国,其次是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等地区。  相似文献   

6.
《鞍钢技术》2009,(1):34-34
日本JFE东日本钢铁京滨分厂正在扩大废钢利用。新的废钢粉碎分选设备已建成并试生产,将于2009年1月扩大应用。由于利用当地回收的废钢代替进口铁矿石来生产生铁,对降低生产成本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钢铁产业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也是一个废钢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废钢进口大国.每年要从世界各国进口大量的废钢,弥补资源的不足.2005年受国际铁矿石市场涨价71.5%的影响,中国废钢铁市场经过潮起潮落之后,日趋平稳.2006年我国废钢铁市场将继续处于资源偏紧,高价位运行的态势.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落实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我国废钢铁供需机制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废钢加工配送机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废钢加工处理技术水平,实施精料入炉;构建采购联盟,建立海外稳定的废钢资源供应基地;树立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理念,科学健康地发展废钢回收利用产业,是中国废钢铁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武钢技术》2006,44(1):49-49
业内人士预测,2006年我国废钢市场将继续处于资源偏紧、高价位运行的态势。上半年将继续保持2005年下半年的价位,小幅波动,不会出现大的涨幅或跌幅;下半年,随着世界钢材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废钢市场将逐渐变暖。预计今年进口废钢1200万t左右,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十一五”期问,年废钢需求量预计达7000万t,年废钢缺口将达12001400万t。  相似文献   

9.
彭锋  李晓 《中国冶金》2016,26(10):29-32
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中国废钢铁资源供应与消费情况,尤其是近5年来国内的社会废钢、自产废钢和进口废钢的供应情况和炼钢废钢综合单耗的变化情况以及废钢铁行业装备技术进步和行业管理进步情况等,概括总结了中国废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三五”中国废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有关资料显示,尽管国内废钢需求量增加,供应量减少,但受钢厂承受能力制约及进口增加等因素影响,废钢价格走低。近两年,我国年钢产量一直保持在1亿吨以上,今年上半年产量为5925万吨,增长率为7%,对废钢供应量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特别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2004年当中,中国的钢产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在巨大增幅的背后,是国内钢材市场的跌宕起伏,作为炼钢的主要原料之一的废钢的价格,同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走势.同时,在如何利用好国际废钢资源的问题上,中国的炼钢企业经过2004年的洗礼,变得愈加理性.下面,在回顾2004年国内企业废钢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我对2005年中国进口废钢形势作一下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20年中,所有SL/RN法工厂共生产了4.6Mt高金属化率的直接还原铁和7.6Mt预还原铁。由于SL/RN法操作的可靠性,使工厂的作业率不断提高,致使SL/RN法得到广泛的承认。SL/RN直接还原铁基本上作为优质含铁料与废钢搭配用于电炉炼钢,也可用于其他炼钢方法。  相似文献   

13.
炼钢电弧炉热装铁水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炼钢电弧炉占主导地位的炉料仍然是废钢,其它的则还有直接还原铁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废钢资源严重不足,特别缺少优质废钢,以至于许多电弧炉钢厂的生产不得不依赖进口废钢,这正是部分钢厂生产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不利  相似文献   

14.
《铁合金》2003,(6)
据报道,最近以来东亚废钢生铁市场持续上涨,且需求活跃,其中韩国东国公司和韩宝钢铁公司目前从美国金属商进口成交2004年3月份交货1号重熔废钢价格达C&F每吨216.7美元,比今年11  相似文献   

15.
江西钢厂于一九八二年从捷克引进了二台CNS800-D11液压废钢剪切机,该废钢剪切机的剪切范围是:平面≤600×2600毫米、高≤100毫米,或150×150毫米方形或Φ175毫米园形废钢件。对废钢有一定的要求,硬度不能超过HRC30,钢材必须分类剪切。但在实际使用中很难办到,因此剪切机刀片消耗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西钢厂研制了JG8401新钢种,制成废钢剪刀片,性能优于进口刀片,满足了使用要求,现已通过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金川科技》2005,(4):45-45
近年来我国废金属进口迅速增长,已引起全球范围内同业的密切关注。2004年天津口岸废钢、废铜、废铝进口呈现量价齐增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04年天津口岸进口上述3种废金属共计92.7万t,价值6.3亿美元,进口平均价格为680美元/t,上涨27.5%。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世界原钢生产超过10亿t,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去十年中国产量的显著高涨。中国钢铁工业大量地以铁水为基础,但是由于对该工业进行调整和现代化,设置基于更多废钢的EAF生产能力是必然的。于是中国将进口更多废钢.即使这可能不一定是优质材料,通常会影响废钢利用率和美国的定价,但美国仍是全球废钢市场中心。有了强大的废钢分布系统,美国已经在更大程度上比欧洲或日本不可改变地朝着基于废钢的钢铁工业前进,到目前为止,按CO2散放物判断是世界上“最绿色的”钢铁工业。  相似文献   

18.
解决废钢短缺是特钢业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短流程炼钢的迅速兴起,废钢消耗量急剧增加,世界范围内废钢供应已经出现了严重缺口,我国每年须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废钢才能满足钢铁生产的供需平衡,在我国废钢已成为紧缺资源,影响着我国特钢业的发展。分析了这一形势,并初步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建立合理的废钢储备及使用体系,使废钢资源合理化流动,同时积极探寻优质的废钢代用品,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废钢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属通报消息:不锈钢废钢市场在2004年全年内表现抢眼,曾经历波峰,现阶段可能出现下滑。总体来说,美国不锈钢市场表现尚可,但新订单数量在减少。钢铁服务中心的表现为减少从钢厂的购买,以期不锈钢废钢价格下跌,经销商正在考虑进一步持仓。有关人士分析,欧洲经济不景气、美国汽车销售率低、中国不锈钢进口缺乏动力以及美元汇率可能走高等因素可能会减少特钢企业对不锈钢废钢的采购。不过小的废钢经销商也不愿意出售不锈钢废钢到市场中,因为他们对出售数量和价格的把握十分谨慎。大的废钢经销商还是积极出货、赚取利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各重点钢厂普遍感到废钢铁供应紧张,部分特殊钢厂因而减产,影响了军工用钢的正常生产,国家不得不花外汇进口废钢来缓和废钢紧缺的状况。造成废钢紧缺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地方乡镇政府不顾大局,支持农民专业户发展小冶炼,将大量钢铁屑冶炼再生铁,造成废钢资源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