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缓冲气缸缓冲特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缓冲气缸运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形式建立了缓冲气缸的非线性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缓冲气缸在缓冲过程中缓冲腔的压力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找到影响其特性的参数.这对了解缓冲气缸的全面性能、缓冲结构改型以及优化设计缓冲气缸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分析已有构造缓冲算子方法基础上,根据缓冲算子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对缓冲算子凸组合的研究,提出了构造缓冲算子的一种新方法——缓冲算子凸组合构造法。最后,给出了利用缓冲算子凸组合构造法得到的几个线性和非线性缓冲算子实例。  相似文献   

3.
针对H.264码率控制算法在缓冲区控制上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帧层码率控制算法.对缓冲区进行监视,根据已编码帧实际缓冲与目标缓冲占用率的情况进行量化参数的调整.当实际缓冲偏离目标缓冲较大时,适当增大或者减小量化参数,使编码后实际缓冲更接近目标缓冲,防止缓冲发生上溢或下溢.仿真结果表明,对于纹理简单的序列,改进的算法在PSNR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得到了更精确的码率控制,实际缓冲更接近目标缓冲,缓冲区占有率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广泛用于液压机的冲裁缓冲系统,采用这种缓冲系统,可以有效的阻止冲裁冲击的产生。 对400kN及5000kN液压机进行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缓冲系统可使冲裁噪声下降15dB(A)以上,而冲裁压力只增加3%右左。 应用DSH软件对液压机冲裁缓冲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冲裁缓冲系统的设计中,缓冲油缸面积及缓冲腔容积的大小对缓冲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液压缓冲器是一种常见的缓冲器。采用单一阻尼孔式液压缸,当缓冲负载变化时,缓冲效果并不理想。设计了一种复合液压缸,使缓冲阶段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行固定节流口缓冲,使运动部件的速度和缓冲压力迅速下降;第二阶段实行可变节渡口缓冲,使缓冲压力大致恒定,同时可实现较高精度的缓冲定位。  相似文献   

6.
油缸缓冲装置中,缓冲柱塞与缓冲腔间的偏心,影响油缸的缓冲。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讨论。进而论证影响缓冲柱塞偏心的主要因素,提出消除偏心的有效途径,给出两种结构的缓冲装置供设计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缓冲包装结构参数对缓冲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纸浆模塑材料缓冲包装结构建立系统静力学分析模型,以纸浆模塑缓冲结构单元的静态压缩曲线为基础,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7,研究了缓冲包装结构参数对缓冲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例系统的计算分析,为缓冲包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摩擦吸能原理的气动灭火炮用缓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动灭火炮的后坐缓冲问题,给出了一种新型摩擦吸能缓冲系统的解决方案,设计了摩擦吸能缓冲装置的结构.分别运用ADMAS和ANSYS软件进行了气动灭火炮动力学仿真分析和应力应变计算,并与传统弹簧缓冲方案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摩擦吸能缓冲方案的气动灭火炮后坐缓冲特性明显优于采用弹簧复进机缓冲方案的传统气动灭火炮,摩擦吸能缓冲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减小后坐力峰值和位移峰值,并能使气动灭火炮的后坐运动过程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9.
缓冲防护材料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航空、建筑、汽车、交通运输和包装等领域的缓冲防护中进行缓冲材料优化设计时,采用产品缓冲包装设计中通用的方法(国标GB8166-87,缓冲系数C与最大应力σm曲线法、最大加速度Gm与静应力σs曲线法)存在很多明显的缺陷。作者将国际上最新使用的基于能量吸收图法的缓冲防护设计技术应用于缓冲防护材料优化设计中,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了辅助设计。为此,首先分析了缓冲防护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需求、功能和模块组成;而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重点设计和实现了缓冲防护材料能量吸收图生成与优化设计两大功能模块;最后利用所开发的系统对常见的缓冲防护设计问题进行了实例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国标中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和跌落实验证明能量吸收图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能够满足缓冲防护设计要求,而且该方法的设计结果更有效利用了缓冲防护材料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甜瓜在不同条件下采用缓冲材料包装前后的静载压缩实验以及缓冲材料的拉伸实验,分别获得了甜瓜裸果和缓冲包装后的压缩特性及缓冲材料的拉伸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缓冲材料能明显改善甜瓜果实受压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缓冲材料EPS的纵向拉伸强度高于EPE,在相同加载速率下,使用EPS薄膜作为缓冲包装材料时,果实受压的最大屈服极限比使用EPE时增加了20%,且果实的受损情况明显减小.实验分析可为防止和减轻甜瓜在储运中由于挤压等机械胁迫造成的损伤而进行的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丹酚酸B为样品,通过对氮蓝四唑光照法评价体系中测定波长,缓冲液pH值、浓度,光照强度及时间等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确定丹酚酸类化合物清除O2-.的最佳评价体系,并对丹参中5种水溶性成分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625 nm,磷酸盐缓冲液pH值7.8,缓冲液浓度5 mmol.L-1,光照强度6 000 lx,光照时间30 min,其可靠性好,清除率测定结果的灵敏度较改进前提高20%;丹参5种水溶性成分清除O2-.的能力均随其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线性关系范围内,清除O2-.能力大小依次为: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紫草酸≈芦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分散控制系统同时稳定化和强稳定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550℃焙烧态水滑石(n(Mg2+)/n(Al3+)=3)对ClO4-的吸附效果最好,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焙烧态水滑石对溶液的pH值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较宽的pH范围均可广泛应用。但是在强酸条件下水滑石会发生溶解;强碱条件下OH-会与ClO4-形成吸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线性时不变,两输入,两输出,两通道分散控制系统的强稳定化问题,并直接利用对象特性和分散动态输出反馈,给出了系统强稳定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001A强酸性树脂吸附硫脲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1-A在pH= 2.0的H2SO4- CS(NH2)2- H2O2 体系中,吸附、富集硫脲金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硫脲金离子Au(Tu)+2 (Tu= 硫脲)具有吸附率高,吸附容量大等优异性能。Au 负载柱可用Na2S2O3 溶液定量洗脱,用过的树脂可再生。  相似文献   

16.
向量拟平衡问题系统解集的强本质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向量拟平衡问题系统解的存在性,然后引入解集的强本质性概念,得到了强本质集的存在性,作为应用引入多目标广义对策的解集中较本质性更稳定的强本质弱Pareto-Nash平衡点集并导出其存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根据四川的具体情况,采集了不同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研究了颗粒物溶样的初始 PH 值及其对酸性降雨的缓冲能力,并与其它省市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各地颗粒物缓冲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反映了四川酸雨轻重的分布现状,研究结果对了解四川酸雨成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强碱溶液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强碱溶液浸泡环境下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耐碱剂的掺入对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腐蚀系数、抗折强度腐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间较短时,强碱溶液对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但随着浸泡周期的延长,强碱溶液对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腐蚀劣化;耐碱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普通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抵抗强碱溶液腐蚀的能力,且掺加耐碱剂的钢纤维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抵抗强碱溶液腐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本地区大板结构的工程实践对“强水平缝弱竖缝”的抗震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利用变分原理提出了基于连续剪力介质的微分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弱竖缝大板结构的自由振动规律和特点。文中还利用里兹法推出用于估计基频的近似公式。最后,用SAP程序完成了典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工艺抗冲击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锰酸盐-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某地表水体为研究对象,测试该联用工艺抗有机物和氨氮冲击负荷的能力.结果表明,高锰酸盐与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分别对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混凝工艺和过滤工艺进行了强化,缩短过滤工艺达到稳定出水水质的时间,有效提高整体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原水受到污染时,在生物活性炭工艺前增加曝气装置,提高生物工艺进水溶解氧含量,是一种提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效能的简单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