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概述 1.水利化和水土保持措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冶坡及田间工程措施,包括鱼鳞坑、水平溝、地埂、梯田、深翻地、造林和人工牧埸等;二为蓄水工程,包括水库、塘堰、水窖和澇池等。 2.水利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于洪水径流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增加了土壤的入滲能力;二是增加了地面攔蓄徑流的能力;三是延長了洪水徑流的集流时間;四是增加了水库調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水土保持站的徑流观测工作 (一)水土保持站徑流观测的作用和目的:徑流观测是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工作的—部分,对于闡明水土保持措施在生产上的效益,和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很明显的作用。同时由于保持水土的結果引起了河川徑流泥沙的变化,这种观测工作对国家的水利开發和其它国民經济建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水土保持站徑流观测的目的可分为下列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的特点,认为次暴雨的产沙模数和径流深可用线性正比关系式来表示,关系式中比例系数表示流域单位径流深的输沙能力、次暴雨过程中流量超过临界值后的稳定含沙量以及流域历次洪水的平均含沙量。在此模型基础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王家沟的两个毗邻地貌相似的两条沟为研究区,其中一条沟为经治理而另一条则未治理。探讨各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及植被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理流域和非治理流域具有相同的水沙关系,被治理沟的植被等坡面措施在流域尺度上仅通过减水来减沙。这主要是因为植被等坡面措施不能显著改变沟道的输沙能力,且由于植被不能很好地控制沟谷侵蚀和重力侵蚀,使得水流进入沟道后又会获取充足的泥沙补充,达到和治理前相同的径流输沙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在仅有植被和其它坡面治理措施的情况下,治理流域的减沙率可用减水率来估计。本文的实际计算表明,在多年平均尺度、年际尺度和次暴雨尺度这一方法都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正应用生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进行河道坡面综合治理,总结出黄河故道水土保持河道坡面治理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措施;通过开展河道坡面小区水土流失观测,总结出黄河故道不同处理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总结出黄河故道不同情况下河道边坡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树江 《治淮》2007,(1):20-21
通过对降雨径流的侵蚀机理分析,提出将自然状态下无序的坡面漫流、片流、沟流和壤中流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防护措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形成小流域径流调控概念和径流调控与聚散体系,应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和水土保持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措施下坡耕地产流规律,采用野外径流冲刷实验的方法,获取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坡度、不同流量以及不同植被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坡面土壤的产流量随流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覆盖度的增加,不同作物的产流量降低;不同冲刷流量对农作物具有明显的减流作用。这为今后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工作提供参考,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太行山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同类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经验。水土保持措施布置主要为:上游坡面采取林草封育措施或种植水土保持林,促进坡面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体系;中下游坡面优化土地利用类型,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林采取必要的工程整地措施、注重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的种植开发,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5°的坡耕地改建梯田;沟道治理采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鱼鳞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坑做为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和造林整地工程被广泛采用,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突出造林整地作用。鱼鳞坑虽然属坡面工程,有拦蓄坡面径流,沉淀泥沙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造林整地。鱼鳞坑造林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一种水土流失治理方法,鱼鳞坑的作用是保证树木的成活,由林木植被做为水土保持设施而长期发挥作用。本地区的土壤适宜性强,有较强的自然恢复植被的功能,水土流失程  相似文献   

9.
谈兵 《河北水利》2012,(8):29-29
人们普遍认为水土保持就是植树造林、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近年来,又把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农耕技术列入水土保持措施。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人们把重点放在治理上,在生产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阶段很少考虑水土保持,只是在造成水土流失后才回过头来治理。很显然,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治理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土保持科研的进步,水土保持界的同行们针对发现的每个问题,逐步探讨具体措施,首先提出了水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计算对生态治理建设目标的确定和治理措施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宁省西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且近年来大力推进综合性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建设的建平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式对各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减少水土流失的贡献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坡面植被恢复对减少水土流失量的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水土流失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要重视坡面植被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某采石场松散体坡面治理措施的试验,对不同坡度标准径流小区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不同水土处理方式的效果分析,初期采用坡面25°生态袋平铺比常规整地法让植被自然恢复的效果更好,随着治理时间延长,两种方法效果差别不大。植被覆盖度达到80%以上时,坡面具有较强的蓄洪保土能力,径流量和土壤流失较少,水土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清涧河流域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下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清涧河流域不同年代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人手,以蓄水拦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蓄水拦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重,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一鸣 《人民黄河》1996,18(1):26-30
水文法保法是分析计算汉域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常用的两种方法,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水文法计算的基础是帮雨沙资料建立的产沙模型,该模型很难准确地反映降雨产沙的自然规律;水保法计算的基础是制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定额,很难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本文从不同途径提出了三种经过改进的计算方法,即小流域天然产流量对比法、坡面综合措施减少沙系统数法和最大可能产沙量法。试算结果表明,在具有必要的前提下,应用这三咱方法分析计算流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各种措施只有科学配置,才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其中应用三维植被网在坡面上植草是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1 三维植被网的作用 三维植被网是一种防护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是以热塑性丝  相似文献   

15.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少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相似文献   

16.
渭河流域生态建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伟超  喻斌 《人民黄河》2006,28(6):71-72,74
根据渭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治理现状,通过合理的治理分区,开展预防保护、监督管理、监测网站建设等工作.在各治理分区措施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投入资金及区域的治理条件,从河道治理工程和坡面措施两方面提出渭河流域近期生态建设的措施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承担的水利部第二期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泾河、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于日前在北京通过了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 ,全面调查核实了泾河、北洛河流域水保措施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水保坡面措施减洪指标体系和洪水输沙统计模型对两流域坡面措施的减洪减沙作用进行了计算。该研究以“水保法”为重点 ,利用“水保法”和“水文法”两种方法 ,分析计算了两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在不同年代的…  相似文献   

18.
黄河天桥水电站面流消能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桥水电站采用面流消能,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a一遇,经本次水工整体模型试验,对100a一遇设计洪水、500a一遇校核洪水和1989年实测洪水均作了定床和动床试验研究。成果显示,100a一遇洪水和1989年洪水在建筑物下游可保持面流流态,无严重冲刷;500a一遇校核洪水则出现底流,冲坑较深,应考虑采取工程措施以改善流态,降低单宽流量。  相似文献   

19.
以护坡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项目中单一工程的不足,并结合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介绍,论述了沟道及坡面治理中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的结合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小流域为对象,探讨了1953年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与治理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天然下垫面条件下,韭园沟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0。经过50多年来规模性水土流失治理,泥沙输移比下降到0.27。该流域的泥沙侵蚀量减少、沉积和输移比的改变,在水土保持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逐步显现出来,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流域内人为沉积汇(淤积)的作用明显大于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因此,现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注重坡面治理措施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小流域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