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建功  姜忠军 《山西建筑》2010,36(12):104-106
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是一种较好的提前消除软基沉降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对真空预压法研究现状、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机制,结合实际工程论述了真空覆水预压法的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观测和现场试验比较真空预压前后的承载力等变化,验证了真空覆水预压法处理软基的效果,认为真空覆水预压法可作为软基处理的一种手段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赵东远 《四川建材》2009,35(5):109-110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是软弱地基处理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加固机理、加固效果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地的机理、沉降计算进行了研究。本文算法可以为福建地区其他类似上程的软基处理提供参考和指导,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工程实例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通过超载预压法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路段的稳定性对比计算和滑塌软基路段再处理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在高速公路软基中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刘和文 《安徽建筑》2007,14(5):74-76
文章结合某工程的软基处理的实践,研究了真空-覆水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和效果,并与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进行了比较。通过现场研究表明,该加固方法在提高超软大面积地基承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分析了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加固软基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公路路基表面沉降进行了现场试验观测和数值分析,认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适用于公路路基的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有深厚软土层,需通过地基处理来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阐述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机理和技术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真空-堆载预压法对加固沿海地区大面积深厚软基在效果和经济上更有优势,大量的工程应用也表明,真空-堆载预压法处理沿海地区电厂软基是一种非常适用的加固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机理,然后结合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应用,分析了对该类工程的加固效果,认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工艺成熟、能增加地基稳定性、缩短施工工期,可作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一种手段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运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含承压水软基,简要介绍了现场对含承压水、夹砂层在特殊条件下的密封处理方案,并对软基加固试验中的真空度、出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密封效果较好,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基后,地基工后沉降较小,能满足地基处理要求。该基础加固法对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工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含承压水软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含承压水软基,简要介绍了防止承压水贯通的施工工艺。对港湾变电所软基加固试验中的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出水量等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有效消除含承压水层软基沉降,地基平均固结度为83%,工后沉降较小,能满足变电所软基工后沉降要求。对地基土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显著提高,加固效果十分明显。从单泵出水量和承压水层的压缩量来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过程中并未贯通承压水地层。加固后软基底部含水率比中部小,表明底部软土层向圆砾层排水加速软基固结。试验的成功进一步拓展了该法的应用领域,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设计、施工和科研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区在我国分布广泛,大量的公路由于条件限制而修筑在软土地基上。软土由于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不利特点,给公路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和隐患。结合某道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软基试验段工程,根据监测资料,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并与实测沉降量比较,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对地基沉降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工程实用性,最后提出较适合该地区特点的沉降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2.
某软土路基试验段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以该试验段测得的竖向变形数据为基础,建立双曲线预报模型并进行沉降量预测。通过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的推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沉降预测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吻合度较高,能较好的反映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土路基土体沉降量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说明该模型在该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某软土地区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路基,为了了解最终沉降量,建立了Usher-Spillman模型,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基础,对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发现基于模型的推测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说明了使用该模型在该地区对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土路基进行沉降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冯正 《施工技术》2012,41(3):92-94,97
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土路基常用方法,一直广泛应用于软土路基工程。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主要研究真空预压法固结模型、数值及相似模型试验,很少关注真空预压设备的密封性、真空泵的数量、真空度及沉降,而上述特征恰是建设方、施工方关注的重点。以某高铁铁路路基试验段为依托,综合考虑经济、安全因素,采用真空试抽试验反馈分析了真空泵数量与膜下真空度关系、淤泥土层中真空度演变规律及断面沉降演化规律,提出了确保工程安全稳定的建议。其分析结果为后续路基稳定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付凌云 《山西建筑》2009,35(27):266-268
通过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4年多的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及预压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横向差异沉降、深层沉降、孔隙水压力及深层水平位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在软土较浅、路堤填高不大的常规工期条件下,可以满足一般路段工后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以上海沪青平高速公路为例,通过5个实验段,介绍了真空预压阶段、真空—堆载阶段和联合预压阶段等3个阶段中断面沉降情况。实践证明,该技术提高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速率较快,远远超过堆载规划值10mm/d;具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双重效果,既速度快又不至于失稳;加固深度较大,减少工后沉降;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简单易行。因此,该技术施工工艺成熟,可推广应用。最后指出了有待深化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深度和间距塑料排水板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新永  徐兵  包伟力 《山西建筑》2009,35(31):80-81
详细介绍了某绕城高速公路软基不同处理深度和采用不同塑料排水板间距时两个试验断面的表面沉降、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成果,通过现场试验得到软土地基堆载预压处理最好采用深度小于10.0m、塑料排水板间距1.0m的方法进行处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朱育雄  陶小委 《山西建筑》2009,35(24):277-278
根据武英高速公路某软土路基实验段的实测沉降资料,应用双曲线配合法推测了该路基段的最终沉降量,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双曲线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虽然较实际值稍微偏大,但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适用于本工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超载预压技术对深厚软土的加固效果,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超载预压技术处理的试验断面进行长达2 a多的现场试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 cm,满足设计要求小于30 cm的标准;深层压缩主要是在排水板范围内的土体中完成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16 m以上部位,且7 m以上土体是向加固区内移动的,7 m以下则向加固区外移动;加固后期,加固区表面的断面沉降呈明显的锅底形;孔隙水压力变化在较浅的土层受影响明显,反应灵敏,而深层则反应较慢,孔隙水压力变化不剧烈;原位十字板测试以及室内土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土性物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有显著增强,说明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类似路段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超载预压技术对深厚软土的加固效果,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超载预压技术处理的试验断面进行长达2 a多的现场试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 cm,满足设计要求小于30 cm的标准;深层压缩主要是在排水板范围内的土体中完成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16 m以上部位,且7 m以上土体是向加固区内移动的,7 m以下则向加固区外移动;加固后期,加固区表面的断面沉降呈明显的锅底形;孔隙水压力变化在较浅的土层受影响明显,反应灵敏,而深层则反应较慢,孔隙水压力变化不剧烈;原位十字板测试以及室内土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土性物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有显著增强,说明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类似路段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