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WMM模型在西南地区山前平原城市防洪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水文计算方法应用于山前平原型城市防洪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基于SWMM模型,结合西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复杂的水文水力特性,建立了集防洪、排涝、排水于一体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并深入研究了较大尺度范围下子流域的集总概化方法。结果表明,SWMM模型在西南地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采用集总的子流域概化方法在满足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可有效减少建模工作量,易于模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南昌市青山湖排水区为例,运用暴雨洪水模型(SWMM)模拟该区域现状和设置雨水泵站、雨水行泄通道、雨水调蓄池三种排涝除险措施在不同设计降雨重现期下的径流控制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径流控制效益,定量评估不同措施的效益,设计排涝除险组合方案并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排涝除险措施具有径流控制效果,采用排涝除险措施后的雨水系统,在降雨重现期为2、5、10、20、50年的溢流节点个数、节点最大溢流时间、节点最大溢流深度、满载管道数目、满载管道时间分别减少了5.36%~26.92%、12.77%~50.00%、2.70%~15.38%、1.92%~26.09%、4.49%~28.57%;雨水行泄通道在溢流节点个数、满载管道数目和时间上有较强的削减效果,而雨水调蓄池在减少节点溢流时间和溢流深度上较优;径流控制效益大小顺序为雨水行泄通道雨水调蓄池雨水泵站。组合方案的节点溢流情况优于单项排涝除险方案。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圩区正逐步踏入城市化进程,但由于圩区地势低洼、水面平缓、水动力条件较差等,在面对下垫面硬化等人类活动时排涝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张家港市福前晨东联圩为例,采用MIKE11模型模拟研究了城市化对圩区造成的排涝影响及相应排涝措施。结果表明,圩区城市化显著抬高了内河水位,会对周边排涝产生一定压力,加大了区域受灾可能;在城市化条件下,增加河道数量、提高水系连通性有助于改善河网的调蓄能力,可较好地缓解圩区城市化带来的河道水位抬升压力,在此基础上新增的闸泵工程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城区洪涝风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化地区用地紧张和不透水比例高的特性,基于SWMM模型,模拟了不同比例雨水桶布置在不同设计降雨情境下的区域产流和淹水情况,分析了不同比例雨水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雨水桶布置均具有径流和淹水量控制作用,且低重现期降雨情境下雨水桶布置的径流削减和淹水量控制效果明显优于高重现期的降雨情境下的削减效果。雨水桶布置比例的增加对径流系数、峰值流量和淹水量等削减程度增大,对径流系数削减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城市雨洪模型SWMM二次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新河浦社区为例,采用双层排水系统,利用SWMM模型的开源数据接口,实现了在VisualBasic 6.0平台下SWMM模型与ArcGIS的集成,构建了基于GIS平台的内涝模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淹没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鉴于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城市地区现状排水设计标准偏低,从而导致城市地区暴雨内涝现象频发,借助ArcGIS数据处理工具,基于SWMM模型,对拟建的开封市运粮河组团项目区的雨水管网系统进行概化,模拟了多种情景下城区规划雨水管网系统运行状况,分析了不同雨型和重现期暴雨情景及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暴雨内涝情况,并采取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对研究区的雨洪控制效果进行模拟与评估。结果表明,SWMM模型可以对规划方案进行初步校核,在规划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控制城市洪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抵抗大暴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SWMM模型在感潮河网城市排水防涝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感潮河网城市地区产汇流特性,考虑河道排涝和管道排水的相互影响,采用SWMM模型对某研究区域内管渠系统进行概化。利用无因次潮位单位线法确定该区域沿江潮位过程,将区域防洪计算结果作为外河水位计算边界条件,输入经过同频率缩放的短历时设计暴雨过程,模拟计算了城市排水防涝过程。结果表明,水闸工程可有效控制各防洪分区的水位,河网水面率对防洪高水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管道排水和地面积水会因河道初始水位过高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平原河网城市的多出口条件和排涝特点,以清远市澜水河排涝区为例,分别采用工程实践中普遍应用的平均排除法、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平原河网城市地区的排涝流量。结果表明,平均排除法计算结果偏小,不太适合调蓄能力偏小的涝区,调蓄演算法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法计算结果相近,但调蓄演算法难以合理分配各出口的排涝流量,河网水动力模型法的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从海绵城市视角出发,利用美国暴雨管理模型(SWMM)建立兰州交通大学校园雨洪径流模型,针对研究区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的矛盾,选择适合研究区的LID措施,模拟研究区在不同LID措施下不同重现期时的雨洪调控效果.结果 表明,LID措施组合布置时对研究区径流的消减作用最好,其中径流总量消减率和径流峰值消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雨洪模型SWMM模拟某老城区雨水管网现状,分析检查井节点溢流与管网荷载状况,分别提出传统改造方案(改变管径(方案1)、改变下垫面性质(方案2))及与海绵理念相结合方案(改变管径+LID即方案3)。在2年降雨重现期下,基于3种方案对管网节点溢流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改造方案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区域内涝,其中海绵理念方案缓解节点溢流效果最优。进一步模拟高降雨重现期下(P=5、10年)管网优化效果,发现改变管径+LID方案(方案3)持续有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王妍  朱桂娥  朱勇  王岗 《水电能源科学》2023,(10):115-118+81
我国平原河网城市的两级排涝模式常存在标准不衔接问题,致使强降雨发生时,管网系统的水力特性、排水能力受降雨强度和承泄水体水位的双重影响,涝水外排困难。为此,以苏州工业园区的市政排水系统与水利排涝系统为例,基于SWMM模拟多情景洪涝过程,分析得出河道水位在1.70~2.30 m之间时,研究区域积水的主要原因是现状管网系统自身能力不足,河道水位加剧了积水情况;当水位超过2.30 m并不断上涨时,管网系统排水能力骤减,河道水位逐渐成为制约管道过流能力、加重积水程度的主要因素,建议研究区域河道排涝控制最高水位宜在2.30~2.32 m左右。该结论可为城市河道水位调控以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区域总体排水规划、径流污染模拟时遇到的建模精度问题,基于暴雨管理模型SWMM,构建H市某小区降雨径流模拟系统,根据不同子汇水区面积划分精度,研究了高、中、低三种精度模型对城市雨洪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降雨条件下,水量的模拟结果受模型精度影响较大,而在长序列降雨条件下影响较小;在单一降雨条件及长序列降雨条件下,水质的模拟结果均受模型精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城市下垫面结构,不透水率的增加给城市防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研究不透水率对城市产汇流的影响在防治城市内涝、合理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满融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研究不同重现期的降雨条件下不透水率与城市地表产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区域径流量增多、洪峰流量增大、峰值时间提前;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均与不透水率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R2均在0.9以上;增加降雨强度,会使不透水率对径流系数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而洪峰流量的作用效果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可有效削减洪峰流量和污染负荷,对降低洪涝灾害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补偿机理尚不明确的问题,基于SWMM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大小的渗渠LID措施和相应透水率。结果表明,渗渠LID措施的补偿效果随渗渠LID措施的增大而增大,且渗渠LID措施大小与透水率之间存在定量补偿关系,可确定其补偿效果,为渗渠LID的布设提供了依据,也为LID措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城市下垫面结构,不透水率的增加给城市防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研究不透水率对城市产汇流的影响在防治城市内涝、合理开发利用雨洪资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满融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研究不同重现期的降雨条件下不透水率对城市地表产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使区域径流量增多、洪峰流量增大、峰值时间提前;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均与不透水率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R2均在0.9以上;增加降雨强度,会使不透水率对径流系数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而洪峰流量的作用效果会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层级式雨水系统的排水效果,以江西省南昌市某住宅小区为例,构建了由基本单元入渗系统、庭院逐级削减系统、地块层层滞蓄系统和小区末端调蓄系统组成的层级式雨水系统。利用SWMM模型模拟层级式雨水系统方案与传统方案在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对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节点溢流的控制效果,并进行整体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层级式雨水系统后,降雨重现期为0.5、1、2、3、5、10a时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分别增加了63.20%、58.02%、52.43%、49.61%、44.46%、39.17%;径流峰值分别削减了56.44%、57.79%、58.65%、59.12%、59.36%、59.72%;径流峰值时刻分别延迟了9、8、6、4、3、1min。层级式雨水系统具有较好的径流控制效果,能减少径流总量,削减峰值流量,延缓峰值时间,改善节点溢流,保证研究区域5年一遇降雨不发生积水,有效缓解城市排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最优排涝策略,其中包括最优涝水位过程线,最优开泵台数、台号和轴流泵叶片安放角;提出了双重动态规划模型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研究了生物滞留设施、透水沥青道路、透水铺装三种LID设施对区域内道路综合径流总量和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效果的影响中7个设计参数的优化,模型中水文水力、水质参数通过典型降雨过程进行率定。结果表明,ENS、R2值基本在0.77和0.80以上,SWMM模型模拟与实测水量水质过程趋势线基本一致,精度较好;7个设计参数中,DA和DC对径流总量和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呈负相关,其余参数呈正相关,且影响最大是DC;BH、ST1和ST2的设计优化值分别为0.15~0.3、0.6~0.8、0.5~0.7 m,DC的设计优化值为0.5~1.5,HA和DA应在10%范围内予以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以张家港市某典型住宅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中的低影响开发模块(LID),模拟分析了现状条件及绿色屋顶、渗透路面、植被浅沟单独布设和三种LID措施组合布设场景在不同暴雨重现期条件下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物(TSS、COD、TN和TP)的污染负荷量及其累积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LID措施对城市住宅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LID措施均可控制非点源污染物浓度、削减非点源污染物累积排放量,其对各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在低重现期下效果更为显著,尤以组合LID措施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