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更新自动化的专业教学观念与导向、优化课程内容与方法、调整授课模式与评价体系,同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结合专业建设背景和地方人才需求情况,提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实际办学条件为基础,确立专业培养目标;以CDIO培养模式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工程素质训练;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意识培养为核心,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在面向区域产业、人才就地培养和产学研紧密合作方面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面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控制技术基础"系列课程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重新构建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选择特色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验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相似文献   

4.
以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为例,阐述了我国工程类高等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构建具有行业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的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了面向工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探索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把握自动化学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急需人才的培养,开展一系列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立足于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设计题目工程背景淡化及学生动手操作不足等问题。通过建设自动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工程能力训练,推动自动化专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应用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实践、创新、应用,以培养应用工程类人才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根据目前该专业在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驱动的学工交替"、"共建实验室"、"外聘研究员"三种教学模式,同时分析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为同类院校的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为地方性行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级技术人才。从就业的共性以及人才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培养"基层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群和实践环节进行阐述,有力地论证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实践,已培养出大批"基层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探索了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能很好地把握自动化学科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急需人才的培养,开展一系列实践和工程训练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贯彻高校质量工程,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教学体系,课题组结合塔里木大学工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改革实践,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实验室开放的内涵建设,在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明显的成效,并对工科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部高校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校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智力资源和人才平台,自动化专业是西部工科类高校中一个重要的专业.通过分析西部高校自动化专业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指出应顺应时代要求制定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服务西部地方经济,并具体论述了培养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地方工科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且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出了科学合理的科学定位;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作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了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根据武汉工业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改革探索,初步建立"懂理论、有技术、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这个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强"型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以目前电气工程较有代表性的专业方向之一微电网为切入点,开展实训基地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进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促进"三强"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实施"质量工程"构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实施"质量工程",构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指出了我国高校在教育评价观念、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文化氛围等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问题.提出了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学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等措施,以此构建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改革专业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结合教师面向煤矿企业的科研资源,将安全高效自动化采矿的新技术纳入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材。并依托学校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资源,完善开放式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矿业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矿业特色电气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的区域特点及煤炭行业背景,以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强矿业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建设。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分方向培养,优化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建设了具有矿山自动化专业知识的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改革专业培养模式,构建具有矿业特色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结合教师面向煤矿企业的科研资源,将安全高效自动化采矿的新技术纳入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特色教材.并依托学校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资源,完善开放式多层次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矿业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矿业特色电气工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机械类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每年毕业的机械类人才众多,为了提高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就必须形成办学特色与品牌.本文结合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三创"特色专业建设、改革工作,根据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和时代发展的需求,重点介绍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