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山地城市的建设中,地质灾害作为复杂的地质现象,对城市建设发展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在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显现出来的。内因是地质与自然因素,外因则是人为因素,现在因为人为引起的各种灾害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对地质灾害进行规划防治,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本文以重庆綦江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分析研究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山地城市的建设中,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城市建设发展潜在的危险.特别是近些年因为人为引起的各种灾害现象越来越严重,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山地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合理地对地质灾害进行规划防治,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分析研究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思考:防治与利用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引导山地城市建设健康发展,通过对山地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现状概况的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利用一体化的思路,并对一体化的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论述了什么是一体化概念,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以及一体化可实现的保障技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建构了从不同规划阶段和不同规划区域研究地质灾害治理与利用的一体化体系,提出山地城市地质灾害治理与利用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苏醒  王琳  李多 《园林》2017,(4):46-49
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首批试点的十六个城市和地区中,悦来新城所在的重庆市是唯一一个典型山地城市,地形高差大、土层浅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海绵城市建设相较平原城市面临更多挑战。本文基于悦来新城会展公园海绵城市建设实例,对山地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提升和关键作用加以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质安全战略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效军 《规划师》2002,18(1):14-16
城市地质灾害对城市安全和各项建设的影响巨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地质安全战略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特点、内容、深度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詹晨曦 《福建建筑》2003,(B11):42-45
城市地质灾害对城市安全和各项建设的影响巨大,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就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内容、技术、深度以及防地质灾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煤炭型山地城市的空间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矿区建设的影响和制约,空间上早期呈现出独立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城镇呈现出依附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对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产生着较大的制约作用。文章试图以古交市为例,以城市空间面临的自然条件、矿区制约及城市功能优化等问题为出发点,在统筹自然本底条件和矿区生态修复的背景下,探索城市空间拓展、城市与矿区的功能及城矿一体发展等方面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卢峰 《室内设计》2012,93(6):3-6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山地城市发展、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基于山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当前山地城市设计的研究背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性的阐述,并借鉴生态城市理论与紧凑城市理论,提出未来山地城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地形的分析入手,结合地质灾害的用地评价,以重庆市涪陵区沙背沱地块控制性规划为例,通过构建基于复杂山地地形的研究框架,阐述了如何构建规划区的各个系统,得出复杂地形山地城市控规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亚丽  曹春霞  龚浩 《规划师》2022,(11):97-103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的自然地理、空间布局、气候水文、降雨产流等特性,结合城市防涝与韧性发展需求,开展“韧性城市”与“海绵城市”耦合的山地城市防涝规划研究,通过对山地城市进行立体化防涝顶层设计,优化山地水系“韧性海绵”格局,维护“韧性海绵”水循环系统,统筹协调“韧性海绵”用地、空间及设施布局,实现“上游海绵蓄洪削峰、城市海绵韧性防涝、末端海绵弹性行泄”,并构建了“外涵、内敛、韧性、安全”的山地城市立体防涝体系。  相似文献   

11.
闫水玉  刘鸣 《室内设计》2013,28(6):57-63
山地环境脆弱性导致的地质灾害风险是山地城市规划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石棉县总体规划为例,探索了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地城市规划应对策略,提出了以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城镇体系适应性布局、中心城区空间规划灾害应对(选址,密度分区,防灾空间建设)、建设用地灾害点安全治理为主线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金磊 《现代城市研究》2012,(7):74-80,96
本文从归纳2011年中外城市灾害事件与特征入手,系统地给出了国外重大灾害背景下的启示,尤其列举了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典型的综合灾情,反思了城市减灾规划的诸多无助。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巨灾应对、城市减灾管理失当、城市需提升安全责任文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诸方面对2012年的中国城市安全发展作出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宝鸡这一典型的地质灾害发育城市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城市大规模建设和城市地下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效应及其演化规律,对我国山区城镇建设发展中地质灾害效应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控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叙  赵万民 《规划师》2010,26(2):79-83
西南山地城市具有的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特点,不仅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使西南山地城市交通活动存在着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特征。应基于西南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分析,提出西南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适应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类城市的规划设计,从多方面入手对城市交通做出系统化、科学化的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5.
分析研究深大型露天煤矿闭坑前后可能发生滑坡、地表变形等地质灾害。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引发灾变的地质背景条件为北帮西区的倾倒滑移体、北帮东区的沉陷滑移体及南帮的顺层层状结构体,而诱发灾害的主导因素为露天采矿特征、采矿形成的最终边坡、井采与露采的复合作用及闭坑后疏干排水停止、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对边坡岩体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闭坑最终边坡稳定性将逐渐下降并引发灾变,从而危害城市与企业安全,提出创新露天采矿学科理论、工程技术防治措施、法规制定与监督管理等3条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灾害作用过程阶段的分解以及对灾害不同途径的破坏强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城市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途径,建立起"灾害作用—空间破坏—人员伤亡"的灾害过程认识,结合国内外研究判断,提出以"规划干预—空间手段—灾害防治"的思路逻辑,建立以城市空间为着力点的空间途径应对灾害的框架,并从城市外围环境、城市内部空间和空间形态三个方面阐释了与灾害的联系,形成了动态适应灾害变化的规划干预方法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锦荣 《城市勘测》2016,26(4):18-21
城市山洪灾害一旦发生具有人员和财产损失大、社会和经济影响严重等特点,它不仅受到城市内部河流、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道路、地下排水管网、经济发展规模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城市山洪灾害风险,降低城市山洪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山区为例,基于山区小流域分布数据、水系数据、高程数据、行政区划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依据风险区划评估模型对山区流域进行防洪风险等级的初步划分,以期研究结果对北京市对城市山洪易发地区的风险投资、区域开发和灾害管理提供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地形的小流域单元减灾调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静  李梦婷 《风景园林》2020,27(1):110-114
近年来,中国诸多大中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频发的典型城市,其建成区地表高度(20.0~24.0 m)大多低于外江常年所处的洪水位高度(23.9 m),在区域性暴雨条件下,极易引发内涝灾害。武汉由于其内涝典型性,2013年被列为全国31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2015年被列入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从城市内涝发生机理出发,以水文角度的小流域单元作为内涝风险区划的基本单元,利用小流域单元分析武汉市景观地形要素(地表高程、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与城市内涝积水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量算统计出小流域单元的内涝风险等级。基于此,提出武汉市小流域单元减灾地形调控评价。以武汉市作为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案例,以期为武汉市内涝缓解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具有典型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