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三个不同层面揭示了三峡工程建设与乌江流域发展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乌江流域与三峡库区城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协调发展的策略重点,即:以推进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为龙头,加速乌江流域城镇化进程;建构合理的乌江流域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实现城镇发展的区域协调。文章对乌江流域与三峡库区城镇体系的空间形态协调关系作出了具体设想,并以此文为契机,建议广泛开展流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GIS及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流域的水系、地形地貌、城镇斑块等进行叠加分析,归纳了3种基本城镇类型:川道型、塬面型和黄土阶地平原型,并且完成了泾河流域城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研究,探明了川道城镇、塬面城镇与地形地貌、水系的内在联系和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模型,确定了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并分析了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泾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及生态空间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顺应未来的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求,采用大分散、小聚集的基本模式,提出泾河流域城镇空间体系——"五区、九水系廊道、四板块"的主体结构,以解决泾河流域地区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为区域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城镇科学有序的发展,为在生态安全格局的目标下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提供了全流域整体化解决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基于当代人口分布的“塬面化”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城镇体系组织结构与地形地貌关系,提出了以“黄土塬”为城镇体系协调单元的构想,并对协调单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延安地区洛川县永乡塬单元,探讨了协调单元中城镇体系发展的适宜空间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并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大分散、大聚集”基本模式、树枝形多中心组团和均衡增长的类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刘芸 《规划师》2007,23(3):35-37
川南城镇密集区一体化快速、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为: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协同发展旅游业、合理引导城镇群空间发展格局、加强区域空间管制、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整体协调建设、合作共建区域环境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镇化特征与国家城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化历经30余年的发展,人口结构和流动特征已发生了诸多变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快速扩张,在休闲消费与城镇空间特色化供给方面产生了新的需求.以人的流动为主线,通过多维度的城镇化人口流动与人群特征分析,认识城镇化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与规律;通过对城镇化空间特征及不同层级城市功能的研判,合理优化我国城镇空间格局与城镇体系,引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速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作为城镇化之根本的城镇体系建设,其职能类型、规模等级、空间布局三大结构,对引导生产要素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城镇协调发展等影响城镇化的基本因素产生了直接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城镇体系因结构不合理对城镇化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调整重庆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进重庆城镇化发展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助推,为三峡库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适度、区域协调。以机会公平为视角,利用GIS网络分析法,依据不同类型住宅差异,从公共游憩空间的整体覆盖度、空间服务均等性两个方面对秭归县城公共游憩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秭归县城公共游憩空间的整体覆盖度并不高,仅能覆盖41.87%的城镇空间,基本聚集在新城核心区,且呈沿江向北发展的态势。此外,秭归县城公共游憩空间选择机会差异明显,且在社会空间内存在较大的不公平性。应重点关注廉租房和自建房周边居民对享受公共游憩空间设施的需求,弱化县城公共设施的不均等现象,促进秭归县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国西部城镇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全球化、资源、环境、人口等诸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中西部城镇与沿海城镇的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不断调整空间规划促进城镇间协调.本文以西部城市中的昆明城镇体系研究为例,分析昆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通过城镇网络的构建和空间管制,探索促进昆明城镇体系结构调整、城乡统筹以及空间资源整合的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7个子系统20个指标,对2017年淮海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到淮海经济区内除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为低度协调外,其余城市均为中度失调的结果,并对淮海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协调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2011—2019年湘江流域9个地级城市,通过熵值法,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探索其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上的演变规律。得出结论:在时间维度上,2011—2019年湘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评价值协调评价值整体处于濒临协调阶段,但呈现积极上涨趋势;在空间维度上,湘江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且以长沙为中心,由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极大地改变了三峡地 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水文状况和城镇空 间格局,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 库区空间 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文章分析了三峡 库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和库 区城镇空间拓展缺乏针对性等现状,提 出构建库区城镇空间管制规划方法,综 合“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用地建设 适宜性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了叠加分析; 并以重庆市长寿区城乡总体规划空间管 制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该 方法的运用过程和结果。该方法为库区 城镇空间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三峡水库175m蓄水,标高只有185m的涪陵白涛旧乌江大桥已不能满足通航要求,因此,该大桥的爆破是三峡清库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涪陵白涛旧乌江大桥的成功爆破,为三峡四期蓄水清库工程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文章详细论述了涪陵白涛乌江大桥爆破拆除工程中各种情况和爆破参数,为该类情况下的爆破拆除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形成后,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的环境,日益成为影响重庆直辖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影响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论述了重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处置和利用的现状、前景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了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变废为宝的途径和前景,提出了三峡库区成库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对策。研究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利用技术,不仅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利于新重庆的发展,其潜在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4.
御临河是位于三峡库区的一条较大的次级河流,根据《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的要求,必须进行御临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御临河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室内设计》2013,28(2):5-10
为提高三峡库区移民城镇后续 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在跟踪研究三峡 移民城镇形态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 了典型城镇的形态学过程,提出了山地 工程条件对城镇形态的扩张存在水平切 割、垂直梯度和综合引导等三种作用方 式,构建了三峡库区城镇在移民搬迁的 驱动和山地条件的约束等社会、自然两 大作用方式下的形态学动力机制,总结 了该动力机制下城镇形态学过程扩张的 类型。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三峡水库试运行期间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典型内湖的水温和水质情况,分析了重庆地区应用地表水地源热泵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取水水处理技术和水源热泵机组的选用原则。对典型工程的冬、夏季实测系统能效比分析表明,相对于传统空调方式,地表水地源热泵节能显著。针对水资源、工程应用和技术现状,提出了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消落带的治理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消落带治理方法注重的是对消落带自身的处理,关注的是从生态技术的层面来解决污染问题,但该方法不适宜于地处城市中间的消落带。本文提出利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治理消落带,将消落带的治理融入到城市整体功能中,统筹考虑消落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经过统筹设计后,消落带污染问题得到根治,消落带也将由城市发展的软肋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南京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受城市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战略调整的影响,居住空间已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基于2007年南京都市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常住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了南京都市区各研究单元居住密度,利用居住密度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居住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初步探讨居住密度分析方法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丽 《城市建筑》2014,(18):40-40
小城镇是我国城乡网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在城乡统筹的规划策略下,推动小城镇化建设。实施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促进我国城乡互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