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物质结构特点出发,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验测定研究了固态法白酒蒸馏时三大酯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酯在蒸馏时的机理不同的;乙酸乙酯主要聚于酒头,己酸乙酯也是酒头含量较高,乳酸乙酯在蒸馏时随着馏分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采用去酒尾的方法降低酒中乳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固态法白酒甑桶蒸馏过程中酒头香味成分在醅层中的分布及其随乙醇的运动规律,提出了描述酒头成分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固态法白酒甑桶蒸馏过程中酒头香味成分在醅层中的分布及其随乙醇的运动规律,提出了描述酒头成分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下利用脂肪酶催化乳酸铵与乙醇合成乳酸乙酯的反应条件,对脂肪酶和有机溶剂进行了筛选,考察了影响合成乳酸乙酯的因素(底物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时间、乳酸铵浓度、温度、酶浓和摇床转速).结果表明,以叔丁醇为反应介质、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时乳酸乙酯产率最高.在底物物质的量比为1∶24,反应时间24 h,乳酸铵浓度0.2 mol/L,反应温度60℃,酶浓40 g/mol,摇床转速150 r/min时乳酸乙酯产率可达32.38%,酶重复使用5次后乳酸乙酯得率仍可达到22.1%,反映出该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直接进样法对两种浓香型白酒五粮液和盐井坊进行了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的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得出两种酒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有酒中含有的酯类和酸类的不同配比,醇类和醛、酮类在种类上的差别等.五粮液中主要的4种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比例为1∶0.18∶0.07∶0.08,而在盐井坊中这四种酯的比例为1∶0.24∶0.24∶0.08.五粮液中醋酸、丁酸和己酸的比例为0.26∶0.10∶1,而盐井坊中这三种酸的比例为1.17∶0.26∶1.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酯类生成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有机酸转化为相应酯类的规律及产酸微生物与酯类形成的关系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酒醅中有机酸转化成相应酯时是呈竞争性关系;产酸微生物的存在是生成酯类物质的基础;乙酸乙酯主要由产酯酵母产生,与酒醅中乙酸的含量不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光学活性(S)-乳酸为原料、硫酸催化下分别与甲醇、乙醇反应,生成相应(S)-乳酸甲酯及乙酯,并与对甲苯磺酞氯反应,生成0-对甲苯磺酰-(S)-乳酸甲酯及乙酯,再与异丁基苯进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得2-(4-异丁基苯基)丙酸酯,水解后即为(S)-布洛芬。这一合成方法反应步骤少、光学收率高,被认为是制备(S)-布洛芬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酯化反应条件对合成(S)-乳酸甲酯及乙酯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其中合成的(S)-乳酸甲酯的收率达67.4%,光学纯度90%,合成(S)-乳酸甲酯及乙酯的收率85%-92%。  相似文献   

8.
液态法白酒的质量缺陷主要表现为酸低、酯低、高级醇含量高。酸低这一缺陷尤为突出,也是蒸馏最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针对这一缺陷,研究了微分蒸馏、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结果表明:二次蒸馏对酸的蒸馏效果较好,采用该法,完全可以解决液态法白酒中酸低的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9.
微乳化法合成松香酸蔗糖酯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香酸与乙醇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了松香酸乙酯.再以松香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微乳化剂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合成了松香酸蔗糖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品种和用量、乳化剂及体系压力对松香酸蔗糖酯产率的影响,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的松香酸蔗糖酯最佳合成条件为松香酸乙酯:蔗糖摩尔比为2.45:1,乳化剂与蔗糖质量比为0.14:1,催化剂与反应物料质量比为0.045:1,反应温度93℃,压力4.86kPa,反应时间3.45h,产率为82.07%,单酯含量58.2%.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乳化能力和发泡能力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当,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选用带细、粗酒泥和去除酒泥三种陈酿处理,红提葡萄酒陈酿一个月后通过测定酒样的浊度、香气成分和口感评价,探究不同酒泥陈酿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数据表明,带酒泥陈酿使红提葡萄酒的浊度升高,同时酒内酯类、醇类和酸类物质还有少量醛酮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加,其中共有9种香气物质的OAV(≥10)较高,主要为己酸乙酯、庚酸乙酯、癸酸乙酯...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杂醇油脱水液(乙醇、水和氯化钠系统)中乙醇的回收试验,研究了该系统的热力学汽-液相平衡问题,测定了平衡数据、关联了相对挥发度(α)的经验模型,为该系统的精馏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已开发的两段加氢催化剂和工艺成套技术,经对原分子筛脱蜡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生产低芳(芳烃〈0.5%)溶剂油兼产3号喷气燃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低交联度季铵树脂的合成及其在酯类合成中的应用。探讨了三相催化的动力学及反应条件。此合成方法可使酯类获得良好的产率。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研究了6种柴油馏分中蜡对其低温流动性的影响.用蒸馏、脱蜡、加蜡等方法对上述柴油馏分处理,制成一系列试样,测出各试样的凝点、冷滤点、蜡含量和蜡的平均碳链长,建立了经验方程.并用临氢降凝生成油及文献报导的分析数据,对经验方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方法合成了10个取代苯甲酸葡萄糖酯类化合物,一是相转移催化法,二是在三忆胺的存在下,取代苯甲酸与溴代葡萄糖反应,该种合成糖酯的方法未见文献报道,取代苯甲酸葡萄糖酯的结构由IR、MS、^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认。对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测试结果发现,其中有两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TMV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分离热敏性物料的新精馏方法,该方法综合了间歇精馏和连续精馏的优点,用一个塔处理多组元复杂料液并获得多个产品,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间歇精馏时料液在釜内受热时间过长的缺点;用在精馏过程中加入惰性气体的方法来降低精馏温度,并较全面地考察了惰性气体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操作方法稳定可靠,对解决热敏性物料的精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封闭采样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通过对中水及清水浇灌下的3种重要城市绿化草: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定研究,得到清水、中水灌溉下,3种典型城市绿化用草释放的VOCs的规律以及中水灌溉是否对植物生长存在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中水灌溉与清水灌溉下植物释放的主要VOCs均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七类,且在排放量上并无明显差异.从而得到中水灌溉对植物VOCs的释放并无明显影响,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好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仪测得的织物热流曲线,将织物热流曲线分解成上升、平衡、下降3个阶段来提取特征值。织物热流曲线可用特征值上升速率、热流增量、下降速率及蒸发时间来进行表征。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值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由此能方便地区分不同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还可以利用织物基本性能参数与第一主成分的关系式通过织物的基本性能预测织物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燃料甲酯用于柴油机台架试验的情况.对于使用燃料甲酯时柴油机的供油提前角是否需较燃用柴油时的有所改动这一应用问题.本文根据比油耗曲线对比以及示功图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必改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宁,柳州两市工程地质编图实践,讨论了城市编图工作中有关编图指导思想、图件精度、地貌研究及岩土的平面三维表示方法等问题。认为城市工程地质编图直接服务于城市建设,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客观地反映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及岩土工程的要点及特征。城市工程地质研究程度的不均一性,使编绘的同一图件存在研究程度、精度不一的问题,如何区分出这些地段以及三维反映地基土特征,直接关系到编制图件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