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上海青浦平和双语校园的案例分析,并结合对现状的反思,为既有中小学校园空间模式变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参考。在校园功能上,提出拆解教学空间与外部场地和复合化生活功能;在校园空间形式上,提出形象差异化和空间多元化;在校园空间规划上,提出分散空间布局和模糊功能分区;并以此指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融合的校园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林海 《山西建筑》2007,33(19):59-60
介绍了以可持续的理念设计中学校园的改扩建项目,以提供开放的校园环境;营造完整的教学环境;创造学习和生活互动的场所;构建良好的校园空间形式,从而达到延续和再创造校园空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设计中开始出现传统图书馆以外的阅览空间,即泛阅览空间.泛阅览空间是对传统阅览空间的发展与补充.为了从更具有建筑学专业的角度,向扩展和丰富中小学校园阅览空间提供建议,文章以比较法、分类法对中小学校园泛阅览空间进行研究,比较了其与传统阅览空间的差异,并罗列了常见的中小学泛阅览空间类型及案例.相比传统阅览空间,泛阅览空间灵活性好,可达性高.其结合教室、走廊等空间形成阅读"点—线—面"的布局,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大学生校园代理,是指商家为了扩大影响、扩大销售面和增加销售额,在大学校园内通过学生代理销售所提供的商品、服务等或协助其扩大宣传,从而给大学生提供培训和工资的一种兼职工作。简言之,大学生校园代理就是商家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人才资源和广大消费市场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6.
廖先琼 《城市住宅》2021,28(6):144-145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且逐渐走向其他空间领域,如乡村空间、校园空间,体现了一种文化和精神价值.以可持续发展引出可持续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到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结合案例分析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以激发大家的共鸣,使人们能够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引起反思,创造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校园.  相似文献   

7.
张军  孙尧 《华中建筑》2011,29(9):60-64
吉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以“交流-共享”为主要规划理念,构建了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运用了“生态-人文”相结合的模式,将校园规划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研究校园的弹性生长;通过引入连续有机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类景观小品,体现交通类院校的特色.规划在注重传统校园空间形态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不仅应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回顾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起源、使命与校园形式与设计,对比不同社会角色影响下的两种校园空间模式——独立建筑模式与整合建筑模式.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应该是这所学校办学宗旨和组织结构的反映,并为其完成时代使命而服务.同时,面对当下新冠疫情形势的新挑战,对大学校园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高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简单的、以功能划分的校园规划理念已不适应现代校园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高校校园规划存在的问题,站在现代审美和人文的高度,从校园格局的整体性与开放性、校园功能区相对集中的组群式布局、校园人车交通体系的便捷高效安全等8个方面阐述了现代高等院校校园规划总体布局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胡楠  王宇泓  李雄 《风景园林》2018,25(3):25-31
绿色校园建设是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教育开展的校园重要建设工作之一。校园绿地是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功能表现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校园建设的直接体现。在分析《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对校园绿地建设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将校园绿地建设现状与指标要求进行对比。认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建设在校园绿地总体规划、校园绿地营造、校园植物配置3个层面不仅满足指标要求,也形成了自身校园绿地建设特点,包括以植物观赏型绿地为基底、结合互动参与型与科教示范型绿地的建设体系,与科教场所相得益彰、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与实习基地相辅相成的3种特色绿地营造形式,以及植物与地形、道路结合形成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空间。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对当前绿色校园视角下的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同时提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未来的建设愿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极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由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至 21 世纪初,我国高等院校规模迅速扩张,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科学地调整好校园建 设的模式,学者们深入开展了校园规划的研究与设计实践,使得这一时期的校园规划特征明显。从我国教育变革的背 景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及大学校园建设项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高校的建设主要通过就地挖潜、就地扩建、 异地新建和建设大学城等方式来解决“用地矛盾”,该时期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策略主要有:注重功能布局的多元性、 自然文化的独特性、交往空间的层次性、交通流线的周密性、校园结构的开放性、建设发展的弹性和尊重自然的生态性。 接着,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指出国家政治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科技经济的进步为高校建设进一步发展带来最直接推动力, 并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校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也为了满足全新教育理念的需求得以进步与发展,并受 到相关学科所带来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霍光  霍维国 《华中建筑》1999,17(4):64-66
教育改革,对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文章从功能,布局等诸多方面阐述和分析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规划建设中形成新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多元,综合的办学模式,对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融入自然环境的组团化,网络化建筑设计,以及校园的动态发展等几个发展趋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进入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需要新建大量的新校园。论文结合低碳城市理念,针对中国当前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现状,从校园的用地规模角度入手,提出合理的大学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建议,为中国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代教育规模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了空间属性问题对校区空间组织的影响。通过分析空间的功能属性和空间的界面属性等问题,提出了新校区规划设计中空间处理的原则和手法,并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在空间组织中的手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6.
文脉整合下的大学校园环境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文芳 《山西建筑》2005,31(4):14-15
介绍了大学校园改扩建工程中建筑的整体性,阐述了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校舍功能的相同性和相近性,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教育环境显著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校校园设计特色探讨——以山东省委党校新校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党校的学员构成、教育方式、交流互动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特点入手,结合山东省委党校新校区方案,探讨了新时期党校设计在功能布局、单体设计、空间营造以及校园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为其它党校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晓恬  任磊 《规划师》2012,28(2):86-93
研究表明,影响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治、教育理念、文化特性,以及建筑、规划思潮,在对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知,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形态的演变,上层政治政策结构的变革将成为大学整个宏观结构体系新一轮变迁的动力源,中央政府关于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为大学及大学校园形态生长确立了方向,中国大学多元管理、筹资渠道开辟和国家教育、土地等制度的变革等将为大学校园形态新的生长模式创造基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将为未来大学校园形态演化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从高等教育理念、大学校园规划理论与实务等层面 ,探讨现阶段大学校园规划的问题 ,寻找主要问题的症结。再以规划理论为基础 ,剖析现阶段校园的规划方式及其优缺点。将各种规划方式之优点加以整合 ,以理想大学校园内涵为目标 ,使能达到改善并提高校园环境品质的目的。因此本文之研究主轴除在探讨大学校园规划在规划方法上的整合外。并促使决策者、规划者、执行者与使用者认清自己担任的角色及权利与义务关系 ,将以往规划者之规划方式、规划理论予以整合。以便增加规划的可信度、可执行性与理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