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将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迷迭香提取物天然抗氧化剂添加到纯化后的玉米油中,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纯化玉米油,研究天然抗氧化剂对玉米油稳定性的影响,建立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为迷迭香提取物>β-胡萝卜素>生育酚。当每100 g玉米油添加天然抗氧化剂0.02?g时,玉米油添加生育酚、β-胡萝卜素和迷迭香提取物后的动力学模型分别为、和,而纯化玉米油的动力学模型为,并推测出纯化玉米油与添加过3?种天然抗氧化剂后,一级玉米油的货架期分别为15、19、24、27?个月。所以以迷迭香提取物为抗氧化剂添加到玉米油中,可明显提高玉米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2.
刘振扬 《中国油脂》2005,30(9):21-23
介绍了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厂副产品玉米油提取的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料玉米中提取玉米胚芽,玉米胚芽经预处理、压榨、浸出得玉米毛油,毛油经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二是从蒸馏后的酒糟(DDGS)中用溶剂浸出提取玉米毛油,毛油经进一步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玉米油含有较高的亚油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以玉米酒精厂的副产品加工玉米油可提高酒精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玉米胚油俗称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在日本和美国把玉米油作为日常生活中上等食用油,还用它制造出奶油、蛋黄酱等。玉米油通常为橙黄色,具有新鲜玉米之香昧。一、玉米油的特性:玉米油的比重为  相似文献   

4.
玉米精炼油和色拉油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玉米油精炼新工艺。在温度高于 170℃用活性炭在真空设备内对玉米油进行脱水、脱色、脱臭处理 ,产品质量优于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5.
玉米油中总黄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体系为显色剂,用芦丁标准品作吸收标准曲线,在一定条件下用分光光度计353nm,可以测定玉米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13%,相关系数r=0.9996,用本方法测出玉米油中总黄酮含量为17.39mg/100ml.  相似文献   

6.
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检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碳同位素比值法进行花生油和玉米油掺合物的检测研究。用气相色谱仪获得C4转化途径的玉米油和C3转化途径的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再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确定三种主要脂肪酸C16∶0、C18∶1、C18∶2的1δ3C值。利用所测得的数据,构建了玉米油与花生油混合油中主要脂肪酸的δ13C值-混合比例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玉米油与花生油的1δ3C值差异很大。应用试验中将花生油与一种未知的其他植物油进行掺和,可以检出15%以上花生油的掺合水平。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以前烹调用猪油和牛油,在1911年玉米产品精加工公司曾经介绍了Mozola玉米油,并有了远景商标名称以占据市场份额(Anonymous,1985)。1940年认识到了食物中脂肪本身的作用,具有“健康”形象的Mozola玉米油的基本脂肪酸含量也得到提升,当1950年,玉米油作为一种降低血胆固  相似文献   

8.
碳同位素比值法检测棕榈油掺入玉米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碳同位素比值法对玉米油的掺伪进行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获得玉米油与棕榈油主要脂肪酸的δ13C值,构建其混合油中3种主要脂肪酸的δ13C值-混合比例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玉米油与棕榈油的δ13C值差异很大,把棕榈油和玉米油进行掺和,可以检出15%以上的掺伪水平.  相似文献   

9.
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6%(主要为亚油酸与亚麻酸),含维生素E、磷脂和其它微量元素,亚油酸与亚麻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的脂肪酸,它可以缓解人体前列腺病症的发作和皮炎的发生,同时,对视网膜和大脑皮质的发育有益。 一、玉米油生产基本状况 1999年我国食用玉米油产量2万吨,同年我国食用油总消费量为 1133万吨,国内玉米油产量约占我国食用油消费量的0.17%,所占份额很小。1999年世界食用玉米油产量为205万吨,同年美国食用玉米油产量为 110.6万吨,为我国玉米油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 ℃、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 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 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 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食闻珍集     
玉米油是用玉米胚芽加工制成的植物油脂.其主要成分亚油酸具有防止皮肤干燥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维生素A则可防止夜盲症、皮炎和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玉米油中的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它能防止细胞衰老及动脉硬化症的发生;卵磷脂则可生成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乙酰胆碱,能加速大脑记忆和改善脑功能;此外玉米油熔点低,易为人体吸收;因此玉米油是儿童生长,妇女妊娠、喂奶期间不可缺少的食用油,它还特别适用于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及肥胖症者食用,能改善和缓解病情并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电子鼻对芝麻油掺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磊庆  唐琳  詹歌  梁晨曦  谢一平  屠康 《食品科学》2010,31(20):318-321
使用电子鼻系统PEN3 对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进行检测分析,分别对芝麻油中不同量的掺假进行辨别,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的识别芝麻油掺假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而且LDA 方法比PCA 方法的效果好。PCA 方法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超过50% 和葵花籽油超过70% 的芝麻油能明显区分,而LDA 方法对芝麻油中掺入不同量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均能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13.
玉米油因其营养价值高而倍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玉米油在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污染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也是当前关注的焦点。随着真菌毒素新的阻控技术工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玉米油在加工过程中的真菌毒素控制也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结合玉米油在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特征和迁移变化规律,系统归纳了污染玉米油的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和污染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限量标准,并结合玉米油的加工技术工艺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的去除技术工艺。旨在为我国玉米油加工过程中真菌毒素阻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高的玉米胚芽及玉米毛油为原料,以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及脱除率为实验验证指标,研究碱液处理玉米胚芽原料后ZEN的的脱除效果,利用物理吸附剂蒙脱石脱除玉米毛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实验结果表明:用pH9~10的碱液处理玉米油原料玉米胚芽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01.6μg/kg降到79.6μg/kg,采用蒙脱石吸附添加量在0.6%时,玉米油中的赤霉烯酮能够从213.4μg/kg降到47.5μg/kg并且对有效降低了玉米油的酸价,不影响玉米油的过氧化值和风味。两种工艺都能有效脱除赤霉烯酮,其中蒙脱石吸咐工艺相对简单,在工业化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玉米油将成为油中之王韩志琦河北省磁县酒精厂(056500)玉米油系用玉米的胚芽榨取的脂肪油,色泽淡黄透明,燃点很低。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治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含有卵磷酯,维生素等,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唐者的...  相似文献   

16.
玉米油的制备及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辽宁地区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对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茶油中掺杂玉米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进行茶油中掺杂具有相似化学特征的玉米油的研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玉米油和茶油的混合样品。因为茶油和玉米油两者δ13C值的差异很大,当玉米油在15%以上时,本方法能够明确地判别茶油是否掺假了玉米油,并能对其百分含量做定量计算。该方法准确、稳定、操作简便,为食用荼油的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共轭化植物油的光化学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DPIS用量、溶剂种类、植物油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共轭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40 g,环己烷300 mL,72℃,引发剂用量0.2%条件下,玉米油可在30 min内被完全共轭化。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光化学共轭化玉米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其共轭亚油酸(CLA)异构体主要为t9,t11-CLA(含量39.10%),与碱法共轭产品中CLA主要为c9,t11-CLA和t10,c12-CLA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玉米油为原料,以乳液的粒径和多分散系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玉米油乳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吐温80与司班80配比7∶3、HLB值11.79、乳化剂质量分数10%、玉米油质量分数5%、温度65℃时,所制备的玉米油乳液粒径小且尺寸均一,乳液粒径为212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7,且在室温下放置24 h无分层现象。将此乳液应用于糕点时发现,与天然玉米油相比,乳化玉米油能显著改善糕点的外观形貌,防止糕点塌陷,同时延缓储藏过程中糕点硬度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糕点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玉米油营养价值及制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玉米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利用玉米胚芽制取的玉米油已是居民食用油主要来源之一,玉米油虽然不是食用油中的大宗产品,但它是食用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品种,所以国际上把玉米油称作营养保健油。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油的基本特征、营养功能及玉米油的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