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的栖居——浅析工业企业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运法 《工业建筑》2011,41(10):44-46
城市化的过程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逐步致力于改善企业的环境空间,追求生产、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因此,在工业企业厂区景观设计中,景观策略的应用如何结合具体工业企业特点,尊重场地特征,顺应自然规律,以新的视角,给工业企业职工以"诗意的栖居"成为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筑·居·思》中,海德格尔将建筑的本质理解为栖居,而栖居就是“终有一死者”与“天”、“地”、“神”的统一,建筑就是保护这种统一,让“天地人神四方”保存在其本质之中。海德格尔指出了建筑技艺的手段异化乃至人存在的“无根”状况,这一异化嵌在对“存在的意义”的遗忘史之中。然而,海氏建筑之思的起点与主题是“终有一死者之诗意栖居”,这就意味着,作为起点的“终有一死者”锁闭了开放的交往向度。甚至,其“诗意栖居”与和“他人”的共在是相互冲突的。如果说,筑造标志着人存在的方式,那么,如果它在指向诗意栖居的同时,遗忘了建筑活动发生于其中的城市—历史背景,这作为“大地”的历史背景就在对意义的追寻中被遗忘,从而,对建筑意义的追求依然从根底上就断裂了。  相似文献   

3.
以东、西方"诗意地栖居"哲思及理论为基础,从"定向""认同""栖居"3个层次对昆明古城传统景观进行解析。通过对滇池地区自然环境空间的认识,以及"湖-城-山"结构景观序列的建立,实现城市"定向"于大地之上;紧密结合湖山环境,展开劳作场所与生活场所的营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对地域产生"认同";最终,因诗意抒发和精神上的诗意营建实现"诗意地栖居"。在现今环境脉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伦理关系,要以相互的关照为核心。理解过去并立足当下,通过强化昆明城市空间与自然的联系,并在具体设计中捕捉湖山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有效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集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意栖居之所。  相似文献   

4.
何树周 《华中建筑》2010,28(6):100-101
通过一个城市住区的设计工作,探索了"可持续发展"及"新都市主义"在城市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多层次景观空间"对城市人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州建设》2008,(8):F0003-F0003
帝景花园项目是由商丘缔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精品项目,包括帝景花园·南苑和帝景花园·北苑两个楼盘。南苑位于商丘市神火大道南段,北邻睢阳区政府,南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179亩,建筑总面积41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为视角,探讨了“诗意栖居”的哲学依据;以对“四位一体”和“四重保护”的分析揭示了“诗意栖居”的筑造理念;以属人空间为关照阐释了“诗意栖居”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7.
徐桐 《风景园林》2022,29(4):8-9
我们讨论国土景观遗产系统,源于一个基本求知问题:将景观作为国土空间的人工介入方法,除了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之外,是否还有另一视野-景观保护(landscape conservation)尚待更多探索?而这样设问,又建立在如下的基本认知之上:国土景观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地表可视景象,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人地关系,且这个人地关系是变动不居的。  相似文献   

8.
李金路 《中国园林》2020,36(10):40-44
面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视角,从中园园林和人居环境的视角,从城市和乡村发展再平衡的视角,从人的科学、人的本质属性特征和深层次的健康观的视角,反思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以新型乡村化平衡新型城市化,从性命双修的角度,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补齐人居环境的短板,以提前应对下一次的瘟疫危机。  相似文献   

9.
《景观设计》2012,(4):J0028-J0033
该项目处于南京文化、体育、商业、经济的中心,且临近风景优美而独特的滨江带。西靠美术馆文化区,东北面是现代商业带与奥体中心大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项目成为南京高端的社区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中西设建通达思想与存在之"巴比伦塔"的内核为"道"与"逻各斯",二者最大差别是思维与表达不同,核心为对外物的依赖与否。中哲重"象",缺乏定义、体系,但却融汇现实,更易在阐释中"填空"得以新陈代谢。西哲主逻辑,但概念与存在定有距离,定义因自身无法更新会遮蔽存在的真面,故"通天塔"目标咫尺却无法触及。"道"和"逻各斯"的联系与区别,使得中西对生存至境的设想同而又异。"诗意地栖居"与"逍遥游"都指向自由和谐、敞亮存在。"道"作用的"逍遥游"因不藉外物而达本真,可身心自由抵生存至境。"逻各斯"统摄的"诗意地栖居"需以语言为家还原存在,依靠物而易为物所拘。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住宅》2005,(5):82-83
4月10日,上海规模最大的艺术主题居住社区——艺泰安邦暨刚泰艺博中心在南汇区宜桥镇开工奠基。南汇区委书记陈策、南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天成、南汇区区长戴海波、南汇区政协主席吴岭、上海市联主席吴贻弓、上海广影视集团党委书记陈燮君、上海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陈士杰等领导出席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居环境三元理论的乡村景观 游憩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乡村景观的游憩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游憩产生的动机和特征入手,寻找乡村人居环境"背景元""活动元""建设元"有机联系、三元互动的关系,分析由背景元主导的乡村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特征。以优美性、乡土性、宜游性为价值标准,建立乡村景观游憩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核心,坚持和传承乡村人居环境背景的整体保护、乡村人居活动的活化、乡村人居建设因地制宜的传统,保护乡村人居环境的自然度、丰富度、和谐度;突出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原真性、传承性;优化乡村建设的清洁度、舒适度和可达度。从而以游憩价值的发掘和利用为契机、实现乡村景观价值的保护、彰显和提升,以游憩为推动力,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质。  相似文献   

13.
德国浪漫诗哲荷尔德林诗倡导“诗意的栖居”,这里的“诗”除了包含文学审美意义上的诗意之外,更包括了人的主观能动的构筑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八景”是中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营建中约定俗成 的一种组景现象。如何更为深入地对“八景”起源、形成、发 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再认识,更具现实意义。从人居环 境角度入手,通过对历史材料进一步梳理和研判,对“八景” 的历史进行了溯源,归纳总结了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式从 虚到实的嬗变路径与特点。我国古代城市人居环境“八景”模 式嬗变可分为起源、萌芽、形成、发展、衰落5个历史阶段, 贯穿我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具有人居内涵上的一脉相 承、生成模式的多源汇聚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的特点。结论可 为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SPOC作为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提出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为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为了探索互联网信息时代教学资源灵活而有效地同步应用于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以重庆交通大学人居环境概论课程《栖居漫谈》的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成效评价4个方面进行了SPOC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为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邬东璠  陈阳 《中国园林》2008,24(4):51-56
魏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由“山居”到“园居”、由“可观可望”到“可居可游”的嬗变过程,其中建筑的比重、山水的形态以及使用功能都发生了由“量”及“质”的变化,而其中始终未变的是古人对诗意栖居的不懈追求。其栖居的物质形态虽然在社会及文化背景下发生了改变,但诗意栖居不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主导着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内涵表现为对社会哲学中“乐”的观照,以及对自然哲学中“生”的突显。  相似文献   

17.
古村落新诗意栖居环境的营造——以肇庆蕉园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古村落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随着全国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历史文化村镇的建设,古村落的规划建设项目也呈直线上升态势.学术研究界一直呼吁古村落的保护,包括建筑风格、环境格局和文化形态的保护,但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屡屡看到村落建宽阔的水泥道路、篮球场、商店、小洋楼,原有的池塘变成喷泉水池等现象,这种建设模式对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有一定的作用,但又是对古村落的破坏,纯保护理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无疑为当今社会使用最频繁、最能体现出人类本身价值的话语之一。对此,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狭义上说,“以人为本”体现出人类本身主体地位的提升及人类社会对人本身的关怀和尊重,是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的人居实践饱含原创定向智慧.水作为重要的人居要素是早期人居发展的依凭,亦是实践之对象,从整体环境观角度对其进行关联而系统的考察,有助于揭示早期多层面人居实践与自然环境间关联调适智慧.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二重证据并结合地景格局,从区域、流域与城邑3个层面提炼涉水实践智慧:区域层面主要体现在治水实践顺应于自然规律的疏...  相似文献   

20.
洪鸿  韬光 《建筑》2010,(21):14-17
据记者调查,目前,在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仅占全国建筑企业总量的0.25%。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清洁生产的形势下,建筑业为何面临如此尴尬局面?而提升建筑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