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风景认知及实践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城乡风景的代际传承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造就了中国本土特有的遗产类型——风景遗产。而当前风景遗产概念的泛化,导致相应保护实践的创新性不足。因而理清风景与风景遗产的概念与内涵,明晰风景遗产的保护对象及其代际传承中的方法、途径,可为中国风景遗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为世界遗产地方转向贡献中国智慧。【方法/过程】以记述时间跨度长、风景类型及数量丰富的古代绍兴为研究对象,以方志作为基本研究材料,基于文本分析、词频分析、案例统计、历史地理空间标注的方法,回溯古代风景实践,并进行文字及空间上的深描。【结果/结论】总结了基于风景“自然人文关联性”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形态表征特征,结合风景遗产代际性与代表性特征的风景遗产识别方法,归纳了风景遗产在形成过程中,“名胜”与“形胜”、“人杰”与“地灵”的双向融合;在传承中,以儒家教化价值观为导向;在传播中,以景物的文化阐释和生活的途径来强化自然及人工物质要素和非物质精神的代际传承。风景遗产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遗产类型,在当前保护实践中应完善其标准、价值与内涵,积极吸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深化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认知,依托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编制实践,结合工业遗产、世界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和文化景观研究方法,从《世界遗产名录》的分析框架、遗产构成和适用标准3个方面重新审视和提炼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内容构架,提出由生产设施类遗迹、社会生活类遗迹、衍生关联类遗迹3类遗迹组成的遗产构成框架及新的遗产申报策略。研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景观”,能够补充《世界遗产名录》亚太地区工业遗产的类型,且在宏大时空视野下,技术发展与社会情境相互交织,形成一系列极富特点的遗产的聚合,呈现出人与自然资源、社会治理、国家运作相融合的区域特征,是世界遗产实践领域具有较高申报潜力的新类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要家族聚落是岭南乡村世代相承的基本结构,其中的社会属性和禀赋是宅园单体布局考量的基础,基于家族聚落视角展开对宅园单体的解读,将从静态的物理空间审美向动态的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认知延伸,有助于理解乡村宅园内在生成机制。通过对近代岭南乡村宅园遗存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调查访问、航拍图示等方法,总结出由华侨富商、官僚乡绅、军将豪强构成的三大造园主体,并从宅园择址、宅园与祠堂的关系、领地的占领与共享、建筑造型的沿袭及异化,阐述近代岭南乡村宅园在家族聚落秩序下的空间特征及新时期遗产价值,旨在补充与完善近代岭南园林研究体系,为乡村宅园遗产的价值认知及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山岳风景特质对中国山岳风景遗产的传承、保护地域风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将山岳风景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然与文化要素进行风景特质识别,完成风景特质分区;其次,从时间与空间完整性维度进行赋分评价,总结出管护分级区域;最后,基于风景特质识别与评价结果提出保护模式。【结果】1)泰山城景表现为“自然山川基底—史前人类聚居—宗教山岳崇拜—城山风景融合”的演进过程;2)将泰山地域划分为20种典型的风景特质类型和43个风景特质区域,归纳出3类特质类型(历史遗产、自然生态、村镇聚落);3)基于时空完整性评价标准,将泰山风景遗产划分为3级管护单元(一级管护、二级管护、一般管护);4)提炼山岳风景遗产的保护模式,总结了9种不同模式的保护等级、保护对象和保护价值。【结论】定义了山岳风景遗产的内涵,提出了时空完整性视野下的山岳风景遗产保护方法,为保护地域风景、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岑倩华  陶伟 《城市规划》2007,31(9):71-75
中国现在正处于城市建设与更新的高潮期,在遗产区及其附近,城市发展建设与遗产保护往往是矛盾的关系,城市建设往往威胁着遗产的价值。遗产的价值正在遭受着怎样的威胁?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挽救和恢复?《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里的典型案例会给出一些启示:即怎样才能摆脱城市发展建设对遗产地的威胁,最终达到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7,(7):68-72
工业遗产作为世界遗产领域的重要专题,研究其保存与空间再利用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历经德租、日占和国统时期,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通过从建筑环境、建筑实体与细部、内部功能置换三方面对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的保存与空间再利用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从而进一步总结工业遗产活化保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曹新 《风景园林》2012,(1):154-154
2012年是《世界遗产公约》缔约40周年,值得我们对遗产保护进行认真回顾和思考。《世界遗产公约》全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上通过的。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九大确立乡村振兴为国家战略以来,各界学者广泛关注乡村建设。研究以新化县正龙古村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实地测绘法对紫鹊界梯田遗产区的聚落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河、溪、塘、沟、田、屋相互交错的村落平面形态特征;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公共空间、道路系统、储水防火系统高度融合,且具有多样化的内部功能空间的格局特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建筑平面布局特征;大量使用地域建筑材料的建筑风貌特征。对紫鹊界梯田遗产区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地再利用工业遗存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行业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化国家,具有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区管理制度。基于此,选取英国纺织工业时代的世界遗产“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其建设背景、现状与价值构成进行解读;进而从工业遗产区的保护策略、环境容量评估和运营管理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探究了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与管理模式;最终,从保护措施和策略、环境容量评估方案、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提出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简称《操作指南》)是指导世界遗产事务的操作性规范,反映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时效理念和工作重点.对《操作指南》进行解析以审视城镇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简单回顾《操作指南》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指南》中有关城镇遗产条款的变化和趋势:其申报范围的扩大、对遗产价值认识的深入、管理法制化与动态监测机制的完善等等.最后,就中国城镇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之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基于其突出普遍价值(OUV)而被登录,遗产项目登录和边界划定依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OUV.世界遗产相关制度制定由西方国家主导,并不是每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较好地理解其规则或者有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世界遗产在登录前进行足够的研究.因此,世界遗产登录以后允许进行遗产项目扩展和遗产边界变更的举措,其核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虽然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在此领域中国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世界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国际规定,以著名世界遗产罗马中心为案例,分析了其从1980年遗产登录到2015年遗产项目和边界设定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提出中国已经登录的世界遗产面临发展困境,以遗产扩展项目和遗产边界变更的方式应对危机,可以为遗产争取更大的空间发展尺度.  相似文献   

14.
家族书院整体空间环境缀合儒家文化、书院文化、家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相关历史文化信息,是集聚遗产价值的场所。本文从空间遗产视角切入对闽南家族书院遗产价值的探讨,并以泉州永春碧溪堂为例,聚焦作为遗产价值承载的整体环境之空间区域、空间格局、空间精神。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时间、文化三个要素视角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对闽南家族书院空间遗产的价值保护有所启示,对类似遗产空间的延续与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化、城市化的趋势下,回族聚落的空间形态面对着各种挑战。民族聚落作为最重要的城市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对于城乡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保护与传承这种重要的积极作用至为关键。当下社会的邻里关系缺失、城市风貌消失和文化肌理断裂等问题都加剧了对于区域特殊规划的研究与发展,研究以"历史—现代"为横向维度,以"实例解析—职能作用—发扬传承"为竖向研究框架,从遗产视野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解析发现传统回坊"围寺而居"对于设计更新、风貌保护和文化延续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民族聚落的历史遗产保护和相关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地五台山历史悠久、自然独特,除了众多的佛教寺庙外,还保存有类型丰富的乡村聚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本,然而人们对其存在的价值认知却不足。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梳理的方式,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乡村聚落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出村(民)、庙(僧)、景(物)三者之间的依存关联,试图对五台山地区乡村聚落与风景名胜区依存关联度作出基本判断,从而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资源系列手册(Managing Cultural World Heritage)1.关于世界遗产资源手册系列自从《世界遗产公约》于1972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便不断发展和稳步增长,迫切需要为执行公约的缔约国提供技术指导,定期报告各种专业会议和结果,为特定地方提供集中培训和能力发展,从而为缔约国和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支持。因此,一系列的世界遗产资源手册应运而生。编制资源手册的目的是为执行公约的缔约国、文物保护部门、地方政府、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机构与当地社区,以及其他在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资源手册立  相似文献   

18.
大运河开凿至今2 500余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承载着厚重的遗产资源,是华夏大地的历史瑰宝。但长期以来,在现代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下,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困境,遗产价值逐渐被消解。基于遗产廊道理论,以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为例,从大运河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两方面分别对遗产资源点及城市空间环境展开分析,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规划布局提供重要依据。这对各地进行的遗产保护规划、线性廊道构建、城市风貌建设等内容同样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戴湘毅  刘伟国  徐敏 《中国园林》2012,28(8):112-115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其相关的产业遗产也是中国最为典型的遗产类型之一。无论从陶瓷文化的重要性和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还是从文化主权出发,中国陶瓷业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已刻不容缓。以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为数据来源,确定了789项陶瓷业遗产,并以此分析了这些项目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陶瓷业遗产应该以瓷器生产的历史阶段为重点,以陶瓷文化的整体价值为依托,采取多项联合捆绑申报的方法申报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20.
毛华松  孙少彬  程语 《园林》2022,(7):4-12+56
虽然中国近年来对城市中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断提升,但以目标单体为主的遗产保护手段导致遗产与其原生文化背景、周边环境及遗产集群之间关联脱离,进而影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梳理城市风景遗产以及集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生成机制的城市风景遗产集群保护思路,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为例,以史料、田野调查为支撑,以GIS空间统筹技术为辅助,识别地段内城市风景遗产资源;解析农耕、民国、建国初期三个关键时期空间关联、事件关联、功能关联的差异机制与相应集群特征;再综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功能等场地条件,提出基于“遗产—环境”“遗产—遗产”“遗产—城市”三层次的全面要素保护、关联结构重建、融合机制营造的在地性保护措施。探索了基于生成机制的可持续性集群保护体系,丰富了城市风景遗产在地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