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贾颖 《砖瓦》2024,(2):123-125
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连接效率和连接可靠性,以山东省烟台市深蓝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的装配式构件连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结构化的混凝土现浇连接方式,研究了墙体与板节点、梁-柱节点、柱-柱节点、柱与预制叠合板节点的连接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在项目实际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构件连接质量不易保证、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并阐述了该结构体系的总体思路及其结构构件预制、梁柱节点连接及装配施工做法.该结构体系采用"半装配"施工方法,柱预制件采用钢管空腔柱,剪力墙预制件采用钢管空腔柱与斜撑的组合,梁预制件采用凹槽梁,梁预制件的钢筋可通过预留洞口伸入柱预制件空腔;现场将各预制构件装配完成后,再在预制构件的空腔及凹槽中现浇混凝土.这种做法可同时发挥现浇式及装配式结构的优点,相对于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仅施工方便、竖向构件连接可靠,而且可减小预制构件的重量,降低运输及吊装成本.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刚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铰接,为使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实现刚接,提出预制现浇组合柱及组合梁结构,预制梁与预制芯柱采用焊接连接,通过现浇外柱实现梁柱节点整体浇筑,从而形成刚性节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6)
外壳预制核心现浇装配整体式RC结构同时具有装配式RC结构绿色施工和现浇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的特点。本文介绍了该结构的梁、柱预制外壳的制作工艺,希望能为推动该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装配式节点连接构造复杂、节点核心区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梁-梁连接的预制钢骨混凝土梁柱节点。以轴压比、连接区混凝土类型和连接方式为参数设计了4个足尺十字形节点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该新型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研究梁的挠度、连接区钢材应变、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和柱底钢材应变分析了该新型节点的损伤程度与机理。结果表明:传统现浇节点在其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而新型节点均在梁-梁连接区发生弯剪破坏,新型节点连接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轴压比的增大抑制了节点核心区及连接区裂缝发展,但加剧了梁的挠度突变和柱底应力集中,加重了节点损伤且削弱了节点变形能力;在梁-梁连接区使用纤维混凝土可以有效延缓试件裂缝开展及减缓梁的挠度突变,降低了节点损伤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钢骨组合节点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中对拼装节点性能和装配效率的要求,研究了两种装配式拼装节点构造形式的合理性。通过5个足尺装配RC柱和2个现浇RC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装配构造形式和轴压比对试件承载力、刚度、变形性能和滞回耗能等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拼装节点构造和施工工艺。研究表明:在不同轴压比下,两种拼装节点的装配式RC柱总体上与现浇RC柱具有相当的抗震性能,并且部分指标略优于现浇RC柱;装配RC柱在不同位移角下的刚度、承载力退化和滞回耗能与现浇RC柱差异较小;在较大位移角(大于1/30)下,装配RC柱搭接区域纵筋在反复压屈和拉伸作用下可能发生断裂,建议采取搭接段加密箍筋的方法予以改善和避免。  相似文献   

7.
随着产业化发展,装配式结构因其施工简便、工期短、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劳动力等优点,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方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方式,将螺栓和预制梁柱节点以及预制梁中预埋型钢构件连接在一起。通过足尺试验将其与现浇混凝土梁柱节点进行对比,研究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耗能能力等受力机理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与传统现浇节点具有类似的耗能能力,且有效地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梯梁一般采用现浇的方式,其影响楼梯周边安装进度以及造成工序交叉不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钢企口连接节点做法,运用于预制梯梁与预制竖向构件之间连接。此连接节点可解决现浇梯梁所造成的的预制斜梯段的进度滞后问题,可实现梯梁无支撑施工及干式连接,降低施工难度,且结合具体项目节点运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可满足梯梁抗扭受力要求,可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9.
卓柯先 《广东建材》2022,38(3):60-63
装配式建筑中柱节点的连接形式是设计和施工的重点研究对象.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形式,包括梁与柱连接、柱与柱连接的方式.该节点采用干湿结合方式,保留了节点刚度,并解决了以往施工中的难题以及钢构件防腐防火的问题.同时通过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证实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结构因其环境污染小、施工快捷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节点连接是装配式结构研究的热点。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出一种新的梁柱连接形式,梁柱节点核心区整体预制,节点连接处分别设置在梁段1/3处和柱段1/2处,将植筋技水引入柱-柱连接中,梁-梁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并建立框架模型分析节点区刚度对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节点区刚度的折减,装配式结构体系自振周期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不断增大,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预制单元拆分方式对装配式混凝土(PC)隔震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考虑预制构件节点拼接位置的不同,选取了3种PC隔震框架预制构件的拆分方式,即梁柱节点与梁柱整体预制的拆分方式1、多层柱与节点整体预制的拆分方式2以及传统梁柱节点区后浇的拆分方式3。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采用3种不同拆分方式的5层装配式隔震框架PCIF-1,PCIF-2,PCIF-3及对应的现浇隔震框架RCIF,并对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层间位移角和结构损伤耗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较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刚度较弱,罕遇地震作用下,装配式隔震框架层间位移和隔震支座变形增大,上部结构损伤更为严重,隔震层损伤略微增加; 不同拆分方式下,装配式隔震框架损伤程度和位置分布不同,现浇结构集中于底层柱端,装配式结构连接界面处较为薄弱,应力较大; 采用拆分方式1,2的装配式隔震框架PCIF-1和PCIF-2均满足抗震需求,受力性能良好; 综合考虑结构受力和施工方便,建议采用拆分方式1对装配式隔震框架进行预制构件拆分。  相似文献   

12.
潘峰  时春霞  何强 《建筑施工》2021,43(3):495-498
对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确保梁柱节点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对于结构的抗震安全十分重要。提出一种干式梁柱节点连接方式,同时对采用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的混凝土梁柱干式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与现浇节点的滞回性能几乎一致,满足“等同现浇”的要求;采用干式梁柱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干式连接对结构整体抗震承载力和延性的削弱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附加曲线钢板支撑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不同截面宽度和不同偏心距离的附加曲线钢板支撑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梁柱节点,以及无支撑装配式梁柱节点对比试件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节点试件破坏形式、承载力、刚度、耗能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层间位移角不大于5%时,节点试件具有稳定的受力性能,节点梁端混凝土压碎,同时曲线钢板支撑受弯屈服;曲线钢板支撑可提高预应力装配式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随着支撑截面宽度的增加以及偏心距离的减小,节点试件承载力、刚度和耗能逐渐提高;在层间位移角为4%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12~0.20,相对无支撑预应力装配节点提高约2~3倍;在曲线钢板支撑偏心率小于0.3时,节点试件承载力受偏心距离影响较大,偏心率大于0.3时,承载力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螺栓强度等级对新型装配式半刚性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别对螺栓等级为5.6级和8.8级的梁柱节点进行了足尺试验,分析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割线刚度、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等抗震性能指标,并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现浇节点和5.6级螺栓连接的试验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5.6级和8.8级螺栓连接的半刚性梁柱节点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2组梁柱节点构件的刚度均随着位移等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5.6级螺栓连接的节点相比,8.8级螺栓连接的节点刚度退化速率较快,且正向加载下5.6级螺栓连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为8.8级螺栓连接节点的85.42%,负向加载下5.6级螺栓连接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为8.8级螺栓连接节点的83.68%; 有限元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很好地反映节点构件的抗震性能; 与现浇节点对比发现,现浇节点在耗能能力方面比试验节点好,但试验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要优于现浇节点; 所得结论可为装配式半刚性梁柱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为新型装配式梁柱节点构件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震损后可恢复功能预制装配式损伤可控钢质节点,该节点由带削弱型约束钢板阻尼器的损伤可控钢质铰、钢套筒约束节点核心区、预制混凝土梁柱等构成。进行预制装配式损伤可控钢质节点的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然后在该试验的基础上仅更换钢质铰中破坏的削弱型约束钢板阻尼器,进行第2次试验,最后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对比试验。考察各节点的破坏模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通过预制装配式损伤可控钢质节点的2次试验抗震性能指标,探讨其震损后可恢复功能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损伤可控钢质节点的破坏集中在钢质铰中可更换削弱型约束钢板阻尼器上;装配式节点破坏模态、损伤程度可控,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等抗震性能;第2次试验中装配式节点前期刚度有所下降,但后期各项抗震性能与第1次试验基本一致,表明装配式节点在震损后其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柱失效下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制作了5个两跨1/3缩尺梁-柱子结构模型,采用pushdown加载方式研究其在倒塌过程中的抗力机制与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顶底角钢连接、无黏结预应力拼接以及混合连接等三种连接方式对其抗连续倒塌性能及抗力机制影响很大;由于纵筋在梁柱节点区域不连续,无黏结预应力连接结构不能发展有效的弯曲机制,而在梁柱界面上安装顶底角钢时,则可以发展较好的弯曲机制;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破坏模式和抗力机制与普通混凝土结构明显不同,预制装配式结构抗力从加载初期就主要由预应力钢筋发展悬链线作用提供。通过高精度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精细化有限元建模,在验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开展参数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结构中采用有黏结预应力筋可以增大结构在小变形阶段的承载能力,而在大变形阶段,有黏结预应力筋断裂更早,变形能力更弱,承载力也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刚接全边界整体预制楼板现浇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对两个普通整体现浇节点试件和两个刚接全边界整体预制楼板现浇梁节点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试件的试验现象、变形、应变和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探讨了刚接全边界整体预制楼板现浇梁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延性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梁板节点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和受力性能与现浇梁板节点试件相近,两者的累积耗能在各个阶段基本吻合,由此可得刚接全边界整体预制楼板现浇梁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结合装配式建筑和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组合框架结构的优点,提出新型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组合框撑体系。为研究该类新型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3的6层整体模型,对该模型输入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所建议的多种烈度下的地震激励,获得了其在相应地震激励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及破坏形态,分析研究了其整体抗震性能、结构失效路径以及连接节点的可靠性。研究表明:①该类结构体系具有“强钢管混凝土柱-弱钢筋混凝土梁”及“强节点-弱构件”的理想失效路径;②梁的破坏点位于工字型钢接头梁段与钢筋混凝土梁段交界位置,距梁柱节点核心区域有一定距离,从而保证了节点核心区域的完整性;③结构部分楼层在强震下会因斜撑失效而形成薄弱层,造成结构响应的放大。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存在大量的节点和接缝连接,这些连接是结构体系的薄弱环节。制作3个不同截面形式(一字形、T形、L形)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试件,依据“强水平缝,弱竖缝”的设计理念,墙体与底座之间采用混凝土现浇连接以达到强连接的目的,竖直方向设置宽250 mm竖缝,并在竖缝中装配3个软钢阻尼器。对其进行轴压比0.1条件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试件在低轴压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软钢阻尼器连接的三种截面形式的剪力墙整体工作性能及耗能能力良好,各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在2.5以上,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低轴压比下边缘约束构件形式不同其承载力大小不同,软钢阻尼器平面内工作性能良好,且先于墙体钢筋参与耗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榫卯式接缝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力性能,进行了1片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4片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在恒定轴力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榫卯式接缝性能及墙体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峰值荷载前,同一位置榫卯式接缝两侧水平钢筋应变基本相同,接缝两侧墙体基本无相对变形。破坏时水平、竖向相对变形仅为0.34、0.79mm,接缝连接可靠,保证了墙体的整体性能。榫卯式接缝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受弯承载力、刚度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本相当,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目标;破坏时墙体竖向接缝处混凝土剥落,减小了根部混凝土压溃区域面积,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当顶点位移角为1/50时,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仍保持良好的竖向承载能力;提高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墙体承载力提高,破坏区域更加集中在墙体的接缝处,延缓了根部混凝土的压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