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静文 《华中建筑》2014,(5):101-104
在全球变暖,环境危机加剧的今天,低碳城市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途径除了通过技术手段的节能减排外即是增加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即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最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低碳城市理念视角出发,归纳绿地系统之于低碳城市的碳汇与减排效应,总结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之后以岳阳城市为例,分析其现状绿地系统固碳释氧功能与存在问题,并分别从强化绿道和生态廊道、构建绿色网络布局模式、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及采用多元低碳措施等方面探讨低碳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策略,以期对我国绿地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学制定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适生植物应用指南,对山西省各地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气候分区为依据,通过全省各地市的实地踏勘,选择各植物适生区适生的绿化植物,为山西省各地市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下,绿色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以华中湖北区域某综合体项目为实践案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和关键技术应用,通过低碳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系统、电气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智慧社区系统等多项关键绿色技术应用,建造新型低碳、绿色、经济、智慧、环保社区。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是应对当前中国城市水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战略措施。绿地作为控制雨水径流的重要场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提出四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尊重绿地现状格局、结合水文规划、绿地功能多样化、绿地布局系统化。最后以东兴市江平新城的绿地系统规划为例,明确规划目标,并完成其绿地平面布局、绿地竖向建设、绿道慢行系统规划。希望能为今后的新城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至今,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到实施已经全面展开。《郑州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出了:"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指导思想。论文针对滨河绿地景观项目类型,对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手法和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设计与研究,并希望能借此超越单纯的技术与功能目的,探索出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多样化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双碳”背景下,探索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研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发展广场的应用,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低碳能源”为设计理念,在高效供暖空调设备、高效照明系统、节能电梯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方面采用了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可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是该地区近零能耗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目的实施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实现建筑节能,大幅度推进建筑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8.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城市规划》2023,(6):110-120
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阵地”,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50%以上,落实县域城镇减碳增汇任务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空间规划是结构调整式减排的重要途径,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能够完善国土空间低碳规划方法体系,在“十四五”阶段指导城镇低碳建设。本文提出了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从低碳布局、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人居和生态绿地五个方面解析低碳规划任务,依托多元回归分析、情景分析、核密度分析、建筑能耗模拟等方法,对应分析低碳规划影响指标、管控要素和碳排放关联机制,以此提出了通用型-地域型县域城镇空间低碳规划技术体系框架,并以长兴县为例进行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9.
《暖通空调》2021,51(4)
对我国城市民用建筑的隐含碳排放和运行碳排放作了测算。指出了影响我国城市建筑碳达峰的主要因素:一是建设规模和建筑寿命,二是北方城市集中供暖的高碳和高能耗。如果按既有发展模式(BAU),我国城市建筑在2030年很难碳达峰。而在控制建设规模、供暖系统电气化和提升效率、实现建筑能耗限额设计等措施基础上,我国城市建筑在2030年将可实现碳达峰21亿t,这一峰值比BAU减少近50%。提出了城市建筑碳中和的5项基本措施,即:超低能耗建筑,降低碳负荷;建筑电气化和提高能效;现场可再生能源利用;为高渗透率可变可再生能源提供弹性;空气中碳捕集和碳利用。强调了城市开发建设的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从增量建设逐步转向存量提质改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绵城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绿色城市建设理念,从排水设计、透水路面设计、小区屋顶设计、水循环利用、下凹绿地设计等方面对建筑小区的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指出该设计方案不仅注重于提高小区的建筑质量,降低小区的能耗,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加强小区中水的循环利用效率,而且改善小区的绿色环境,降低绿地设计的成本,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小区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处于城镇化的后半程,加上“30 目标+60愿景”国际承诺的做出,标志着存量更 新和低碳规划将成为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和转型 发展的基本语境。建筑碳排是城市中的重要碳 排放源,亦是影响城市更新的主要碳排因素和 计算因子,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中建筑碳排计 算研究的缺失,以控规单元尺度为研究范围, 以建筑碳排预计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 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平台及图式化语言进行研 究分析。在能耗模拟框架下,对三种常用建筑碳排预计算方法进行比选,选取“根据规划用地类型与强度推算建筑能耗”的碳排计算方法。以武 汉滨江商务区七期地块为实证地块,根据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对城市更新后建筑碳排进行预 计算及结果分析;并对现状地块的建筑碳排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地块更新前后建筑能耗的减排 效应并进行原因探析,得出经过低碳城市更新后的建筑碳排降幅可达到约88%,主要原因在于高 能耗建筑类型的减少及用地功能与性质的改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控规单 元尺度城市更新的低碳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最后对研究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并 提出未来研究应继续努力与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提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中国城市未来发展以碳中和理念为引领,城市减排不仅在于降低城市碳排放、提倡清洁能源、加大绿色建筑比例等,还涉及到城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职住是否平衡,亟需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中权衡考虑碳中和因素。文章指出碳中和视角下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的措施与建议,提出了完善绿地低碳规划建设体系、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城市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建立碳中和绿色技术碳排放评估体系,从城市规划过程中更多融入碳中和的理念,对未来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减碳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聚焦城市片区尺度,分析得出建筑、交通、能源、绿地、工业和废弃物等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并对比和研究国内外知名低碳城区的规划减碳对策,针对其碳排放特征构建减碳更新的策略体系,完成低碳要素到城市空间要素的转译。同时,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西北片区更新为例,进行减碳规划技术应用,以期为片区尺度城市更新提供减碳规划路径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天津中新生态城某地块建筑小区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及整体思路。本项目为新建小区,以规划目标为导向,从项目竖向条件、下垫面状况及排水系统进行分析,选取了适合本项目情况的低影响开发措施,通过下凹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不同措施的选用,实现了年径流总量、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回用等指标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宁波生态廊道工程为例,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通过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分析宁波生态廊道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应用情况,寻求提高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如何遵循绿色低碳途径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提升城市绿地植物固碳效益成为新时代植物景观营造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结合西安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状况,提出符合场地生境斑块连通性需求的4种城市绿色空间碳汇矩阵单元,探索植物碳汇在景观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西安地区典型绿地样方的持续调研观测,结合i-Tree软件总结出常见乔灌、地被植物的年固碳量,筛选出高固碳型植物种类,总结出适用于公园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高固碳型灌丛-地被型、地被型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依托“高固碳型植物群落数字化平台”对灌丛-地被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进行持续智能监测与模拟,为植物种植设计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其中,园林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项途径,做好园林绿地的设计工作,才能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应用。园林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项目,承载着海绵城市水系统的调节功能,把控海绵城市的运营。本文站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角度上,分析园林绿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海绵型绿地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内涵和常用的海绵型绿地工程措施,以及实践应用中海绵型绿地工程措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海南省三亚市某旧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该项目在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埋地式蓄水池等技术措施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沉式绿地率、绿色屋顶面积占总屋顶面积比率、透水铺装率等均满足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这些措施对依据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进行景观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作为城市建设新理念的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市政道路中的海绵城市要素应用较多的包括透水路面铺装、下沉式绿地、植物缓冲带和植草沟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如何做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不同城市、不同项目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海绵城市要素的应用必须因地制宜。要做好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应从早期的城市规划,到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项目的系统设计,最后到项目后期的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保证海绵城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