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程阳八寨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阳八寨以其独特的侗族景观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入,程阳八寨暴露出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程阳八寨开发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开发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族村寨以其鲜明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赏和体验。分析游客在民族村寨的空间选择偏好,了解其行为规律及特征,有利于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民族村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传统景观文化价值,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以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空间定位信息的GPS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在桃坪羌寨游览时的空间选择偏好与传统建筑风貌、民俗宗教文化、场地空间类型、空间可达程度(穿越、直达、高差)及空间可视程度等景观空间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游客偏好于选择具有羌族民俗文化特色、易于到达且游览线路明确的空间;景观可视度对游客选择偏好影响程度不高,这与桃坪羌寨的建筑布局、街巷结构和景观特征密切相关。基于对游客村寨空间选择偏好的认知,提出了民族村寨空间与居民生活一体化保护、标识系统和解说设计提升,以及游线设计立体多元化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曼飞龙傣族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从风貌的整治提升、文化传承的实现和村民增收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民族村寨发展的方法,解决了民族村寨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问题,为众多民族村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漳州华安县官畲村畲族传统村寨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村寨自然景观环境与现状探索研究官畲村景观设计原则与规划思路,为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村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今后少数民族村寨自然景观保护与环境再改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兰坪罗古箐村寨在保护前提下所进行的开发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在对类似的边远地区村落进行旅游开发时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并能在开发过程中着重注意保护当地传统民居的形式和聚落空间.尽量少破坏当地自然和生态人文环境:把保全村落景观放在首位.新建少量公共设施.顺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建筑形式.以求与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遇到如何在村寨更新中传承特色、营造特色的新问题。分析了芒晃村寨的建设现状和地方特色,阐述了更新规划的策略思路,在此基础上从总体布局、景观系统、建筑单体等方面对其更新规划和特色营造进行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少数民族村寨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历史文化、别具一格的建筑景观风貌,赢得了游客的青睐。旅游开发在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社区居民是社区旅游资源的关键,社区居民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旅游的发展,关系到社区经济、文化能否协调发展。本文以丹巴县甲居藏寨旅游的开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参与方面存在问题。并对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弥补当今遗产保护领域从游客主观视角出发自下而上探寻遗产景观与人类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景观环境多样的南京明城墙为例,通过收集大众点评网游记数据,借助NLP算法,运用语义分析文本等方法得出游客的情感与行为偏好,从而探究游客行为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明城墙的评论数相对于南京市内其他景点仍有较大差距,其景观与人类的互动性和保护宣传力度仍有待加强。(2)游客评价中积极评价约占80%,消极评价约占20%,游客对南京明城墙以及周边整体景观环境的体验满意度、认可度较高。(3)分析积极与消极评价内容结合场地调研,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南京明城墙遗产景观的保护经验及优化策略进行归纳总结。验证了“社交网络文本数据”在遗产景观保护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为未来遗产保护和城市绿地规划等提供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乡村住居环境景观空间的消解和认知表达途径缺失的困境,通过情景、逻辑和构造3种图式以及概念化表达,对景观空间的情景体验、空间感知、秩序构想进行辩证思考。构建景观空间多尺度辩证逻辑层级体系,于大小嵌套空间单元中进行"形势"转换和图式跃迁表达。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从十尺、百尺到千尺3个维度对庄寨多尺度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图式与尺度规律解析。此外,动态身体时空位移的景观空间感知叠加和静态过白视口进行观景的历时性情景叠加,构成庄寨的2种观景路径。立足于地域,通过空间图式解析景观营建与人文内涵,为乡土建筑及多尺度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乡土景观设计不仅追求形式与功能,而且体现叙事性与象征性;不仅关注空间、时间、材料,还把人的情感、文化联系纳入设计目标中。乡土与景观的结合给我们的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结合云南民族村苗族村寨设计实例.简述乡土景观的营造要素与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面向国际的乡村旅游推进了乡村振兴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概念发展,乡村景观的发展思路也随之产生变化,基于使用者角度了解乡村景观的实际感知反馈,能够明确乡村景观的核心魅力以及不同人群的关注重点。以日本冲绳恩纳村为例,通过Python语言收集各国游客的旅游评论数据并进行文本挖掘方法展开研究。由分析结果可知,各国游客普遍对于恩纳村持有好感,关注于体现海洋性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以及多民族融合的文化景观。不同游客群体受到东西方文化背景和日常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旅游目的、观光期待、文化认同以及空间环境需求方面存在关注差异。由此案例在乡村旅游的国际化探索中呈现的经验和不足,为中国乡村景观的发展提出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准确把握公众对不同地域海岸带景观的偏好和风貌认知,更好地为滨海城市形象提升和空间规划等方面提供参考与支持。以中国12个沿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对百度、必应、图虫网、新浪微博和携程网5大网络平台的海岸带景观图像进行爬取,借助ADE20K数据集预训练的FCN模型对图像进行语义分割,通过对150种景观要素分割结果进行聚类与量化分析,探寻公众感知视角下中国海岸带景观感知意象类型、空间分异及视觉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景观意象类型感知高于城市空间、生活游憩和文化风貌景观意象类型;(2)各城市海岸带景观意象感知的空间分异现象显著,南海与黄海海域城市的海岸带景观感知意象独特性较高,渤海与东海较低;多样性总体呈现中部滨海城市高,南北两端滨海城市低的特点;(3)中国海岸带城市视觉特征为整体蓝视率适中,绿视率、空间围合度和设施配备度偏低。研究有助于不同海域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各地海岸带景观多样性的挖掘,为基于大数据图片探索大众感知层面的滨海城市风貌和海岸带景观偏好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5):448-455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旅游开发及精准脱贫的主要载体,旅游极核是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基于协同共生理论,通过质性研究、认知图式以及问卷调查法,探讨岷江上游藏羌村寨与区域旅游极核九寨沟间的协同发展途径与模式.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是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区位与资源互补是先决条件,游客需求为外部导向;基于区位、资源、内外部支撑条件及游客需求角度,筛选构建的极核—外围间协同发展的主控要素指标体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开展全域旅游规划,完善旅游产业全链条设计,形成景区—村寨一体突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传统
民族村落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时期,古村落旅
游发展建设以其高效而便捷的收益方式逐渐
渗透与取代着原有的村落结构与生产生活方
式,如何平衡居民、游客之间的冲突与地域文
化感知差异,使传统村落空间从根本上建立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
过实地调研考察,以认知地图法采集居民、
游客的地域景观节点主体感知度进行对比分
析,并选取了不同半径下的标准化角度整合度
与标准化角度选择度两个句法变量值与人群
感知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对人群感知解
释度最高的句法分析半径。在此基础上分析
羌寨空间与人群感知之间存在的偏差,最终
基于主客体偏差提出传统民族村落的可持续
发展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个维度分析各项使用后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与情感倾向,探究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机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绘制IPA分析图,直观地表现网络评价所提及的景区建设现状。结合网络数据研究结果,使用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线下调研,对比与补充网络点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此,综合分析景区现有不足及优势项目,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景点串联、加深教育建设、增添活动模式、完善设施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为黄帝陵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Planning》2014,(17)
本文以西藏米林县南伊乡琼林村为例,分析了旅游开发对珞巴族村寨的影响:积极方面在于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民族文化保护;消极方面在于村寨与外界的矛盾冲突增加、村民关系日渐疏远、民族文化遭受冲击。未来应当加强对珞巴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健全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提高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作为
川西平原新农村的代表,绵竹年画村呈现的
景观色彩意象具有典型性。首先,立足于川西
平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年画
村景观色彩意象的历史沿革;其次,基于色
彩地理学理论通过田野调研,从环境景观色
彩意象、植物景观色彩意象、建筑景观色彩
意象、民俗景观色彩意象四个方面对年画村
景观色彩意象现况进行系统探讨,揭示色彩
属性与色彩意象之间的定向关联;最后,总
结出年画村对川西平原新农村景观色彩规划
的启示:色彩意象是重要的地域资产意识、
景观色彩意象的构建方法、打造美丽乡村景
观线路理念、参与式景观色彩规划思想,希
望对新农村景观色彩规划的发展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