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杆柱实施扶正已成为聚驱抽油机井杆管防偏磨的一种重要措施。根据杆柱受轴向压力和抽汲含聚黏弹流体产生对杆柱的法向力作用引起杆柱弯曲偏磨的机理,建立了计算聚驱抽油机井杆柱轴向压力和黏弹液体产生的法向力的经验公式,提出了以分析计算由轴向压力和黏弹液体产生的法向力作用于杆柱产生的杆柱弯曲变形为基础的聚驱抽油机井杆柱扶正器布置方法。该方法已研制成软件,可以对聚驱抽油机井杆柱扶正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抽油机井因聚合物浓度增加,杆柱下行阻力变大,杆柱产生弯曲,引起抽油杆偏磨油管,造成杆断、管漏,抽油机井检泵周期缩短。为了降低聚驱抽油机井杆柱下行阻力,减缓杆管偏磨,延长检泵周期,开发应用了低摩阻抽油泵。为了改善低摩阻抽油泵在聚驱抽油机井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理论分析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低摩阻抽油泵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编制了低摩阻抽油泵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合理确定了低摩阻抽油泵的主要结构参数。同时建立了选泵、检泵模板,对低摩阻抽油泵在聚驱抽油机井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数百口井现场试验应用表明,低摩阻抽油泵达到了降低摩阻,减缓杆管偏磨,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抽油机井管杆偏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屈曲理论的应用 抽油机井杆柱在抽油过程中,由于杆柱属细长柔性杆,受到轴向压力的作用,会失稳、产生弯曲,弯曲的形状与轴向压力的大小有关,随着轴向力的增加,杆柱首先失稳,超过一次临界载荷,产生正弦弯曲,达到二次临界载荷,产生螺旋弯曲,直至自锁。不同规格的杆柱临界载荷不同。  相似文献   

4.
聂俊  赵家文 《油田节能》2004,15(2):38-41
为遏制聚驱抽油机井偏磨上升的势头,在分析偏磨是由于抽油机下冲程过程中,抽油泵的下行速度小于驴头下行速度,造成杆柱弯曲产生的基础上,对抽油机井下行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阻力与游动阀过流面积有关,泵柱塞与衬套间的摩擦阻力与柱塞长度、柱塞一衬套的间隙有关,从而找出改变泵的结构尺寸就可以减小两项阻力,从而减小抽油泵下行阻力,减少偏磨现象的发生的解决办法。厂开发研制了超大间隙大流道整筒管式抽油泵。现场试验效果表明,超间隙泵具有降低抽油机井悬点载荷、减小抽油泵下行阻力、降低交变载荷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偏磨现象的发生,延长抽油机井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5.
抽油杆柱防偏磨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抽油机井杆管偏磨问题,研制了一种抽油杆枉防偏磨器,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防偏磨器下部抽油杆柱运动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适合于不同抽油机井的抽油杆柱防偏磨器的设计方法。现场应用证明,此装置可有效地降低抽油杆柱动载荷,消除由于杆柱弯曲而产生的杆柱偏磨和脱螺纹现象,显著提高杆柱的断脱周期,降低抽油机的悬点载荷,不增加有杆抽油系统的冲程损失,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抽油机偏磨井防偏磨综合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抽油机井出现管杆偏磨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出减缓偏磨的综合防治措施和方法:即采用弹性抽油杆抗磨扶正器及多功能自由式抽油杆扶正器对杆柱进行有效的扶正,减少杆柱受压;采用抽油杆旋转装置,使杆柱均匀磨损,延长杆柱寿命;采用油管锚定技术及安装油管旋转装置,防止管柱弯曲,减少油管磨损;采用合理的防偏磨抽油泵及合理工作制度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防偏磨能力。现场应用证明,制定的综合防偏磨措施能有效减轻油井偏磨。  相似文献   

7.
信息     
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技术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试方法,此方法测试深度大且具有控制测试深度的能力。经实验室试验证实,示踪剂测试精度为2%~3%孔隙体积,可满足老油田水驱开发和三次采油评价等工作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段塞注入解释模型,适用于单层、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无显著漂移的矿场试验解释。模型中考虑了试验段塞注入条件和注入液中含有次生示踪剂的校正。应用此解释模型,测试费用低,解释精度高。盛国富供稿聚驱抽油机井杆柱扶正器合理布置新方法对杆柱实施扶正已成为聚驱抽油机井杆管防…  相似文献   

8.
1.聚合物驱油井偏磨机理 (1)轴向力。杆柱在抽油的过程中,抽油杆上某一位置,在综合力作用下,所受合力为零,该点即为抽油杆柱的受力中和点。中和点上部受拉,下部受压。当所受压力大于临界载荷时,杆柱失稳,导致弯曲偏磨,造成杆断或管漏。  相似文献   

9.
聚驱采出液物性变差、含水高及载荷大是聚驱抽油机井产生杆偏磨的主要原因.在技术治理措施方面应该采用接箍式(或浇注式)尼龙扶正器降低摩擦系数并实现扶正,减轻抽油杆弯曲偏磨;采取大流道低磨阻泵降低交变载荷,减轻抽油杆由于受压后失稳弯曲,减少摩擦.在日常管理上,要从清、防蜡入手,尽可能及时彻底清蜡,防止过度、过快的结蜡,造成抽油杆下行阻力增加而导致偏磨加剧.  相似文献   

10.
抽油机井在下冲程运行过程中由于上顶力的作用,杆柱处于受压状态,导致杆管偏磨现象的发生。新型抽油机井杆柱加重技术采取柱塞加重的方法改善抽油机井运行过程中的杆柱受力状况,使杆柱处于受拉状态,降低摩擦阻力。并且该加重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聚驱开采形势的分析,找出目前对聚驱采出抽油机井造成作业维护困难、杆管偏磨问题严重、检泵周期短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井下抽油杆旋转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并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延长聚驱抽油机井检泵周期、提高聚驱机采井管理水平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粘弹性流体法向应力对抽油杆偏磨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大庆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油以后,出现了抽油杆受力状况恶化、抽油杆柱严重偏磨的现象,为此开展了粘弹性流体水动力学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粘弹性流体在抽油机井筒内的流动规律及对抽油杆柱法向应力的影响规律,定量测出了粘弹性流体对抽油杆柱的法向应力值和抽油杆柱产生的偏心率.提出了粘弹性流体的法向力是造成抽油机井杆管偏磨的主要原因,建立了法向力作用下抽油杆纵向横向弯曲模型,并提出了抽油杆加扶正器和底部加重的综合防止偏磨措施,应用于大庆油田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理论研究及室内室验表明 ,导致见聚抽油机井偏磨的主要原因是法向力 ,下行阻力对偏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杆管偏磨机理研究并根据粘弹性流体室内实验研究结果 ,研制出了适用于对全井抽油杆进行扶正的扶正环及配套工艺 ,制定了全井扶正、大流道三级泵、统一杆径、旋转抽油杆等偏磨防治措施。经对 795 9口井的现场试验证明 ,该措施对防偏磨是有效的 ,经济效益显著 ,投入产出比为 1∶18 4。  相似文献   

14.
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量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为研究对象,修正了抽油机井杆液运动学模型,消除了地面示功图中包含的杆柱变形、杆柱黏滞阻尼以及杆柱和液柱的振动和惯性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获得能够反映抽油泵工作状况的泵示功图;再结合油井工况自动诊断技术,建立了泵示功图曲线上各点曲率计算模型和阀开闭点模型,提出了一套柱塞有效冲程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油井产液量的计算;对胜利油田和江苏油田的90口不同工况的油井进行了计算分析,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7.25%,验证了示功图量油的可行性,满足了抽油机井产量计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聚驱开采形势的分析,找出目前对聚驱采出抽油机井造成作业维护困难、杆管偏磨问题严重、检泵周期短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井下抽油杆旋转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并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对延长聚驱抽油机井检泵周期、提高聚驱机采井管理水平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聚合物驱抽油机井普遍存在的油管偏磨、抽油杆断脱的问题 ,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抽油泵上部加装缓冲装置减少或消除惯性载荷 ,改善抽油杆柱受力状态 ;在抽油泵下部加装补偿装置对泵进行灌注 ,提高泵效。两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在橡胶筒、壳体与上、下端盖组成的密封腔内充有氮气 ,靠气体的可压缩性作为能量转换元件 ;在井下工作时 ,当中心管压力增大时 ,吸入液体 ;而压力降低时 ,排出液体 ,从而使流体流动趋于均匀 ,改善杆柱的承载状况。给出的计算公式可用于装置的工作参数计算和结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井含水率的上升及油井见聚后,井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粘度、密度和润滑性的改变使抽油机井的负载产生较大变化。统计分析了大庆油田采油六厂50余口水驱井及126口聚驱井的生产数据,初步得到了水聚、驱抽油机井负载与含水率及含聚浓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油田开发后期提升抽油机井的设计、使用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聚驱抽油机井光杆腐蚀严重,造成盘根漏油的实际状况,开展了对聚驱抽油机井光杆腐蚀机理的分析研究工作,弄清了油井采出液中的主要成份(O2、Cl^-、HCO3^-、Mg^2 、SO4^2-、Ca^2 )对光杆腐蚀的影响,并对腐蚀的原因做出了分析,针对腐蚀机理探讨了聚驱抽油机井光杆腐蚀的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聚驱油井采出液随注入聚合物的不断增加,采聚浓度接近线性递增.通过对杏4~6面积聚驱北部区块采聚浓度分析发现,聚驱采聚浓度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见聚—缓升—快速上升—平稳上升.随着见聚浓度的上升,抽油机井悬点最大载荷上升,最小载荷下降,且最小载荷变化较大.为了降低扶正器对抽油机井负载的影响,今后应继续开展不同井合理扶正器间距和数量的研究,并开发新的防偏磨技术.沉没度变化对聚驱抽油机井负载变化影响较大,生产中可通过对沉没度的调整来控制抽油机负载,从而减少检泵井次.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油田高效持续稳产的重要措施,在油田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抽油机井,随着采出液含聚浓度升高出现杆管偏磨、断脱及脱节器损坏等现象,导致油井有效生产时率下降、检泵周期大幅度缩短、管杆材料消耗急剧增加:针对上述聚驱抽油机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抽聚泵的研制,经现场应用,实现延长其自身的检泵周期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