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洋理工大学公开资料表明,其计算机本科教育包括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专业,各有6到8个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大部分内容是重叠的。学生修满154学分可获工学学士学位。需修读的专业课为21到23门,共70学分;专业选修课6门,24学分;通识课13门,36学分;实践包含设计/创新项目、工业实习、毕业项目,共24学分。其课程设置紧跟学科发展潮流和行业应用需求。本文对该校的本科教育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IT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必需的专业技能与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提出以就业为指导的课程设置方向,构建大一、大二基础教学和通识教育,大三引入综合实践并增加IT类证书考试课程,大四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分类指导,将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规划纳入学生教育教学主渠道的IT类"2+1+1"精细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一系列综合教育类、活动类课程,包含社会实践和综合教育类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此类课程而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学习完相应课程后,辅导员根据材料登记相应课程学分。为了规范课程学分管理,文章设计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和工作流的综合教育学分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媒体与认知课程中的感知计算实验课程及其实验平台,指出该实验课程对学生专业背景知识要求较少,较为适合信息专业方向的低年级本科学生并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通识教育,提出通过建设涉及多种感知计算内容的实验内容及平台并提供更多关于人类认知和媒体表达的知识,满足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波 《数码世界》2021,(1):107-10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通识教育内涵扩大,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各高校的通识课程呈现多元化发展,在通识课程教育当中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多学科融汇贯通,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成为各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初衷.这就需要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融入通识课程的教...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工程技能通识训练课程作为全校性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技能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条件等教学要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21世纪农业类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各教学要素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向和举措,总结了改革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成绩,建立一种适合农业类院校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工程技能通识训练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工程技能通识训练 课程作为全校性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华南 农业大学工程技能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模 式以及教学条件等教学要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21 世纪农业类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各教学要 素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向和举措,总结了改革后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成绩,建立一种 适合农业类院校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工程技能通识训练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所有的本科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也是在校期间唯一学习的有关数据库类的课程。但是以往的教学方法将程序设计课程和学生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完全分隔,所以学生对该课程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是很了解。通过大案例教学法,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各大非艺术专业类高校都纷纷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并将艺术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中,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以理工科为主要核心学科的院校中艺术教育类课程较为滞后。文章分析理工科院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困境,总结了应对方法,并以蓝晒印相工艺在课程中的实践效果为例进行说明,以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并且有意识地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一大区别在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网页设计恰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该文从动手能力出发,以网页设计开发工作过程为引导,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对高职网页设计类课程进行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分析、比较园艺专业主干课果树栽培课程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主要差 异:本科教育强调课程的知识系统化,将果树栽培相关内容分成基础、技术、调控及实践四个部分,以五门课程为支撑,逐层深入地 完成果树栽培知识教学;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课程的实用性,以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生产项 目形式完成课程。因此,本科教育果树栽培课程体系应该创新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将科学研究、前沿科技成果引入教学课程;高 等职业教育注重大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围绕果树生产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本科教育应加大理论与实践衔接性,围绕果树科 研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应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教学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曲巨宝 《福建电脑》2013,29(1):50-51
针对通识教育的实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特点,提出了多专业融合教学法在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整合了多专业、跨领域、多样性教学过程,解决了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普适人才和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矛盾,为保质保量上好通识课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文章结合课程实际阐述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路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受众学生较多、教育影响范围较广。本文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特点,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机床教具的开发,是以培养机械类学生通识通用的能力为目标,选择典型的CAQ6140普通机床部件为工作载体,将多门独立的课程知识整合开发形成新的课程,给学生设置良好的工作情境和完整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十年建设,从侧重计算机技能性到系统教学计算机系统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从公共基础课程到通识课程,历经较大的课程改革有四次。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是在大学新生阶段开设的。我们的每一步改革不但是因为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随着中学阶段的学习而不断提高,也是因为需要结合课程知识本身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2006年至今,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已是全校的通识课程,其教学目的和要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公选课随堂问卷调查得到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的教学优势,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各类优秀人才,本科各专业开设了包括院(校)公共选修课(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选修课程,并作出了一些修读学分的规定。其中,公选课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类别。公选课修读学分的要求是:文科类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艺术类课程;理、工、农、医类学生至少修读6学分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艺术类课程等。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大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其中加强课程建设尤其是优质课程的建设是强化高等教育的关键因素。文章以本科通识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优质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建设内容。通过优质课程的建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推进和强化教学团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方式与环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行为均发生了变化,这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契机。高校通识类课程可以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智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教学,完善多元的智慧教学评价,这些化解了通识类课程在教学期间面临的不同问题,优化了教学成效,助推学生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计算机系统类课程群中多门课程知识点重复、有衔接漏洞的问题,按照系统能力培养的观点,结合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将ACM CS2013规范中相关的知识要点分解到数字逻辑部件、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课程中去,旨在指导本科计算机系统类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