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利用双频激电法在煤矿区扫面并辅以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测深工作,寻找、发现老煤矿区新的物探异常;对部分矿体的赋存状态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和开发的价值,为下一步开展地质、钻探工程验证及老矿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区位于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乡半尺沟及五龙沟一带,属于祁连山地中山区,水系极不发育,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综合使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物探方法进行金属硫化矿的勘探。综合分析双频激电中梯平面、剖面异常特征及电测深断面特征,并结合地表地质特征,最后圈定了1个激电Fs(%)异常和3个局部异常。实践证明:双频激电工作,在此研究区寻找隐伏金属硫化物矿(化)体效果显著。值得今后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地形复杂、切割特别剧烈的工区,对工区地质条件了解不够,所收集的地质资料有限,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造成工作难度大,特别是浅深部工程手段的开展,耗资巨大。本文主要是对该类工区开展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两种物探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进行探讨,并对物探综合解释取得成果推断的矿区构造及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以及连续性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槽探、坑探、钻探等工程验证,进一步了解工区深部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5.
6.
在胶东中朱车金矿区开展激电中梯扫面测量的基础上,对测区已获得的异常区进行激电测深和进一步评价,从而确定了异常源的位置和埋深,探讨了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区的找矿效果。运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激电中梯扫面测量后,根据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圈定了6个激电异常区,结合矿区地质特征,选择其中4个激电异常区进行激电测深。通过分析激电测深视极化率与视电阻率断面图特征,确定了潜在金矿(化)体的形态。经地表和钻探工程揭露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山地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10.
激发极化法是目前寻找金及多金属矿应用最广泛的物探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激电测深与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在冀东地区黄花峪金矿的应用效果,总结了矿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地球物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施测物探激电工作,获取激电异常区,大致确定成矿带的性质规模。结合地质成矿资料,推断出矿化体的位置埋深等情况,为深入研究本区金及多金属成矿规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测区地处三大二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的觉罗塔格岛弧褶皱带,康古尔塔格-黄山碰撞对接带南侧,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测区周边有一个大型铜钼矿床,对比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根据"就矿找矿"原则,将斑岩型铜、钼矿作为主攻矿种,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浅孔采矿方法在铜峪铜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峪铜矿前期主要选用浅孔留矿全面采矿法进行采矿,但对于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回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选用预切顶全面采矿法对缓倾斜中厚矿体进行回采,同时确定了合理的矿房参数,制定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论述了激发极化法在塞钦铜多金属矿勘查找矿中的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以及异常下限的确定,圈定出了3个异常,并对异常进行了评价,做出了为矿致异常的结论。结合地表矿化信息,经槽探工程揭露,在IP 1号异常区初步圈定铜矿体10条,获得了较好的勘查成果。 相似文献
17.
铜钼矿伴生有少量磁铁矿,利用高精度磁测圈定与矿体有关的磁异常,再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与矿体有关的磁异常进行异常解剖,确定磁异常空间特征;在勘探铜钼矿过程中,两种物探方法的结合是最直接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羊拉铜矿床矿体形态复杂,多个矿体共生且不连续,勘探级别又较低,而开拓系统工程已经形成,下段矿体变厚(最厚达13 m),变陡(30°~40°),给回采工作带来困难。采用原设计房柱采矿方法开采已不现实。为此,在不增加穿脉运输道的情况下,采用聚矿上山、分段(小分段)沿脉布置,分单元下行式进行回采,弥补了开拓形成后矿体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为安全、高效、经济回采倾斜中厚矿体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模糊数学在东升庙铅锌矿采矿方法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采矿方法多以经验为主,采用类比法选择,其主观随意性大。在内蒙古东升庙铅锌矿采矿方法选择中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优选,实践证明其选择的采矿方法适应该矿开采,并且实现了矿山高效低贫损开采和达产、达标的目的,矿山开采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姚铜矿凹地苴矿床属典型的多层缓倾斜难采矿体,加之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矿体不能实施充填采矿法,给采矿方法的选取和现场开采带来了极大限制。本文作者凭着多年的矿山实践经验,结合现代采矿理论,以空区模拟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的采矿方法和采空区处理技术,经生产实践验证,经济、安全、合理, 效果明显,具有普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