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3.
4.
采用搅拌摩擦焊方法对5 mm厚7050铝合金进行了焊接,利用光学金相对接头缺陷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参数不当的情况下出现的缺陷有飞边、孔洞、沟槽以及未焊合四种:飞边由表层金属过度软化导致;孔洞的产生则是焊速/转速比过大,焊缝中、下部材料塑性流动不充分引起;而沟槽是由于焊具下压量不足时,表面材料流动不充分产生;未焊合发生在焊缝底部,其产生原因是焊接热输入不足,焊缝底部再结晶程度低使得原始对接面材料间没有融合而存留.其中未焊合为主要的焊接缺陷,会严重降低接头力学性能,改变接头拉伸时的断裂位置和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根部缺陷形成机理的探析,提出对搅拌头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抑制搅拌摩擦焊接头根部缺陷的产生,避免因根部缺陷而导致接头的弯曲和拉伸等力学性能下降,同时使接头的强度系数由71%提高到81%以上。 相似文献
7.
8.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缺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搅拌探头与工件摩擦产生的热量使被焊材料局部塑化的新型固相连接工艺.为提高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质量,对工艺参数的波动、装配和表面状态等原因产生的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特有的缺陷(包括缺陷的种类、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了缺陷对接头拉伸、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及焊接缺陷的检测和修补方法.对改善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性能和提高焊接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铝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的焊接原理以及搅拌头形状、材料、焊接工艺参数等对接头成形及性能的影响,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为后续铝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提供试验依据、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搅拌摩擦焊(FSW)接头塑性流变数值模拟所得到的结果,并且利用搅拌摩擦焊的“插入试验”,测量了搅拌头旋转着插入铝合金材料过程中作用在搅拌头上的作用力,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粘度值和温度输出,确定了搅拌摩擦焊过程中充分塑化区(FPZ)的材料粘性,3-D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搅拌头肩台下大约1.5mm的紊流区域的形成;解释了在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无序混合产生的间混薄层结构,以及局部液相形成(初始熔化)引起的搅拌头的瞬间滑移导致了在特定的温度下(Tcrit)的材料粘性迟滞。 相似文献
11.
12.
搅拌摩擦焊接焊缝金属的超塑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锈铝搅拌摩擦焊接头焊缝金属的高温拉伸试验,探讨搅拌摩擦焊接头焊缝金属的超塑性行为,以期优化焊接参数来使材料达到超塑性状态,形成良好的接头.结果表明:在450℃,夹头速度为0.6 mm/min的情况下得到的焊缝金属的最高延伸率为91%.从应力应变曲线初步计算得到m值为0.534.可以初步判定,在450℃附近,有超塑性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腐蚀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应力腐蚀法、盐雾实验法、溶液浸泡法、电化学法、凝胶可视化法等,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接头腐蚀机理及提高接头耐蚀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A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接头组织与焊接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搅拌摩擦焊接方法对2A12铝合金板材进行了焊接试验,探讨了搅拌头的设计参数、焊接过程的工艺参数等对2A12铝合金板材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经过试验得知,在焊接时,搅拌头转速可为750r/min~1180r/min,走动速度为23.5mm/min~30mm/min,皆可获得接头性能尚可的焊接接头。同时发现焊接区的硬度约为母材硬度的70%。搅拌头长度略小于焊接板材厚度时仍可能使板材焊透。采用带有螺纹的搅拌头进行焊接对焊缝孔洞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STUDY ON THE TEXTURE OF A FRICTION STIR WELDED Mg-Al-Ca ALLO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 T. Zhang M. Suzuki K. Maruyama 《金属学报(英文版)》2006,19(5):335-340
Macro-texture of an Mg-Al-Ca alloy prepared by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pole figure measurement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at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friction stir zone (FSZ), (0002) basal planes of magnesium tend to be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plate surface. In the cross section of FSZ, no obvious texture had evolved and (0002) basal planes showed a random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