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再生骨料特性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再生骨料表面不同的砂浆强度及附着率为变量,配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对比性强度试验和碳化试验评价了再生混凝土内部存在的2个界面过渡区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高强度原生混凝土为再生骨料配制相对较低强度等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强度与普通混凝土几乎相同,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但碳化深度有所增大;以相对较低强度原生混凝土为再生骨料配制同强度等级以上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时,其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差较大,再生骨料表面砂浆的强度及附着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碳化深度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81个以废砖粉和废砂浆为细骨料、废混凝土为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试块作正交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取代率及不同水灰比等强度影响参数,同时利用RMT-201岩石与混凝土力学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研究这种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这种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变形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以废砖粉和废砂浆为细骨料、以废混凝土为粗骨料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市政技术》2017,(3):170-172
为了解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设置了3个强度等级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加,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增长速度快于普通混凝土;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下,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比强度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的比强度;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受压破坏时表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而骨料强度对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高波  龚平 《四川建材》2014,(3):35-36,38
本文以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再生骨料粒径的大小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在保证混凝土取得较高强度和孔隙率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再生骨料粒径。同时,还尝试性地研究了体积砂率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确定了达到强度峰值时的最佳体积砂率值。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地区天然浮石为粗骨料,通过对不同掺量玻璃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了玻璃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并得出玻璃纤维掺量为0.5 kg/m3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比其它几种掺量下强度要高;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破坏后纤维表面及纤维与浆体界面粘结情况.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煤矸石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矸石掺量的变化,研究煤矸石取代混凝土中的天然粗骨料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进行拟合参数分析。研究发现:以煤矸石取代天然粗骨料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当煤矸石掺量不超过20%时,可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煤矸石骨料的掺量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影响程度较低,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再生粗骨料配制透水混凝土,以骨料种类、水胶比、孔隙率为主要参数,研究市政道路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与骨料种类有关,骨料性能越好,则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越高;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水胶比越大,则其强度越小。  相似文献   

8.
以废玻璃0%,10%,20%,30%,50%取代砂作为再生细骨料,粉煤灰30%等质量取代水泥制作废玻璃再生细骨料混凝土试块,对废玻璃再生细骨料混凝土进行坍落度和强度测试研究,探讨废玻璃取代率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废玻璃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良好;废玻璃取代率为30%时废玻璃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废砖骨料按不同体积取代率取代废弃混凝土骨料配制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对再生骨料混凝土骨料级配及大流动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取代率的增大表观密度呈现下降趋势,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强度大致为下降趋势,当取代率在40%~60%时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强度略有回升,废砖骨料与再生混凝土骨料比值为6∶4时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较高,且容重较低,为建筑垃圾再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谭燕  谭源  肖衡林  朱云涛  彭烨键 《混凝土》2020,(5):126-128,135
以湖北地区天然碎石为粗骨料,通过试验研究了透水混凝土在不同骨料粒径、水灰比和压实时间情况下的抗压、抗折强度的变化,得到了3个因素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基本规律: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随骨料粒径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透水混凝土的强度随压实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段献智 《山西建筑》2012,38(6):116-119
将几种取自不同地点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制成粗骨料,然后通过不同搭配,配制成几种不同水灰比、坍落度的再生混凝土,并对其新拌混凝土早期的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差;再生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比普通混凝土要短;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一般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水率高的再生骨料对应的再生混凝土强度低;通过各种方法的复合运用,可配得较高抗压强度的再生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其中原始混凝土强度低的再生骨料,对低水灰比和高水灰比的再生混凝土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2.
For recycling concrete, the 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Japan.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compressive strength in concre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is lower than normal concrete with the same water-to-cement ratio, because fracture process in concre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is not identical to normal concrete. In order to clarify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process in aggregate-recycled concrete, acoustic emission (AE)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detect micro-cracking in concrete under compression.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was investigated. The test was performed under both monotonous and cyclic loadings. From AE parameters, it is found that cracking behaviors in concrete of recycled aggregate fairly differ from that of normal concrete. Still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strength could be recovered by vibratory compaction.  相似文献   

13.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光耀 《混凝土》2008,(1):122-124,127
为了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再生混凝土,需要加强其质量控制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开展再生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针对 C20~C40 再生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其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的超声声速和回弹值均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超声声速以及回弹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超声声速和回弹值的关系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基于本研究获得的再生混凝土的超声声速和回弹值试验结果,分别建议了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超声声速的关系、抗压强度与回弹值的关系、以及抗压强度与超声声速和回弹值三者之间和的综合关系(即再生混凝土的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4.
梁凯  朱惠英  陈正  邓鹏  卢凌寰 《混凝土》2020,(4):134-137
利用再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分析多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基本物理性能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平下目标孔隙率、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等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拟合28 d抗压强度与透水系数试验数据的相关关系,研究建立了两者的线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影响的综合排序为:目标孔隙率>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呈反相关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完成了相关试验,系统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特征。主要包括再生粗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发展规律,再生混凝土的龄期系数以及普通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方程对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基本一致,但是再生混凝土各龄期系数均低于普通混凝土,表明其强度增长较慢;普通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方程不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再生混凝土在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历经最高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粗骨料类型、混凝土强度为变化参数,设计和制作了168个再生混凝土标准棱柱体试件,对其进行高温后的物理及力学性能试验。试验中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表观变化及其受力破坏形态,获取了再生混凝土的高温烧失率以及各试件的轴心受压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分析各变化参数对历经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最高受火温度和质量烧失率分别提出高温后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评估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由青灰色变为棕灰色,最后呈灰白色,出现温度裂缝及剥落现象;烧失率随着温度的提高、取代率的增大和强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大;温度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大,温度越高,其轴心受压破坏时的裂缝带越宽,破坏程度越严重;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弹性模量的衰减程度要比峰值应力的大;相比卵石骨料再生混凝土,高温对碎石骨料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混凝土强度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变化对高温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的高温后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评估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Ⅰ)——单轴受压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及分析,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圆柱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应力-应变全曲线、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等.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和泊松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差别不大,但其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峰值应变增加、弹性模量降低和脆性增加.进一步探讨了普通混凝土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对再生混凝土的适用性,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混合应用天然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耀新 《混凝土》2005,(8):49-53,70
对配合比相同和坍落度相同两种情况下,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再生骨料的掺入量分别为0,25%,50%,75%和100%。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生骨料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回弹值、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坍落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再生骨料掺入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也均降低且较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降低更多。最后根据本文的试验结果,建议了两种情况下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对比了两种情况下得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得到的公式均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再生骨料掺入量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片麻岩机制砂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选取水胶比、机制砂砂率和机制砂石粉含量为配比参数,制备11组C50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进行不同龄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各力学性能受各配比参数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数理统计回归的方法,对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中受配比参数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劈裂抗拉强度,其次是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最小的是弹性模量; 拟合的片麻岩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换算关系式,较GB 50010—2010中相应的关系式能更准确地反映片麻岩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片麻岩骨料混凝土试块回弹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共设计了33块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标准试块进行抗折试验,得到了各取代率再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数据,分析了粗骨料取代率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寒冷地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其中30%取代率的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最高,100%取代率的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