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郑徐客专郑州枢纽动车走行线D4特大桥跨连霍高速连续梁185#、186#墩为例,就大直径超长桩钻孔施工、清孔、灌注混凝土等工序技术控制进行了论述,对大直径超长桩施工进行了总结,为以后进行大直径超长桩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某特大桥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卓  杨学祥 《山西建筑》2007,33(15):111-112
结合某特大桥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采用桩底压力注浆,介绍了压力注浆施工方法及施工的注意事项,探讨了压力注浆技术在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超长大直径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晨 《施工技术》2008,37(2):72-75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上海长江隧桥B5标主通航孔变截面钻孔桩直径大,桩长长,质量控制困难.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超长大直径群桩施工中的监理措施做以介绍.指出了监理控制要点及具体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桥梁桩基是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重视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从而进一步保障桥梁的施工质量。论文以东江特大桥主墩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成功经验为背景,介绍了复杂条件下大直径超长桩基施工技术实例,解决了大直径超长桩施工的一系列难题,达到了安全可靠、施工快速、经济合理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旋挖桩施工工艺,考虑海口地区超高层项目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设计情况及旋挖成孔的工艺特点,对超长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梳理,分析了主要工序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总结了海口地区超长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为有效控制海口地区超深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单桩合理注浆量和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成为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加固机理和注浆方式。着重介绍了苏州中心广场项目不同桩径、不同持力层的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试桩数据,并结合苏州金鸡湖周边其他4个超高层项目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试验数据,分析了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08-11—2010)中的相关公式,估算了单桩注浆量和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并将其估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给出了苏州地区类似地质条件下直径1000mm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量的合理范围为2~4t的建议,提出了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试桩之前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增强系数的上限值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可为苏州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香港东涌行人桥钻孔桩工程的实践,介绍该工程的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技术,提供了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研究了5种计算公式或方法,其中基于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考虑了桩长、桩径、土层的内摩擦角以及地基土应力叠加等影响因素,适合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效应系数.然后,基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5号墩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桩长、桩径和地基土层条件,分别计算了2×2群桩与3×3群桩的群桩效应系数值,并与相应类型群桩离心模型试验的群桩效应系数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值仅低于试验值7.2%~12.7%,说明该群桩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为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钻孔机械设备的选择与配置,阐述了其施工流程及优点,指出钻孔机械设备的使用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施工成本和节约能源,筒述了钻孔机械设备在大直径、超长桩中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闫祥梅 《工业建筑》2011,41(9):105-107
河南省广播电视发射塔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及桩底和桩侧后注浆施工技术。根据工程难点和设计参数,介绍该塔基础施工中桩侧及桩端的后注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提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结果表明:基础施工后注浆技术解决了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的施工和质量控制要求,达到了后注浆技术改善桩端持力层和桩周土的状况、提高桩的端...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特长钻孔灌注桩在温州置信广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功友  许灵杰 《建筑技术》2011,42(3):203-206
温州置信广场工程中,针对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采用大直径特长钻孔灌注桩,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关键技术,确保了基础桩质量。桩身低应变检测合格率100%,总沉降量小于8mm,节约资金103万元。  相似文献   

12.
黄勇  章斌 《山西建筑》2008,34(6):12-13
从水下钢护筒施工、配制和净化护壁泥浆、钻孔过程控制、成孔检测、钢筋笼的制作及下放、水下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对深水大直径超长钻孔桩的关键施工工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分析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特性,结合上海白玉兰广场工程开展4组试桩现场试验。试桩桩径1 m,桩长85 m,皆为桩端后注浆桩。基于试桩实测数据,分析Q-s曲线以研究其承载变形特性,分析桩体受力以研究其荷载传递规律、桩侧摩阻力分布及桩端阻力发挥性状。考虑桩身材料弹塑性性质,对桩身压缩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桩身弹性压缩占主要部分,但在高荷载水平下,塑性压缩不容忽视。现场试验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桩端后注浆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机理,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洪峰 《山西建筑》2007,33(26):193-194
结合某高速公路大桥工程概况,从钢护筒设计与制作、钻孔平台的加工与安装、钻孔桩成孔工艺等方面介绍了深水超长钻孔桩基础施工,分析了钻孔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措施,指出深水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保证了汛期安全施工,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超长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力叠加理论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理论性较强,考虑了桩长、桩距、桩的排列、以及桩间土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应力叠加理论,通过多种工况的算例,定量地分析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中桩数、桩间距、桩长以及桩径与群桩效应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桩数的增加、桩间距的减小、桩长的增加、以及桩径的增大都使得群桩效应系数减小,但它们各自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当桩数超过10×10后,桩数的变化对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非常微小;对于超长桩,一般要求桩间距达到10D左右可不计群桩效应的影响;桩长L<50D时,衰减较快,当桩长L>50D时,衰减较慢。最后通过进行8组超长群桩(1、2、4、9桩多种桩群和多种桩距、桩径)的大比例尺现场模型试验,验证应力叠加的群桩效应系数公式的适用性,可为超长钻孔灌注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的测试,分析了桩孔施工质量和桩身质量对超长桩承载性状、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发挥的影响,对于黄土地基中超长桩的施工、设计和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心大厦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建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 632 m )采用了直径为 1 m 、桩端埋深 88 m 的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有别于金茂大厦( 420 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92 m )另两栋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钢管桩。通过现场试桩验证成桩可行性及承载力取值,试桩载荷试验加载至极限,采用分布式光纤量测桩身应变,同时为研究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特性及荷载传递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试桩破坏前,Q – s 曲线近似为线性,破坏时,桩体发生刺入变形; 桩侧桩端联合后注浆桩与桩端后注浆桩在侧摩阻力分布及发挥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黏性土中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桩土相对位移小于 5 mm ,砂性土中小于 10 mm ;桩土相对位移超过极限位移后,埋深较浅的黏性土中由于桩土相对位移大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与规范值相比,有效桩长范围内浅部土层中桩侧摩阻力小于规范取值下限,深部土层中桩侧摩阻力达规范取值上限的 2 倍以上;试桩端阻比较小,表现出摩擦型桩特性;桩身压缩占桩顶沉降 95% 左右,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产生。试桩试验为上海软土地区 600 m 超高层建筑首次采用灌注桩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广东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大吨位静载试验,分析了该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及荷载传递机制,为该地区大直径超长桩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数据。实测结果研究表明:试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桩端承载力分担总荷载比例均低于15%,表现为摩擦桩特性;随桩顶荷载增加,桩土相对位移沿桩身的递增幅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淤泥质粉质黏土和淤泥达到极限侧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分别为17和6 mm,砂土达到极限侧摩阻力所需桩土相对位移22~27 mm,桩身上部土层侧摩阻力发生不同程度的软化;桩身上部粉质黏土的桩土相对位移为18~23 mm,在桩土相对位移达40 mm时,下部粉质黏土层侧摩阻力达到极限值的87%以上,桩土相对位移继续增大时,侧阻增加趋势较为平缓,并逐渐接近于极限值;风化砂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增大,极限荷载下侧摩阻力未完全发挥;桩端阻力随着桩端沉降量的增加呈加工硬化型。  相似文献   

19.
张品元  侯基行  方董 《山西建筑》2006,32(10):101-102
介绍了大直径钻孔灌注扩底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扩底桩的设计过程,分析了反循环钻孔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对扩底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大直径钻孔灌注扩底桩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振明 《山西建筑》2010,36(19):314-315
结合工程实际,以大直径钻孔嵌岩桩施工的应用情况为背景,就大直径钻孔嵌岩桩钻孔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总结了项目实施成功的经验,从而为后续此类桥梁施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