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定州市位于河北中部平原地区,根据水资源现状的供需分析,该市资源型水危机已日渐显现.地下水污染也不可忽视,而且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无论水量或水质远不能适应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尽早采取措施,缓解水资源紧缺,有效地保护水质,是定州市当务之急.针对定州市水资源现状,提出了"开源、节流、减污、强化管理"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1 现状分析。1.1 水量。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洪涝、旱灾频发,全市1万km^2承接上游15.8万km^2的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汛期大量客水压境.防洪压力大,有大量过境水东流入海;非汛期干旱频发.淮河常出现断流或污水下泄。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一般多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且与上游来水基本  相似文献   

3.
刘守杰 《治淮》2000,(6):17-18
一、水资源现状 鹿邑县是河南省水资源贫乏县之一,春秋多旱,夏热雨暴,多年平均降雨量749.4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248.5毫米,最小年降雨量458毫米,6~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80%。因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雨时段集中,大量的降水来不及下渗,就形成沟河径流下泄出境。鹿邑县现有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沟河27条,水域面积9.66万亩,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1.81亿立方米,过境水4.91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0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55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不足。  相似文献   

4.
1 水资源现状1.1 境内降水量小,且时空分布 不均 在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8mm,是全省平均降水量的77%。降水时间极为不均,冬季(11~2月)降水量只有80mm,占年降水量的14%;而汛期(6~9月),降水量为418mm,占全年的73.6%,且多为大雨、暴雨形式,可利用量很小。  相似文献   

5.
泰安市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求矛盾愈来愈突出。正确认识泰安市水资源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策措施。对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泰安市水资源现状 泰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2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3.4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71亿m~3,重复水量为5.9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运城地区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及工业、生活污水对地下水污染现状的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了运城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庆阳地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庆阳地区天然降水量少,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资源贫乏;代表河流--马莲河水质污染严重,不能利用;旱灾连年发生的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三水”齐抓;实施小项目大工程;大兴小流域综合治理,开源与节流并重;依法治水,以法保护水资源,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除南部极少部分归属金堤河流域外,其余均属徒骇河流域,总面积1064km~2,总人口7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1万人,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该县排涝河道流域面积大于30km~2以上的主要有小运河、赵王河和羊角河。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地表水资源 1.1.1水情。该县多年平均降水量588.6mm,年内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6~9月份降水量  相似文献   

9.
刘刚 《江苏水利》2000,(11):39-40
一、水资源管理的特点 水资源管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一种干预和组织。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1太原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水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与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 ,也是影响整个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目前 ,太原市的水资源紧缺与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很大威胁。1 1水资源严重紧缺近年来太原市有效降水呈整体减少趋势 ,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一半以上的河流相继断流。目前整个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 ,由于过量超采 ,致使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面普遍下沉 ,导致许多欲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被迫下马 ,居民供水紧张 ,许多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1.
杜贞栋 《水资源保护》2012,28(1):1-4,12
针对山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其水资源供需矛盾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加突出的现实,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探讨山东省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以期为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河南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匮乏,且开发利用率极低,已经严重的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河南东部地区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极其重要。通过调查,本研究为维持河南东部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几点参考建议,即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适度开源,实施引黄灌溉工程,跨流域调水,加强污水防治及水质监测工作,同时加大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对如何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供需矛盾 ,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江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长江水质总体尚好 ,但是局部水域污染严重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当前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主要特点为 :江河水污染特别是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 ;流域内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白色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非点源污染问题不应忽视。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水环境问题识别其影响 ,提出实现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统一进行流域的整体环境保护规划 ,重点处理各个区域间的矛盾 ,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区域对环保和供水等的要求 ,同时要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投资体制、水价政策的改革 ,并根据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制定 2 1世纪的长江水战略 ,以促进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当前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型区,最后分析每种类型区的成因并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进程中,社会管理工作滞后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当前形势下,水利既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更要在水资源开发、配置、节约、保护等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理论的探讨和经验的证明,提出水利社会管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点,寻找通过加强水利社会管理来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山西省水资源特点,分析了山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合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城市属于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好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料,针对运城市水资源结构特点,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存在的过度开发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资源形势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特别是华北、西北地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8%,不到全国人均值的30%,只有狠抓节水与开源,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在工业上重点抓防污与治污,在农业上重点抓灌水技术与渠系防渗,在生活上重点抓用水器具改造与创新,尽快把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从610m3降到150m3。开源有两种类型:一是开辟新水源,主要指海水代用、海水淡化、海冰利用;一是调节地区内或地区间的水资源,从时空上增加可供水量。文章重点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从长远看,中线应延伸至三峡水库;由于中线水源得到强化,东线可考虑不再过黄河;西线应进一步优化线路,扩大后备水源,要把调水与“西电东送”及长江、黄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通过调水逐步形成全国水网,合理配置长江、黄河的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标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出发,介绍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及现阶段的实施情况,论述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过程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水环境标准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水环境标准日臻健全、完善。分析我国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差距,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