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功能,但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功能性肉制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介绍了通过向肉类原料中添加膳食纤维来研究开发功能性肉制品。  相似文献   

2.
膳食纤维功能性肉制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以膳食纤维作为功能因子的功能性肉制品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说明此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述了膳食纤维的功能及特性,针对目前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对膳食纤维的特性及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计。  相似文献   

4.
李慧勤 《肉类研究》2010,24(9):22-27
肉制品是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日新月异以及人们饮食观念的改变,添加天然成分以改良肉制品成为当代趋势.膳食纤维作为一类功能性营养素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肉品加工中,以优化组成成分、强化营养、提高产品出产率及延长贷架期.本文综述了膳食纤维添加于肉制品中的应用,并以此展望了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讲述了膳食纤维的功能及特性;针对目前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功能性食品需求,对膳食纤维的特性及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由于人们愈来愈注重身体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世界各地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潮流。 膳食纤维作为功能性食品,被定义为来自细胞壁的非淀粉类多糖,是人体酶不能分解的成分。膳食纤维的组织与维生素相似,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可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类。对大肠有益的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索(该成分存在于各种蔬菜中);而  相似文献   

7.
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饮食日趋精细,导致富贵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肠道癌、便秘等)越来越普遍,加之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越来越讲究功能性,因此可以相信,21世纪将是功能性食品的世纪。膳食纤维正是因其突出的保健功能而被广泛认识和使用。2002年,膳食纤维类产品在欧美销售超过350亿美元;在日本,膳食纤维类产品的年销售近100亿美元。一、膳食纤维的概念及功能特性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  相似文献   

8.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溶解于水中可分为两个基础类型:水溶性纤维与非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捷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准之上,还可以赞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水温和三酸甘油脂。本文主要介绍水溶性膳食纤维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麸皮膳食纤维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取膳食纤维的方法,同时对小麦麸皮膳食纤维功能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地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食品配料--水溶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饮食日趋精细,导致富贵病(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肠道癌、便秘等)越来越普遍;加之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食品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感官、口感上,而是越来越讲究功能性。因此可以相信,21世纪的食品将逐渐以功能性食品为主。而膳食纤维正是因其突出的保健功能而被人们逐渐认识。进入90年代,全世界范围掀起了研究膳食纤维的热潮,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科学家,包括医生、营养学家、膳食家、食品科学家、生物化学家以及与食品法规、营养教育有关的科学决策者的广泛重视。尤…  相似文献   

11.
乳清制品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清制品作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就乳清蛋白的主要生产工艺及其营养功能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其在肉制品方面的特性进行了阐述。以国外肉制品生产企业应用乳清蛋白的典型产品为例,进一步阐述了目前乳清蛋白在我国肉制品行业应用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下降,对食品来源的关注逐渐增加。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各国施行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过去已在食品生产的某些领域得到成功应用,近年来在肉制品中的研究增多。文中系统阐述了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在肉类产品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此技术应用的前景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中国的传统肉制品特性,利用栅栏技术,在不影响其货架寿命下改善风味、提高营养价值。在栅栏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微生物预测技术和HACCP技术使传统肉制品更易于保藏。  相似文献   

14.
对壳聚糖在中式煮制肉制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酸解和菠萝蛋白酶酶解这两种工艺的优劣,确定菠萝蛋白酶水解壳聚糖在工艺上优于盐酸水解法;然后考察不同添加量和不同水解度(即不同粘均分子量)的壳聚糖对中式煮制猪肉的抑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时间越长(即粘均分子量越低),壳聚糖的抑菌效果越好,添加6%经菠萝蛋白酶酶解30 min的壳聚糖可将中式煮制肉制品的货架期延长3 d.可见,壳聚糖在中式煮制肉制品的生产中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肉制品中香辛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views history,definitions,forms of the spices,and analyzes the spice of the use of principles,methods in the meat products,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相似文献   

16.
余江  李立 《肉类研究》2010,(12):83-85
近年来乳清蛋白以其优秀的蛋白质来源及其良好的功能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乳清蛋白的性制和功能,重点综述其在肉类加工制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提取物作为肉制品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提取的食品保鲜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葡萄籽提取物含有大量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能够降低肉制品中脂质氧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文中主要介绍葡萄籽提取物的保鲜机理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chicken meat under commercial processing in Serbia were studied. Samples (n = 48) of broiler breast and thigh muscles from two farms during 2012 were collected for subsequent meat quality analyses. The farm treatments modify significant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intake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icken meat.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 in tissues reflected the FA pattern of the diets, although the predominant FAs were monounsaturated FA (MUFA), in comparison to saturated FA (SFA) and polyunsaturated FA (PUFA).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quality of poultry meat is a complex and multivariate property.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of an artisanal dried smoked meat product, manufactured in a domestic household. At the end of production, the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was 37.83%, salt 5.07%, while water activity was 0.89. Yeast counts were approximately 1.0 x 107 cfu/g while mould counts were 1.2 x 106 cfu/g. Two commonly present Penicillium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P. aurantiogriseum and P. commun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rtisan manufacturers of these types of meat product should take steps to ensure a higher quality of their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