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
<正>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甘肃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积累经验,日前,教育部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首期执行期为2015年至2017年。试验区将发挥先行先试功能,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集团,建成服务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协议明确了如下共建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成为甘肃农村人口市民化、农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很多地方职业院校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具有职教本质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2)
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界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试行现代学徒制的形势下,如何激发企业的积极性,使校企深度融合,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以苏州健雄跨企业培训中心本土化实践探索经验为例,总结出在深化校企合作上的几点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出"高等性"和"职业性"的两个特征。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其建设也应体现自身鲜明的"高职"特色。本文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视域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征,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11-15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度不高、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以潍坊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潍坊市机电设备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从创建"双主体"合作机制、搭建合作育人平台、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在学校综合实力、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正>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把政治建设特别是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这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出法治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和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及其落实,必将在我国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国家治理革命,也必将大大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5)
近年来,寿光市职业教育现代职教体系初具规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市职业教育坚持"瞄准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校企合作,引领专业发展"的工作方针,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五共模式",即共同办学、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同研发。  相似文献   

9.
黄训贤 《福建建材》2013,(6):115-116
校企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与现代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就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有效途径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务有法可依,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