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7):21-24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物(KDH)在体内、外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的2.2.15细胞系,检测KDH对乙肝病毒DNA(HBV-DNA)复制及表面抗原(HBs Ag)、e抗原(HBe Ag)分泌的影响;采用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的雏鸭模型观察KDH对鸭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结果:KDH(125-500)μg/m L浓度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V-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500μg/m L浓度对HBs Ag、HBe Ag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25mg/kg剂量口服可持续降低鸭乙肝模型血清中DHBV-DNA水平。结论:KDH可有效干预乙肝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5):123-12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1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离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HBV-DNA、HBV-M进行检测,在不同的HBV-M模式下分析其与HBV-DNA间的关系。结果:在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97.9%;HBsAg(+)+HBeAg(+)模式下,HBV-DNA的检测阳性率是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这两种模式下的检测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的模式不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不同,乙肝患者机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差异,HBV-M和HBV-DNA的检测分别是乙肝感染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同时对患者进行这两项指标的检测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病情判定、传染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组给予阿德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病毒载量、HBe Ag/HBs A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血清HBe Ag/HBs A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HBe 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27-29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1年3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部慢性HBV感染患者190例,其中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25例原发性肝癌(HCC),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ANA、ENA谱、RF。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常规测定ALT、AST、TBIL、ALB。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的总检出率3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HB、CLF、LC、HCC组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24.4%、27.8%、33.3%、4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HBV DNA阳性与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自身抗体阳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密切关系(t年龄=2.37,P=0.019;tALT=4.33,P=0.000;tAST=2.60,P=0.01;tTBIL=3.53,P=0.001;tALB=-2.47,P=0.014)。结论:慢性HBV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反应,导致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这种自身免疫性反应与感染者的性别、病毒复制无关,与年龄、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4):26-2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予以替比夫定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与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比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肝颗粒Ⅱ方。治疗5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HBe Ag及乙肝e抗体(HBeAb)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Be Ag转阴率及HBeAb转阳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外周血ALT及血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外周血ALT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LT复常率为65.3%,治疗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为62.7%,治疗组为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CHB疗效显著,可升高患者的HBe 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ALT复常率及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乙肝舒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和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2):25-2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 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 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 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89-92
目的:探讨孕前半年和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育龄期慢性乙型肝炎妇女90例,按照个人意愿分为三组,A组孕前半年内开始口服替比夫定35例,600 mg/次,1次/d,长期服用。B组于孕晚期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用法同上,长期服用,共30例。C组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只静点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降酶治疗,共25例。观察三组孕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变化情况,观察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HBV-DNA等阳性率及母婴阻断率,比较不同时期服用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的优劣。结果:A组母亲分娩前HBV-DNA平均水平>1000 copies/m L,B组母亲在分娩时病毒载量明显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母婴阻断率100%,B组母婴阻断率96.6%,C组64.0%,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较为安全,观察至产后6个月对母亲及婴儿均无严重不良影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较为有效地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孕前控制病毒可使母婴阻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385-387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抑制乙肝病毒突变中的效果,筛查可用于预防乙肝病毒突变的中药或联合制剂。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7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中药组39例、拉米夫定组62例、阿德福韦酯组54例及联合用药组32例。中药组在对症护肝的基础上服用肝康颗粒,不使用任何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组口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组服用阿德福韦酯;联合用药组在口服拉米夫定的同时,使用中药肝康颗粒。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耐药水平,对比各组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水平及乙肝病毒耐药率。结果:经相应治疗后,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的突变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HBV-DNA含量与阿德福韦酯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康颗粒联合拉米夫定对降低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含量有明显效果;与单用拉米夫定相比,可显著降低乙肝病毒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