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湿地植物枯落物进行水解,以获得相应的植物碳源。利用提取的植物碳源,研究了进水碳氮比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反硝化过程,补充碳源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去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以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的脱氮过程,随碳氮比的升高,硝态氮和总氮去除率增大,而氨氮由于受到溶解氧的制约,其去除率下降,并最终制约了总氮去除率的增大程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2):350-355
综述了氮化合物去除的机理和转化规律,指出提高氮素去除率的新途径。在研究了温度、p H值、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氧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及水力停留时间、氮负荷、回流、进水方式等的配置模式的概述,来探究环境因素和运行条件对潜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安市皂河人工湿地示范工程中潜流人工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溶解氧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中总氮与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0%和35.1%,基质中氨化细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沿程都呈现递减的趋势,在深度上氨化和亚硝化菌数量都是随深度减少,而反硝化菌数量是随深度增加;溶解氧浓度与氨化细菌、亚硝化菌数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反硝化菌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湿地中溶解氧的分布对脱氨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作者研究了潜流水平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湿地进水TN负荷与出水TN负荷去除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TN去除率也升高,停留时间为4d时,芦苇湿地和菖蒲湿地的脱氮效率可以达到60%以上。从脱氮效果看,芦苇湿地的略好于菖蒲湿地的,有植物系统明显好于无植物系统。在进水NO2^--N浓度小于0.062mg/L、NO3^--N浓度小于1.982mg/L的情况下,无论是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大多数情况下,出水浓度都分别低于0.631mg/L和1.00mg/L,两者一般不会有较大的积累。试验分析了湿地脱氮的途径,微生物硝化/反硝化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存储仅占湿地总氮去除量的10%左右,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湿地脱氮的其它途径,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穗光  冯爱坤 《广东化工》2012,39(5):154-155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在污水脱氮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文章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人工湿地模拟系统进行研究,考察了水力负荷、停留时间、植物根系及其他因素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湿地脱氮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净水系统,对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对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综述,提出了相关设计要点,为人工湿地更好的应用于实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栽种有芦苇、菖蒲、伞草和美人蕉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NH4+-N净化实验,研究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上下层中氮素形态转化的时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贫碳进水情况下,各类型人工湿地中均存在NH4+-N和TN的快速消除期,分别为4 d和6 d.快速消除期内,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NH...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有研究已知硫自养反硝化作为一种无需外加碳源、出水无二次污染的技术,对于低C/N比值污水脱氮效果好,在此情况下,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硫自养核心填料技术产品,这种新型填料能够作为缓释型电子供体驱动自养反硝化微生物脱氮。该填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市政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中,本文主要讨论了硫自养滤料在人工湿地的应用研究,通过设置实验装置,模拟人工湿地运行方式,研究以硫自养为核心填料在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及确定最适于硫自养核心填料湿地的潜流类型、进水方式,为后续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的生物脱氮技术及去除污水中氮污染物的机理。通过人工湿地脱氮技术,详细阐述了人工湿地氨氮的机理、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氮素去除的关键过程即微生物的反硝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铁红  闫邢君  吕卓  邹梅 《辽宁化工》2013,(9):1053-1056
人工湿地的运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对其的影响尤为严重,使得人工湿地工艺受季节影响,在冬季低温地区的运行效率下降,特别是对N、P污染物的去除率偏低,限制了其在冬季低温地区的推广及应用。结合国内外冬季低温地区的人工湿地工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影响人工湿地低温环境下脱氮效果的原因,并对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低温脱氮效率的强化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城镇污水资源化中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对特征污染物即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研究,阐述了污染物去除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机理。湿地负荷8.1 ̄27 g[COD]/(m2.d)范围内,COD去除率为71% ̄87%。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不利于大气复氧,并因而造成NH3-N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小于10%。TP去除率受温度和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去除率为52% ̄77%,但土壤pH值和溶解氧含量却制约着磷的吸附和沉淀作用。并介绍了各运行参数对COD、NH3-N和TP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水平潜流和组合人工湿地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广泛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有较高的去除率,但是对营养盐的去除率是较低的,因此各种类型的湿地被组合起来以提高去除效果。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水平潜流湿地及组合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并预测其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趋势,为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溶解氧和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化-反硝化过程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途径。如何同时保障硝化-反硝化这一重要脱氮机制的畅通是提高湿地脱氮效率的关键。对溶解氧和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来源进行了描述,重点论述并分析了溶解氧和碳源在人工湿地脱氮中的耦合关系,合理调整进水中的碳氮比被认为是提高湿地脱氮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长趋势和水体DO的变化,探讨了污染物的去除与湿地植物生长趋势和水体DO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很好,且两两系统之间对石油类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石油类污染物去除率与DO相关性较强(r=0.986,P<0.05),与植物生长趋势相关性不显著;栽种植物的湿地系统脱氮除磷的能力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机理包括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人工湿地能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质正源于其中的协同机制。影响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碳源、基质、溶解氧和微生物。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氮、磷和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同时论述了影响人工湿地去污的主要因素,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三种人工湿地填料对氨氮与磷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填料饱和吸附后氨氮与磷解吸实验,研究了浮石、陶结和陶粒对氨氮和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拟合各填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特征,各填料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顺序依次为浮石(64.91 mg/kg)>陶结(36.11 mg/kg)>陶粒(22.23 mg/kg),对磷的最大吸附量顺序依次为浮石(127.77 mg/kg)>陶粒(15.38 mg/kg)>陶结(无吸附);各填料对氨氮与磷的全程平均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与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一致;Bangham吸附速率方程能较好描述浮石与陶粒对氨氮与磷、陶结对氨氮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征;氨氮解吸风险为陶粒>陶结>浮石,磷解吸风险为陶结>陶粒>浮石。综合考虑,浮石更适合作为去除污水中氨氮与磷的人工湿地填料。  相似文献   

17.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反应机理,从温度、pH值、游离氨、DO、污泥龄和有害物质等几个方面分析对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它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湿地处理含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废水的去除机理主要包括吸附、降解和植物作用,影响其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人工湿地构型、植物、氧化还原电势等。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在处理PPCPs上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水源水人工湿地预处理效能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试验,以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减轻给水厂负荷.试验是在济南引黄水库玉清湖水库进行的,经过近1a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2m~3/(m~2·d)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式人工湿地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0.14%、53.81%、48.68%、50.83%;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35%、54.95%、49.83%、51.87%.同时,通过对湿地中的植物与基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过程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