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彪西于1910年和1913年完成 了前后两集《前奏曲集》,每 集12 首,共24 首。老一点 的乐迷朋友可能鉴赏过两款名版唱片,一是吉泽金于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所推崇的印象主义音乐艺术在当时鲜有知音,甚至被怀疑为“孤芳自赏”。坚持与“庸俗”相对抗的信念驱使着他,终于在而立之年,德彪西将前奏曲《牧神午后》奠定为自己新音乐思潮的磐石!这首马拉美“奇迹般晦涩难解”的田园诗被德彪西运用了前所未有的“调色手法”,营造了一个半梦半醒、迷离恍惚的.仙界,显示了他喜欢色彩胜过线条、和声胜过旋律的“偏好”。  相似文献   

3.
肖戈 《视听技术》2006,(12):98-99
巴赫的“平均律”共有两卷,每一卷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所以这套作品也被称为巴赫的“48首前奏曲与赋格”。巴赫的这部《平均律钢琴曲集》,以C大调开始,根据各音为主音的12种大调以及12种小调分别写成前奏曲与赋格,在主题上彼此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靠调性与内在的思想感情结合  相似文献   

4.
巴赫留下了两百多首不同风格的管风琴作品,其中,凡当时流行的体裁都有杰作:前奏曲、幻想曲和托卡塔;赋格和其它赋格风格的乐曲;舞曲组曲;变奏曲。它们采用纯粹地道的管风琴语汇,并结合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位技巧的高深造诣,技巧艰深,但又从不卖弄空洞的技巧,具有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风格之大成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的“巴赫风格”。它们是管风琴保留曲目中最重要的代表,也是巴赫创作的众多器乐曲的核心。这些管风琴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以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以及赋格曲为代表的世俗管风琴音乐,和以众赞歌前奏曲为代表的教堂管风琴曲。  相似文献   

5.
初识德彪西的钢琴音乐是他的《月光》,我隐隐感觉他的音乐与我们的民族艺术有着某种奇妙的关联,它们也是极其入耳的,还能暂时摆脱现代人生活的纷繁与杂乱。后来接触的是其若干个号称“印象主义”的管弦乐代表作,继而深入了解的则是他的两集(24首)钢琴(《前奏曲》。尽管我还没将瓦尔特·吉泽金、维纳·哈  相似文献   

6.
有七十一年历史的世界权威唱片杂志《留声机》(Gramophone)目前结束了1994年度优秀唱片的评奖工作并在其11月号上公布了评奖结果。钢琴大师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Krystian Zimer-man)弹奏的德彪西的《前奏曲集》荣获“今年唱片”(Record of the year)的最高荣誉,其他各类体裁音乐的唱片也都评出了第一名。  相似文献   

7.
碟情速报     
《现代音响技术》2013,(11):123-124
Star Trek:Into Darkness(星际迷航12:暗黑无界) 由J.J.阿布拉姆斯执导的新版“星际迷航”系列好评不断,考虑到剧情的连贯性,我们没有按照外界普遍使用的“第二集”序列,而是与老版本联系起来,使用第12集作为其序列数。当然,本片延续了新版的“前传”叙事,所以,硬要说是第二集也不算错。  相似文献   

8.
张烁 《高保真音响》2012,(7):107-110
只要对西方音乐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开创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鼻祖,在他并不长的生命岁月中,为人们留下了诸多音乐杰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更关键的是他们其中所蕴含的作曲技法直接预示着二十世纪对于传统手法的彻底摒弃。德彪西的作品每一首都犹如花瓶般精致,细数起来数量也太多,我们这里只讨论他的管弦乐作品,因为管弦乐最能够体现出色彩的变化,这也是“印象主义”的核心。德彪西最为著名的管弦乐作品有四部,分别是《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年)、《夜曲》(1899年),《大海》(1905年)和《意象集》(1912年),下面我们分别来说。  相似文献   

9.
CD 藏家快评     
片名:肖邦、德彪西、勃拉姆 斯等人的夜曲辑 片号:EMI 7243 5 73008 2 录音出版:1998年,DDD ADD 片长:77′46″ 过去听的“夜曲”类唱片多是肖邦等作曲家的“专利”。这张EMI的最新夜曲集除肖邦外,还收录了贝多芬、德彪西、勃拉姆斯、舒曼、门德尔松以及萨蒂的多首“夜曲”,  相似文献   

10.
CD藏家快评     
我始终认为,将古典音乐流行化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尽管过去出过的“电子贝多芬”CD曾遭到正统乐人的贬责。要知道,我们好多乐迷都是先从古典音乐中那些美妙绝伦的旋律中得到艺术启蒙的!古典名牌Decca公司推出的这款“与众不同的前奏曲”,也算是这样的尝试吧?碟中一共收录了11首属于古典音乐体裁的前奏曲,计有巴赫的第一号大提琴组曲的前奏曲和两首键盘曲的前奏曲;肖邦的B小调  相似文献   

11.
张爱和 《视听技术》2008,(8):102-102
这款“卡拉扬年”出版的纪念影碟,由两张DVD构成。DVD1上,前面是著名序曲选,包括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与“埃格蒙特序曲”、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瓦格纳的“汤豪舍序曲”,以及韦伯的“自由射手序曲”。后面则是德彪西的管弦乐交响素描《大海》。第二张DVD上,前面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后面是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组曲之二。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热爱钢琴艺术的爱乐者来说,肖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是非常突出和崇高的。回观整个西方音乐,有三位旋律大师站在十分醒目的位置,这就是莫扎特、肖邦和柴科夫斯基。作为浪漫派艺术顶盛时期的肖邦钢琴作品,每一种乐曲形式都堪称划时代的杰作:圆舞曲、前奏曲、练习曲、玛祖卡、波洛涅兹、叙事曲、谐虐曲、奏鸣曲、即兴曲、  相似文献   

13.
毛羽 《高保真音响》2012,(8):114-115
人生就是这样。常因精力有限而与一些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同样.如果不是因为学习单簧管.我可能也不会有幸接触德彪西的《单簧管狂想曲》.而对他的印象也仅停留在《牧神午后前奏曲》等众所周知的名作上。  相似文献   

14.
张烁 《高保真音响》2012,(9):108-109
牛牛是世界钢琴乐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他似乎“早熟”得令人吃惊——2007年签约EMI,推出首张专辑《莫扎特奏鸣曲》,12岁录制肖邦全套钢琴练习曲,现在又推出了第三张专辑《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平心而论这些成就对于一个未满15岁的少年而言,的确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很多钢琴大师终其一生也不敢触碰“肖练”中的一首或者某几首.  相似文献   

15.
对德彪西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文学而不是音乐,他曾宣称:"法兰西音乐是清澈、雅致、简朴与自然的表露.法兰西音乐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使人愉快."于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不久就以它纤细而带有装饰性的美,它刺激感官的音色,它典雅精美的和声而独树一格,而其中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是他最著名的管弦乐曲.  相似文献   

16.
独辟蹊径的钢琴前奏曲 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最初的学习与创作自然未脱离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然而,19世纪末,日趋衰落的艺术潮流迫切地呼唤着新的创作形式来开辟20世纪先河。尽管以瓦格纳、柴科夫斯基、马勒、圣桑、拉赫玛尼诺夫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还在放射着绚丽的光彩,但怎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浪漫主义阵营里已逐渐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各种新的艺术倾向也逐步抬头。  相似文献   

17.
5.肖邦的《马祖卡舞曲》、《前奏曲》、《G小调叙事曲》、《降B小调谐谑曲》/米凯兰杰利477 7563 8/2009 这是一张米凯兰杰利独特而完美的肖邦作品演录,曲目较杂,包括发人深省的10首《马祖卡舞曲》、《前奏曲》(Op.45)、《G小调叙事曲》(Op.23)以及出人意料的《降B小调谐谑曲》(Op.31)。世界级的意大利钢琴泰斗米凯兰杰利绝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  相似文献   

18.
王纪宴 《高保真音响》2012,(11):114-117
天才会永远向我们展示新的地平线一这是作曲家舒曼向他的同时代人介绍肖邦的12首钢琴练习曲(作品第25号)时所写的。170年后的今天.听郎朗在柏林录制的最新肖邦音乐专辑中演奏这12首练习曲以及其他作品,最强烈的感受恰如舒曼所言。  相似文献   

19.
在宣传和弘扬两班牙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法国作曲家们是功不可没的。重要的是应该提到德彪西,他不仅将当时的法国音乐带人印象主义时代,还将印象流派的理念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他笔下的西班牙的“民俗风情与舞蹈音画”之中。当然这一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伊比利亚半岛同样也给予德彪西以极大而莫名  相似文献   

20.
“肖邦的练习曲一出,就没有可增益的东西了”著名乐评家哈洛德,勋伯格(Harold C,Schonberg)在他的《不朽的钢琴家》中如是说。的确,是肖邦将练习曲这一体裁从“幕后”带到“台前”,让它成为音乐会的常用曲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