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秦军胜 《中州煤炭》2008,(1):35-36,44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矿井胶带输送机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该系统设置了2个就地控制站、1个集中控制站和1个远程监控主站,建立了RS-485、PROFIBUS和以太网3个层次的通讯网络,实现了对胶带输送机的就地、集中、远程监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现场操作人员,提高了安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姬凯  徐明  钱丽  陈嘉福  华斌 《现代矿业》2010,26(2):129-131
针对2300XP电铲特点,设计了一套基于PLC的数字化电气系统,详细介绍了改造方案,并给出了控制方式。对进口模拟系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获得成功,全数字式电气系统改善了控制精度,提高了可靠性,减低了维修成本,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新系统在德兴铜矿实践运行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研制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的必要性,详细论述了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设计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其结构形式,设计了四轮驱动装置,以设计实例分析了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并介绍了所研制的井下探险救援机器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理论和认识的提高,新疆油田公司根据新的勘探思路,在以前完钻井的基础上,利用原有井眼进行加深,达到了勘探目的,加快了勘探速度,节约了勘探资金.本井介绍了滴102小井眼加深井的施工工艺,针对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应用,解决了施工难题,提高了钻井速度,降低了钻井成本,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引黄灌区水利工程泥沙淤积治理水平,实现水利下游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调查了引起泥沙淤积的现实情况,并分析了其内在的形成因素,结合当地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引黄工程泥沙淤积治理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建设治理模式,通过最终的效益,进一步明确了该治理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淤泥治理方式内部收益率达到了17%,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4,这种治理方式有效解决了研究地区水利泥沙淤积情况,促进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利下游地区粮食产量提高了72.73%,人均耕地加了45%,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陷落柱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工作面强行通过陷落柱的可行性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工作面搬家工作量,节约了费用,最大限度保证了工作面连续推进,实现了高效开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为以后开采过程中揭露陷落柱和强行通过陷落柱问题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开了     
花开了,它把自己自然分成两瓣,一瓣开满了善良,一瓣开满了丑恶。 花开了,它把自己自然分成两瓣一瓣开满了懒惰,一瓣开满了勤劳。 花开了,它把自己自然分成两瓣,一瓣开满了牛郎织女般的分离,一瓣开满了中秋满月般的团聚。 花开了,它把自己自然分成两瓣,一瓣开满了豺狼的贪婪,一瓣开满了春蚕的;}士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氧化铝赤泥中铁的含量,介绍了采用高梯度磁选机对高铁赤泥进行的可选性研究情况,得到了合格的铁精粉,减少了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晓明矿选煤厂通过对跳汰分选设备及辅助系统的技术改造,完善了选煤工艺环节,灵活了生产系统,创出了名牌产品,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了选煤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池填法筑坝工艺在武山铜矿的成功应用,提高了尾矿库的调洪高度,使干滩滩顶平整,增长了干滩距离,减少了回水吸浑次数,确保了回水的质量,提高了回水复用率,保障了尾矿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硅藻土吸附废水中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硅藻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硅藻土的改性方法和对染料的吸附容量,分析了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硅藻土吸附染料的机理和吸附等温式进行了总结,吸附机理主要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一般符合Langmuir等温式或Freundlich等温式.最后对硅藻土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及事故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尾矿库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闭库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级,并对导致危险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尾矿库安全管理中的重点管理的对象,提出了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尾矿资源化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尾矿资源化的条件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的新成就 ,分析了我国尾矿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IntroductionTheinsitucomposites based on copper alloy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sbeen developed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high field magnets,where the tensile strengths in excess of1GPaand electric conductivity above50%IACS(International Annealed Copper Standard)are required[1-5].TheCu alloys included essentially two types:one is the alloy system of Cu with face-centered-cubic(fcc)ele-ments such as Ag,another is the alloy systemof Cu with body-centered-cubic(b…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效,不同沉积类型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不清,制约了四川盆地页岩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选取四川盆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自流井组陆相页岩TOC>1%的富有机质页岩样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压压汞结合的方法,了解了不同沉积类型页岩孔隙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主要发育有机质孔和黄铁矿晶间孔,有机质孔多呈圆形、椭圆形,黄铁矿晶间孔形态不一,以大于100 nm的孔隙为主;自流井组陆相页岩主要以原生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多呈狭缝形、楔形,孔径主要集中在<15 nm区间内;龙潭组海陆过渡相页岩主要发育微裂缝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多呈狭缝形,孔隙主要集中在30~120 nm和250~1 300 nm两个区间。有机质和矿物组成的原始差异以及在页岩沉积埋藏过程中热演化和成岩演化的不同是孔隙结构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对非饱和岩土材料的固流转换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一个非饱和岩土材料固流转化模型。该模型由一个水力耦合弹塑性模型、一个宾汉黏性模型和一个固流转化准则组成,它可以在统一框架内描述非饱和岩土破材料坏前后的固流力学性质。与此同时,还基于拉格朗日积分点有限元法(FEMLIP)提出求解水力耦合问题的方法,并采用平衡方程和连续方程,将固流转化模型植入一个FEMLIP数值软件中。为了精确处理非饱和岩土问题,该模型还引入了毕肖普有效应力及水分特征曲线。最后,通过模拟一个启发式渗流实验,定性地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准确的物理参数,使用FEMLIP方法和该固流转化模型对真实泥石流进行分析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武汉市中自小区楼房爆破中的一栋九层框架结构进行爆破拆除数值模拟分析,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运用整体式建模对九层框架小高宽比结构采用三角形切口和梯形切口2种切口模式进行对比,3个爆区通过瞬间删除单元模拟爆破拆除柱子,得到框架拆除爆破的爆堆高度、前冲距离、后坐距离。对比分析2种切口形式爆破,小高宽比结构使用梯形切口能够得到更好的模拟结果。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相吻合,可为类似拆除爆破提供数值模拟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s of the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including the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the cold deformation and the intermediate annealing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u-10Ag alloy in situ composit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cast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cold deformation and intermediate annealing process were observed. The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 an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determined. A two-stage strain strengthening effect for the Cu-10Ag alloy in situ filamentary composite was observ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TS and conductivity were discussed. The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in the range of 10-1000 K/s cooling rates and the intermediate heat treatment showed obviously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n the Cu-10Ag alloy in situ filamentary composite. The typical properties of the Cu-Ag alloy in situ filamentary composites through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we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华蓥山北段处于四川前陆盆地东部隆后沉积区,笔者根据钻孔岩芯、野外露头、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金刚矿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岩系的岩石类型、沉积环境以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从下到上划分为7段,须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二、四、六段为砂岩段,共识别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等5种岩石类型,区内主要发育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物源主要来自江南古陆。构造作用、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该区聚煤作用,经历了3次逆冲推覆作用、2次推覆后静止期及最终构造稳定的均衡回弹期,煤层主要形成于推覆后的静止期(须三段和须五段)和均衡回弹期(须七段),四川盆地东部聚煤作用有自西向东、自下而上逐步增强的趋势,华蓥山北段则成为晚三叠世末重要富煤区,可采煤层主要赋存在须五段和须七段,须五段聚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作用相对较差,须七段聚煤环境主要为曲流河泛滥盆地,聚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钻机卡盘2种增力机构—斜面式和连杆式増力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ADAMS中建立了2种増力机构虚拟样机,并对2种増力机构的夹持效果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得到关键量参数及其变化曲线,依据仿真结果分析出2种机构传动特点,为钻机卡盘増力机构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