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产ε-聚赖氨酸白色链霉菌的复合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本实验以白色链霉菌SA为出发菌株,采取紫外照射复合氯化锂(15W,25s,0.5%LiCl)诱变选育及0.025mol/L亚硝酸诱变选育,得到一株具有遗传标记AEC的抗性突变高产菌株UN2-71,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1.64g/L,较出发菌株提高57.7%。   相似文献   

3.
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纤维素酶高产菌株CMC酶活力提高了58.7%,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0.6%,而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发酵生产那西肽的强度,对1株已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那西肽的菌株11-27进行了恒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并对最终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应用。首先,根据那西肽的分子特征,建立了以FeCl3为络合显色剂的多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应用ARTP诱变方法对菌株11-27进行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了1株高产突变菌株22-3B6,其那西肽的效价相对出发菌株11-27提高了13.7%。对高产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后,在50 m3工业生产罐上对最优菌株进行了16个批次的发酵验证,结果表明诱变菌株22-3B6生产那西肽的平均效价较对照菌株提高了10.1%。该文所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能简单、快速地获得高产突变菌株,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那西肽的工业化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绿色木霉13010为出发菌株,利用诱变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绿色木霉GL13010。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亚硝酸钠诱变因子对绿色木霉13010菌体细胞的致死作用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都与诱变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在协同诱变条件下,多轮反复诱变绿色木霉13010后,菌株的酶活力有大幅提高,最终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活力单位提高了70.63%的菌株-GL13010。  相似文献   

6.
利用黑曲霉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酶能力提高1.61倍,而且产酶件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1株具有高产木二糖的产木聚糖酶马特链霉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具有高产木二糖的产木聚糖酶马特链霉菌进行了鉴定。从土壤中新分离得到1株具有产木聚糖酶活性的链霉菌sp.67,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面的鉴定。PCR扩增得到其16s rDNA序列为1481 bp,通过在NCBI上BLAST比对,并运用ClustalX 1.8和MEGA 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sp.67与S.matensis AB 184221菌株同源性为99.52%。结合与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一致,初步鉴定sp.67为马特链霉菌(Streptomyces matensis)。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水解碱处理棉籽饼的主要产物为木二糖,在生产高纯度木二糖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伟  范志诚  刘艳华 《食品科学》2010,31(23):224-227
采用带水循环冷却装置的微波设备,对紫红曲(Monascus purpureus)进行诱变处理,研究微波辐照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红曲霉菌的致死规律和突变规律,获得微波功率和时间的最佳辐照剂量,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500W、辐照时间80s 时,得到突变株W5S8,液态发酵产橙色素色价为16.38U/mL,较原始菌株橙色素色价10.26U/mL 提高了59.62%,连续遗传5 代,产色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产克拉维酸的棒状链霉菌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B7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采用琼脂块法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选育出2株甘油耐受性正向突变株S.clavuligerus B71—14和S.clavuligerus B71-49,在摇瓶条件下,其克拉维酸产量与出发菌株S.davuligerus B71相比,分别提高了90.6%和88.8%,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青岛胶州湾沿海采集样品,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后获得300株海洋链霉菌,从中检测到一株高产蓝色素的海洋链霉菌M259。本文主要探讨该菌产生的蓝色素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该蓝色素对八株受试菌无抑菌活性,在5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水溶性好,光热稳定性强,而且具有耐糖、耐还原性,酸性条件下为红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对大部分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稳定,经急性毒理实验证实为实际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11.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HJC-7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菌株HJC-79被鉴定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渣、麸皮和Mandels营养盐液的添加量分别为2%、9%、89%;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3 ℃,初始pH值为4,接种量9.0%,发酵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聚糖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分别为2.22 U/mL、1.93 U/mL、1.53 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125.55%、76.37%和172.47%。  相似文献   

12.
从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山脉附近筛选得到了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G1,经形态观察与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该菌株在30 ℃、pH 7的初始条件下培养76 h后产酶量达到最高,酶活力为0.3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B. licheniformis G1所产纤维素酶的分子质量约为65 ku,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 ℃,在30~60 ℃范围内保持50%以上的活力;其最适反应pH为6.0,在pH 5.0~6.0范围内保持95%左右的酶活力;此外,Mn2+对其纤维素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u2+、Mg2+、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该酶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乙醇-CMC-Na平板初筛,经摇瓶发酵复筛,从谷酒成熟酒醪中筛选获得1株耐酒精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细菌Lys-1249。经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 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经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表明该菌株在麸皮2.0%,蛋白胨0.6%,K2HPO4 0.1%,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2%,MnSO4 0.01%,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37 ℃,发酵周期48 h的条件下,其耐酒精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58.54 U/mL。该菌株在6.0%vol乙醇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活性可保持65.95%。  相似文献   

14.
从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琼斯氏菌属(Jonesia quinghaiensis sp.)。在25 ℃、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产酶量培养45 h达到最大值,发酵液酶活力为0.3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维素酶最适反应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5 ℃,在30~40 ℃的范围内保持60%以上的活性。金属离子Mn2+、Co2+和Cu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2+具有显著的促进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绿色木霉进行了硫酸二乙脂(DES)诱变和微波诱变,结果表明,经硫酸二乙脂诱变得到DES8菌株FPA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7.67%,该菌株进行微波诱变得到WB8菌株FPA酶活力比DES8菌株提高了14.88%.与出发菌株相比,WB8菌株FPA酶活力提高了46.67%,CMC酶活力提高了42.37%.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从沂蒙地区灌木枯枝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x NS90).该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阻遏剂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对菌株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生长的生物量随发酵培养基中甘油、葡萄糖、纤维二糖的浓度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分别含0.6%的甘油或0.4%葡萄糖时,菌株的相应发酵产酶活力较高,葡萄糖的浓度达2%时,菌株发酵产酶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纤维二糖浓度对菌株发酵产酶没有明显的影响.实验采用紫外和微波对筛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在含一定浓度阻遏剂的分离培养基上进行修复筛选,对选育出突变菌株的显微形态、抗阻遏性能和发酵产酶能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照射90s,微波辐射60s,结合2%葡萄糖平板修复选育,筛选到的突变株在生长过程中,菌落由黄色逐渐变为绿色,呈现黄色孢子,相对于出发菌株其抗阻遏性能明显提高,摇瓶发酵产CMCA和FPA酶活分别提高了41.0%和44.95%.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产纤维素酶菌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西生产豆渣菌的作坊采样,检测到一株分解纤维素的真菌(MC1),分离纯化后,再利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可鉴定为面包串珠霉(MoniliasitophilaMont.)。摇床发酵产酶实验表明,在30℃、160r/min的条件下摇瓶培养6d后,其所产纤维素酶系中的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的CMC酶活为4119U/mL,以微晶纤维素为底物的C1酶活为6833U/mL,以水杨素为底物的βG酶活为451U/mL。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纤维素酶产生菌YZB46的产酶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YZB46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源为1.5%麸皮,氮源为0.6%黄豆粉,无机盐为0.1%MgSO4和0.4%KH2PO4;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发酵液初始pH 5.0,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72 h,在此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菌株YZB46的产酶活力达37.75 U/mL,是优化前的2.21倍。  相似文献   

19.
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腐朽的玉米秸秆上及土壤中筛选出了1株维素酶高产菌株HY-07,并以玉米芯和麸皮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该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佳产酶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料量6g,玉米芯麸皮为1114,固液比 10.8,吐温-80添加量为0.2%,K2HPO4含量0.05%,MgSO4·7H2O含量0.025%,(NH4)2SO4含量1%,pH值自然,30℃恒温培养7d,其酶活力达到674.44U/g,比初始增加了50.8%.  相似文献   

20.
该实验分离鉴定了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探究其产酶条件。 采用3种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 经菌落形态观察、16S rRNA基 因序列分析菌株在系统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西岭山原始森林保护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产纤 维素酶细菌菌株,鉴定为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其最适产酶条件:碳源为麦麸,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接种量为2% (V/V),初始pH值为7,产酶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酶活最高可达2.76 U/mL。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在pH5.0、温度60 ℃条件下CMCase 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