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于采掘接续紧张的矿井,沿空留巷技术不仅能缩短巷道准备周期,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掘进率.介绍了采用锚梁网索及浇筑混凝土墙体联合支护的最新方法,在普通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实施的沿空留巷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矿井接替紧张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巷道围岩压力,沿空留巷支护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马传广 《中州煤炭》2020,(1):165-168,177
为缓解矿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巷道围岩压力,沿空留巷支护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贺西煤矿为提高煤炭回收率、降低巷道开掘成本,以3412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柔膜混凝土充填沿空留巷方案,开发了柔膜混凝土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对3412工作面运输巷顶板和回采侧巷帮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加强支护,采空区侧巷旁采用柔膜混凝土充填墙体+预留高强锚栓加强支护,巷内采用高阻力单体支柱进行临时加强支护。技术应用后,实现了3412工作面运输巷留巷围岩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济宁二号煤矿深部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深度大、工作面搬家频繁、采掘接续紧张、工作面孤岛开采等问题,研究了沿空留巷顶板运动规律,采用以巷旁充填早强混凝土为主体的沿空留巷技术,对沿空留巷巷旁混凝土墙受力与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巷旁支护参数和顶板锚固加强支护进行了设计.在93上02工作面运输巷中采用该技术沿空留巷870 m,混凝土墙墙体稳定;93上03工作面轨道巷沿空留巷后,矿压观测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变形小于煤柱护巷,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孔明  惠兴田 《煤炭技术》2014,(9):140-142
通过分析华晋沙曲煤矿已完成24207采区采用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结合相邻24208回采区地质条件及原有掘进的巷道现存状况,对24208回采区提出了锚柱网预支撑袋铸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并进行了支护试验和矿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锚柱网预支撑袋铸混凝土隔墙支护技术,巷旁预支撑构件HT锚柱早期及时切顶卸压能够在留巷过程中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提高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优化了沿空留巷支护结构、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可供类似条件沿空留巷支护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康城煤矿127采区沿空留巷煤层地质条件,基于应力集中区向深部转移、应力分布均匀、提高巷道围岩支护的强度思想,优化了巷内支护、巷旁支护及煤帮加固支护结构和支护参数,提出了锚网索加木柱联合支护技术加强巷旁支护和巷内支护,并进行了支护试验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应用锚网索加密集木柱联合支护技术,巷道在留巷及复用期间,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能够逐渐趋于稳定,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提高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保证工作面正常回采,可供类似条件沿空留巷支护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监测内容、监测仪器及方法。榆家梁煤矿43308沿空留巷工作面巷内采用锚网索支护,巷旁采用柔模混凝土墙支护,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60 mm,墙体最大应力10 MPa,单体滞后临时支护长度100 m,围岩活动在巷道后方180 m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矿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深部松软顶底板中厚煤层综采的沿空留巷围岩采动应力分布及沿空留巷矿压规律、顶板运动规律及顶板控制方法,确定巷旁支护方式;采用自移、可调混凝土墙体成型模盒,自移护墙掩体支架支护采空区侧等技术,实现墙体充填浇灌和支护随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自行移动,墙体高度随采高自行变化;通过泵送早强混凝土试验研究,研制既有流动性、又有早强性的泵送早强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管路泵送和混凝土墙的早强承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辛安矿煤炭回收率及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在11212-2煤柱工作面运料巷实施沿空留巷,采用“堆喷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留巷长度770 m,超前切顶卸压+补强锚索+堆喷巷旁墙体联合支护。堆喷工艺是一种新型构筑混凝土墙体的方法,将砂石料、水泥、JCT-1喷射混凝土外加剂在潮湿状态下按一定比例搅拌后进行喷射成墙体,堆喷混凝土巷旁墙体发挥隔离采空区和支撑巷道顶板的作用,可对留巷顶板及时提供高强支撑。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成巷效果较好,实现了安全高效、巷旁沿空留巷的目的,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以某深部高应力环境下矿井的沿空留巷为背景,在前期锚、网、索联合基本支护及超前补强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柔性模板构筑沿空留巷的混凝土墙.利用先柔后刚的巷旁支护特点,有效控制了深部高应力沿空留巷的围岩剧烈变形.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最大顶板下沉量411 m m,最大底臌量1486 m m,最大帮臌量616 m m,消除了周期性压力...  相似文献   

13.
刘加秋 《煤矿安全》2008,39(6):87-88
介绍梨树煤矿七井深部层采区33/西三巷沿空留巷,采用锚网、钢带、锚索、摩擦柱联合支护,取得较成功效果的实践经验。与木棚支护比较,支护成本明显降低,留巷顶板实现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介绍了我国沿空留巷巷内和巷旁支护形式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护设计思路不合理、巷内支护多属于被动支护、巷旁支护存在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适应、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并提出了将沿空留巷技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采用锚网索支护作为沿空留巷内基本支护等发展沿空留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2016,(7):16-19
为了解决煤层致密、裂隙不发育,难以抽采瓦斯,缓解突出煤层衔接紧张、风量紧张、防突压力大的被动局面,基于阳煤新元公司3号煤3414综采工作面柔模混凝土快速沿空留巷的工程实践,采用了经验法计算沿空留巷围岩压力与现场实践观察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矿井沿空留巷支护形式,巷旁采用柔模混凝土墙支护,辅助进风巷的回风侧采用单体支柱+π型梁滞后支护。实践表明深部酥软煤层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的应用技术合理、沿空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关健层理论分析了控制综采沿空留巷围岩稳定的关健支护技术,针对朱庄矿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沿空留巷巷道支护设计和现场试验研究.实践表明,锚梁网索联合支护在综采沿空留巷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沿空留巷技术在较大采高工作面的运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我国沿空留巷巷内和巷旁支护形式及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了沿空留巷的适用条件,指出了我国沿空留巷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护设计思路不合理、巷内支护多属于被动支护、巷旁支护存在力学性能与沿空留巷围岩变形不适应、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并提出了将沿空留巷技术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采用锚网索支护作为沿空留巷内基本支护等发展沿空留巷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司晓鹏 《煤》2023,(5):1-5+21
为了提高煤炭采出率,提高沿空留巷的稳定性,以成庄煤矿为例,将柔模支护技术应用到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中。通过沿空留巷断面、巷旁支护参数,对柔模支护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设计,结合沿空留巷压力对墙体承载力和抗滑稳定性验算,对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柔模支护技术,墙体的承载力大于沿空留巷压力,并且墙体的抗滑稳定性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该技术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沿空留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采出,减少了区段煤柱损失,缓解了采掘接续紧张的局面。在深入研究对比当前各种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即采用钢管混凝土墩柱与锚杆(索)网联合支护作为沿空留巷支护手段。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支护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安全程度高,留巷成本低的优点,满足了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的要求,实现了矿井无煤柱开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王楼煤矿11307工作面上巷为工程研究背景,巷内采用锚网、钢梯、索护联合支护,支柱配合长钢梁支护,巷旁利用充填柔模袋和预埋管件方法,采用CDKS高水材料和C40混凝土混合料向空管内灌注形成钢管混凝土墩柱,以控制巷道变形。矿压观测结果表明,该沿空留巷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留巷的稳定性,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承载能力高、沿空留巷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