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论述了城市改造与更新的重要性。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的对照,以及对深圳工业区改造的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城市改造工作应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体系,在城市布局合理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
3.
4.
一、危旧房改造的现实意义一座城市全靠新建楼房实现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是很不现实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每年均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拨出三分之一的纤费投入旧房改造,他们始终未忘却对旧房屋的改造与利用.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而取得更大的使用价值。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6.
7.
国际大都市在国际上更常用的称谓是“世界城市”(WorldCity)[1]或“全球城市”(GlobalCity)[2],也有称“国际城市”的。尽管学术界对以上这些术语下有不同的定义,但它们都属于城市职能范畴的概念并没有什么争议,即指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它们处在全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 上海在二次大战以前是远东的金融中心,有过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辉煌历史。从那以后, 上海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后了。直到1990年,以开发浦东新区为契机,上海开始了重新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历程,制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套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数千年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尤其是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沈阳等古都的规划形式和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11.
12.
建国50多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 ,我国城市的发展为世界瞩目。全国城市从1949年的69个 ,发展到如今668个 ,其中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已有11个 ;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 ,上升到31 % ;在城市的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迄今为止 ,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 ,我国尚无一座城市堪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市“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 ,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框架。本文试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北京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指导思想 ,以及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旧住宅区相对于新建住宅区来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当属必然。本结合同济新村的改造案例,谈一下上海同质人群的旧区改造。 相似文献
15.
16.
上世纪9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为了迅速改变城市的落后面貌,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力度进行城市建设,尤其是县级政府,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扮靓自己的城市。然而当我们走访这些小城市的时候,面对应接不遐而又曾相识的城市风景.非但不兴致盎然,反而感到疲惫和倦怠。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刚刚勃发生机的小城市没有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民的生活习俗.而是盲目追风,搞出的城市住宅建筑百幢一面.千篇一律。这种趋同化的城建思维实际上是对现代建筑的误解,是对物质技术的一种社会化错觉,从而导致丧失了自己城市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景,难免使人们对这种趋同化的城市建设感到厌恶。 相似文献
17.
18.
为实现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厦门必须建成区域性的交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制造业中心和科技教育信息中心。本文结合厦门市的历史形成和发展特点,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审时度势,探讨了厦门市在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上所应达到的高度,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及需要做出的调整和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能吸取各民族文化之精华,在交流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历史的脚步,就要迈向对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在运动、发展、前进。我们只有在保持本民族固有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成果,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续放出灿烂的光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