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民达 《造纸信息》2007,(11):61-61
为认真贯彻商务部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促进造纸行业废纸资源更好地回收利用,江苏省造纸行业协会于2007年10月19日在无锡市召开"江苏省废纸回收利用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内造纸企业、废纸回收企业,特邀上海、浙江、安徽废纸回收企业领导、代表,共计60多人。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是现代社会各行业重要环节,造纸行业逐步向绿色环保化转型升级,与造纸行业融合能够影响到其经济发展、资源整合及环境保护策略。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构建对废纸回收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对造纸产业综合废纸回收供应链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废纸回收供应链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概念,设计出废纸回收供应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架购。最后,以我国一个废纸回收企业的供应链运作过程为例,说明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废纸回收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应用,同时也验证了该体系结构的应用合理性了。为我国造纸行业开展废纸回收与资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住友商社扩大作为箱纸板原料的废纸回收业务,计划2007年内将下属的回收设施数增加30%,业务量提高20%,与回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资本合作正在商谈之中。住友商社在箱纸板业务方面与日本制纸、Rengo等公司有协作关系。由于亚洲方面的需求高涨,使废纸的价格持续居高不下,扩大业务量是为了能给日本制纸、Rengo等公司提供稳定的货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纸分会组织的"2019年度回收纸企业经营状况调查"已经结束,本年度有100余家企业参与调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废纸分会认真分析研究编制了《2019中国回收纸行业发展报告》,并根据各个企业年度经营情况排定了"2019年回收纸行业二十强企业榜单"。  相似文献   

5.
柯平 《广东印刷》1998,(4):54-55
世界废纸的平均回收率达37%。而我国废纸回收率只有15%,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本文就废纸回收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纸包装产品是以其重量轻、使用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利用,同时纸包装废弃物也增多。因此回收再利用包装废弃物成为国际、国内一个热门的课题。回收废纸既是环境卫生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6.
《纸和造纸》2006,25(B06):101-102
多大型专用卡,而黄纸袋里面装的就是废纸品,应该说,美国的每个州和每个城市的管理部门都是在想方设法立下许多规矩并更多的便利条件,以利于废纸品的回收与再利用,因此美国成为世界上出口废纸最多的国家之一。1995年全美废纸回收就达到了3600万t,其中有1000多万t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纸浆和纸板生产国,也是消费大国,美国大力提倡回收利用废纸,促进企业用废纸生产纸板及包装材料。如美国stone容器公司用废纸生产出cordeck瓦楞平板,用于商品的包装运输;R-Tech公司生产的E-cubes包装材料,是用回收废纸制成的,加入填充物后可包装易碎物品,与泡沫塑料相比,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可回收,可生物降解,无毒。  相似文献   

7.
吴仲文 《纸和造纸》2007,26(4):87-88
6年间,我国废纸进口量增长了近9倍,但我国的废纸回收利用率却仅为30%左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泰格林纸集团董事长王祥等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废纸回收利用,尽快出台废纸回收利用标准,推进造纸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表2中列出了近20年来,CEPI造纸行业的变化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CEPI成员国的造纸行业不管是制浆厂还是纸及纸板生产企业数量都是呈下降趋势,但纸浆、纸及纸板产量相对稳定,或者说是下降幅度不大,这说明欧洲CEPI成员国造纸行业集中度提高。从废纸回收量和废纸利用量两个数据看,欧洲废纸利用情况逐年提高,目前已基本达到废纸回收和利用率的顶峰。生物质在总燃油消耗量中的比重也是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纸和造纸》2007,26(B06):19-19
本刊讯 泰格林纸集团在全国造纸行业率先建立遍布全国的废纸回收网络.目前回收国内废纸已占据了企业原料的55%以上。“泰格林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每年要利用30万t以上的废纸造纸.相当于1年节约木材90万m^3,少砍伐510万棵大树,节约标准煤36万t。”  相似文献   

10.
钟炎生 《中华纸业》2007,28(11):98-98
报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废纸利用与回收研讨会上获悉,江苏5o多家造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废纸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王岩 《国际造纸》2013,(6):76-76
第二届中国国际废纸利用大会于2013年11月6—7日在杭州举行。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浙江造纸协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和废纸回收、利用企业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欧阳宣 《印刷技术》2008,(16):18-21
废纸回收利用行业一直面临废纸附加值低,回收周期长、加工工序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如何高效率地利用废纸、提升其附加值,甚至将其变为高档产品、生产环保型包装,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多年来,世界各国为此做了许多研究和试验,但都没有找到较好的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废纸加工利用技术——高档“纸浮雕”产品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5-7日,由博闻锐思商务咨询有限公司(RISI)、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纸业联讯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废纸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会长蒋省三,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旭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建忠,国际回收局纸张分会主席Ranjit Singh Baxi,美国Moore &Association公司主席Bill Moore,日本造纸协会顾问小仓正恒,日本古纸再生促进中心常务理事木村重则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废纸回收商、贸易商、打包厂、以废纸为原料的纸厂高层领导,海外废纸协会代表以及废纸行业分析师等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纸和造纸》2008,27(1):78-78
江苏省50多家造纸企业近日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废纸回收再利用。 2006年汀苏废纸总用量为409万t,2007年将达到580万t。为提高江苏省废纸回收率,江苏省纸联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等50多家造纸企业将建立覆盖全省的废纸回收网络,在信息共享、价格协调、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作用,形成废纸回收与造纸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再谈废纸回收和废纸进口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顾民达 《中华纸业》2003,24(5):17-19
阐述了中国回收利用废纸和进口国外废纸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对进口废纸的政策和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进口废纸受限、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的压力下,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废纸回收供应链数据中心,提升企业废纸回收数据处理能力、企业运营经济效益成为造纸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当务之急。简述了中国废纸回收与利用现状,分析了废纸回收与利用所具有的价值,重点建立了废纸回收供应链云计算数据中心架构,对其基础架构、技术架构、存储架构和安全架构进行设计。并通过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应用实例,说明其在废纸回收供应链运作中的应用流程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刘克 《中华纸业》2012,(15):10-15,6
利用废纸造纸是实现纸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加快建立、健全国内废纸回收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培育大型回收企业,探索国内废纸回收利用发展模式,规范废纸回收行为,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国内废纸有效供给水平,是解决我国造纸工业原料严重短缺的重要途径。江苏纸联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福建轻纺》2007,(5):31-31
我国废纸回收利用率偏低,且没有形成严格的废纸回收细分体系,造成废纸回收的巨大浪费.据黄埔海关统计,2005年前3季度,仅广东口岸累计进口废纸403万t,价值6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0.4%和45.2%.这些数据颇具代表性地说明,我国废纸进口正在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9.
正废纸回收利用行业是一个绿色、可持续的行业,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共赢的产业链,规范废纸供应,改变交易模式,建立健全废纸分类标准,完善回收体系,加强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提高我国废纸回收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多方共赢。同时,重视拓展国外废纸来源渠道,加强对进口废纸的监管,改善环境,提高进口废纸的质量,以实现我国造纸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一是污染治理,二是原料资源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和良好业绩,但关系产业命脉的原料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  相似文献   

20.
唐艳菊 《中华纸业》2014,(21):22-24
“无论从宏观政策导向还是市场消费需求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废纸回收利用行业都将呈持续发展状态。因此,改变目前废纸行业分散混乱的行业秩序,规范废纸回收利用企业经营行为,提高行业规范化和规模化程度,是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