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随着石油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加工工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条件各异的传热工况,使得空冷器的设计更加复杂和差异化。笔者简单介绍了炼油装置中空气冷却器热力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就空气冷却器的热力学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空气冷却器通常都是按夏季空气温度90、95、100°F(32.2、35、37.8℃)进行设计的,但在冬季也可能遇到进口空气温度为10、20、30°F(-12.2、-6.67、-1.1℃)的低温空气。这种低温进口空气将给空冷器的操作带来以下问题:冻结、凝固、结蜡、生成水合物、引起滞流以及与露点时的冷凝、分配不良等有关的障碍,这些因素都可 相似文献
8.
空气冷却器通常都是按夏季空气温度90、95、100°F(32.2、35、37.8℃)进行设计的,但在冬季也可能遇到进口空气温度为10、20、30°F(-12.2、-6.67、-1.1℃)的低温空气。这种低温进口空气将给空冷器的操作带来以下问题:冻结、凝固、结蜡、生成水合物、引起滞流以及与露点时的冷凝、分配不良等有关的障碍,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腐蚀。本文将讨论为消除这些问题而提出的设计方法。炼油厂用空冷器经常会碰到以下一些液体,其凝固点分别为:苯42°F(5.56°℃)、二甲苯55.9°F(13.3℃)、环已烷43.8°F(6.6℃、苯酚105.6°F(40.9℃)、单乙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冷凝传热计算方法为Akers的经验公式和以Nusselt理论为基础演变出的关联式.前者以当量雷诺数划分两段计算,但在雷诺数过低或过高时偏差过大;后者以液膜雷诺数分三段计算,其结果更可信,但计算结果是瞬时值,不能代表平均值.文章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管内含不凝气多组分空气冷却器工艺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该法的特点是先计算管内外膜传热系数、结垢热阻、管材热阻,得到总传热系数,再考虑传质的影响,进行校正,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1.
从翅片管外侧传热系数的通用表达式出发,分析了翅片效率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推导出了翅片热阻的计算式,对空气冷却器管外膜传热系数计算式进行化简,得出了以基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翅片对空气的传热系数计算式,介绍了一组常用的空气冷却器间隙热阻关系图,最终得出了以基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空冷器铝管束的强度计算及其焊接结构的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其制造工艺。该设备在南京炼油厂已投运一年,经标定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苏联化学和石油机器制造部编制,经苏联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并于198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25822-83空气冷却器强度计算的规范和方法”的正式版本已在苏联国内外发行。该标准已由齐鲁石油化工设计院(山东淄博市辛店)栾春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10,(1):44-44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资深专家赖周平、张荣克在总结几十年来研究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基础上,编著了这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实用工具书。包括空气冷却器的总体设计原则、传热和阻力降计算、管束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风机选型计算、空冷器工艺设计方法和步骤、构架的内力分析与计算、百叶窗设计选型、噪声控制、操作维护、现场测试和空冷器最新进展等,在工艺和结构两方面均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本书是迄今为止较为完善的一部空气冷却器专著,可为石化、轻工、电力、冶金等系统空冷器设计和制造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精装,定价118元。《空气冷却器》 相似文献
19.
20.
以电解银为催化剂的甲醇氧化和甲醛吸收两个过程中均需要对介质进行冷却,传统方法为水冷却。经与水冷方法对比,空冷的优越性日趋突出。本文提出在设计中可选取合适的反应器出口温度和吸收塔循环液进出口温度,将空冷器应用于甲醛生产中,对节能环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