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洁 《江苏陶瓷》2012,45(2):58-58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几何形的有"圆珠壶"、"仿古壶"、"四方壶"等;自然仿生型的有"南瓜壶"、"莲蓬壶"、"佛手壶"等;筋纹型壶有"桂花瓣壶"、"菊瓣壶"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共同构成了紫砂艺术园地里蔚然可喜的人文景观。就其使用价值来说,紫砂茶具均得益于优越的材料,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能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  相似文献   

2.
一套"绞泥松竹梅套壶"演绎着自然界的万千风情,更表达着冰清玉洁、傲霜砺雪的精神风貌:竹有节气,松不畏艰险,梅超凡脱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壶因茶而生,茶因水而润。一个"茶"字,道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在草木间。一把壶演绎出最中国的生活方式: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一壶一茶。  相似文献   

3.
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知己",这就是茶和紫砂壶。爱茶的人们喜欢壶,喜欢壶的人更爱茶。  相似文献   

4.
郭占华 《江苏陶瓷》2011,44(3):61-62
"无为茶、自然品、天赐修心与众家,禅茶一味""有型壶、古层砂,地藏神韵乾坤大,道壶百益"远至神农,近至今朝,茶香依旧,壶品万千,承播四方之文明。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到茶的起源,茶树乃茶品类最早的一个物种,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培育与利用茶树,同时原始的茶文化从此诞生。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便提到了野生大茶树。如今更有资料证明,野生大茶树遍布中国  相似文献   

5.
想泡壶好茶,茶是一方面,壶是一方面.按照壶的特性,来调整茶性,用壶到这种境界,好茶也就泡成了.  相似文献   

6.
想泡壶好茶,茶是一方面,壶是一方面。按照壶的特性,来调整茶性,用壶到这种境界,好茶也就泡成了。  相似文献   

7.
想泡壶好茶,茶是一方面,壶是一方面。按照壶的特性,来调整茶性,用壶到这种境界,好茶也就泡成了。  相似文献   

8.
正壶者,为茶而生,因茶而动。潮州手拉壶作为潮州工夫茶的冲罐,正是因潮州工夫茶而生,因潮州工夫茶而动。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演绎,潮州手拉壶渐渐自成一派,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潮州手拉壶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手拉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魂",那是潮州手拉壶艺人赋予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推荐     
<正>蓝丝绒茶壶对很多人而言,热爱生活,爱的就是喉头那口温润的茶。喝茶是种享受,入口的是茶,握在手里却是壶。这只名为"蓝丝绒"的茶壶素雅淡然,在1359℃的高温烧制里一次成型。春风里,泡一壶茶,翻一本书,美好生活就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壶一盖碗,能泡天下茶。"它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太对。买过壶的人,尤其是紫砂壶的人都知道,虽然茶壶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泡茶利器",但在买壶时,卖家总会再三提醒:一把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怕串味,也怕养得不太好。而在买盖碗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它口敞肚圆出汤快,不但能冲泡上百种茶,就连从未接触过茶的新茶客也易于上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向来以造型多变、泥色古雅丰润、功能特殊出众、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而闻名中外的紫砂陶刻更是一门融合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学问如一体的"刀"的艺术,有"字以壶传,壶随字贵"来传颂。所谓的紫砂铭刻,即是在制成的紫砂泥壶上,以刀镌刻正、草、隶、篆、魏碑、汉瓦、古今石索和钟鼎铭文等各体书法,或山水、花卉等国画题材,一方面有着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历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初始,文人品茗赏壶辄有赏茶诗之作。但赏茶诗归赏茶诗,终究只是精神上的契合,尚未能成为壶上艺术。直到元代始有陶刻于紫砂  相似文献   

12.
《彩蝶壶》穿花蝴蝶深深见,半杯茶半杯湖底沙,半句话半首蛾恋花。彩蝶壶以极佳的情境将此壶的意境表现出来,将花与蝶的形象塑造在一壶之中,取意"蝶恋花"的美好。红肥绿瘦娇艳绝,彩蝶翩翩入壶来。  相似文献   

13.
周莉 《江苏陶瓷》2014,(3):73-73
在中国茶史上,古人对精美团茶和奢华茶具的追求已登峰造极。本文以紫砂光货"古韵壶"为例,简述了"古韵壶"的简约美、圆润美及其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14.
范乃军 《佛山陶瓷》2013,(4):52-52,55
"供春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负有盛名。壶身作扁球形,泥质成素色,凹凸不平,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明代文人李渔曾说过:"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为理想的泡茶器皿.的确,宜兴紫砂壶制作精密、比例恰当,嘴攀胥出自然,注茶流畅,不涎水;把手稳当、口盖严密,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故自北宋以来名显历史、誉享中外,已近千年春秋.  相似文献   

16.
宗志军 《佛山陶瓷》2014,(3):50-50,5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  相似文献   

17.
紫砂壶是中国"陶"与"茶"的完美融合,紫砂壶之所以能登上大雅之堂,与它深契民族习性、生活、礼仪和谐融洽是分不开的。"茶韵壶"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壶面脂润尤强、虚实和谐,使整体造型更加雄浑肃穆,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紫砂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因最贴近寻常百姓,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藏品.紫砂壶从最初的实用品,经历代能工巧匠的精心创造,成为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紫砂壶通人之性情,藏壶、赏壶、养壶与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融合在一起,便是紫砂壶收藏之更高境界.欣赏一把上乘的壶,讲究的就是壶的形、声、质俱佳,以及壶的情、趣、意兼备.文以养德,茶以盛道.自古以来,文人用诗、画为紫砂壶增添了许多亮色.用紫砂壶泡茶,茶味清醇、香气清远,读壶识泥,以壶会友.赏壶如同修心养身,在赏壶中品茗,这样才能达到精、气、神合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静寂"、"悠闲"的含义。在一枚石、一汪水、一幛屏、一把扇、一炉炭、一炷香、一壶茶组成的写意洒落空间里,边品茶边闲谈边修心。  相似文献   

20.
饮茶少不了茶杯和茶壶等茶具,茶具中的精品当属宜兴紫砂壶了。宜兴的紫砂壶由于博采众长、款式繁多、淡雅古朴,问世后很快赢得了收藏家们的赏识。曾有"杯用景德瓷,壶用宜兴砂"的说法,而当时若得宜兴紫砂壶者,无不想将壶具带到茶店比美一番。紫砂壶属于陶和瓷之间,为半烧结精细特殊陶器,表里都不上釉,壶的砂质中有肉眼看不到的气孔,既不渗漏,又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季使用紫砂壶,好比土冰箱存茶过夜,不起腻苔、不易变馊;冬天用沸水冲茶,或置于火炉上炖茶,壶器不易炸裂。更妙的是,紫砂质的壶壁能吸附茶汁,蕴蓄香味,久经使用紫砂壁内积聚"茶锈",即使不放茶叶冲水也有余香。从壶型的制作技巧来欣赏,紫砂壶有高矮之分,高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