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田世存  王英民 《特种油气藏》2012,19(6):40-44,60,143
通过建立琼东南盆地西南部地区新近系层序地层格架,重点分析层序SQ11~16地层格架内生物礁的识别、类型、形成时代、分布规律和生长期次,指出地震剖面上识别礁体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生物礁和生物丘形成环境的水动力差别。在层序内共识别出堡礁、塔礁、补丁礁、环礁4种类型。中新世是该区主要成礁期,平面分布形态与古地貌和海平面的升降有关,主要沿北西向大断裂呈半环形分布。礁体生长期次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影响,划分出高频生长单元,并总结出了该区的成礁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指导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中新世地层开展生物礁识别、演化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礁在地震上呈丘状,顶底均为强振幅反射,内部杂乱,局部呈对称状,上覆地层可见上超反射,与LH11-1油田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极为相似;同时,在平面上研究区生物礁集中于东北部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及台地内部的构造高部位上;垂向上生物礁发育经历了多期的暴露—生长—淹没过程。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生物礁的发育,其中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生物礁向海迁移并使早期生物礁遭受淋滤作用;而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生物礁向构造高部位迁移。除此之外,构造作用、陆源碎屑供给、古地理及古气候等因素也对生物礁的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丘状地震相成因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万顺  邓艳涛  狄邦让 《石油物探》2012,51(2):199-203,106
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地震剖面上梅山组普遍存在丘状反射现象,关于该丘状反射存在两种成因认识,即冲刷水道或生物礁。为了辨别梅山组丘状反射成因,分析总结了典型的水道冲刷和生物礁地震反射特征,认为两者在地震相上明显不同:冲刷水道具有典型的下切特征,常呈明显的期次性;生物礁多呈透镜状、塔状,常见上覆岩层的披覆构造。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瞬时属性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对丘状反射体进行了识别和刻画,结合琼东南盆地梅山期构造运动的背景,认为该丘状反射为生物礁。  相似文献   

4.
生物礁储层是一种典型的油气储层,具有非常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琼东南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发育的环境。盆地南部深水区远离物源,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构造隆起,在这些构造隆起的周缘适合生物礁的发育。通过地震资料解释认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发育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而且这些生物礁的发育与构造演化的阶段可以对应起来,应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典型的油气储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我国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发育的环境。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远离物源,在构造演化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构造高点,在这些构造高点的周缘适合生物礁及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及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层序的对比发现,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凹陷发育有规模大小不等的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而且这些生物礁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和构造演化的阶段可以对应起来,应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构造、古地理及海平面变化条件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统具备良好的生物礁形成条件。从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南部发育断控台缘和缓坡台缘2种台缘结构生物礁发育模式,且2种发育模式的生物礁在成礁演化上差异明显。其中,断控型台缘结构发育模式梅山组二段沉积期为主要的成滩期,梅山组一段沉积期为主要的成礁期;而缓坡型台缘结构发育模式梅山组二段沉积期存在成滩期和成礁期,但生物礁发育规模较小,梅山组一段沉积期则主要为成礁期。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及成藏组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对琼东南盆地中新统油气的研究程度甚低、勘探成效欠佳。虽然在中新统普遍见良好油气显示和通过电测解释发现油气层 ,但由于多种原因 ,迄今为止仅在崖 1 3 -1构造和崖 1 3 -4构造、崖1 3 -6构造的中新统三亚组和 BD1 9-2构造的中新统梅山组获得高产商业性天然气流 ,在其它区域均未有所发现。因此 ,本区中新统油气勘探潜力仍然较大。若能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中新统勘探经验、研究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加大勘探力度 ,相信不久后一定会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利用沉积相识别、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分析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古沟谷和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探讨在其背景上发育的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V"型、"U"型及宽缓碟型3类古沟谷,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易形成"V"型或"U"型古沟谷,宝岛凹陷北坡发育宽缓碟型古沟谷;坡折带可分为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类型,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发育沉积坡折带,陵水凹陷和松南凹陷北坡发育断裂坡折带,宝岛凹陷北坡发育挠曲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具有差异性控制作用,表现为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发育受沉积坡折带控制的大型富砂海底扇,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该沉积时期水动力强、发育规模大、粒度粗、物性较好;断裂坡折带对陵水海底扇沉积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断层下降盘发育朵叶复合体等有利沉积微相;挠曲坡折带控制宝岛凹陷发育的海底扇沉积,该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粒度细、物性较差。综合分析认为,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坡折带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深水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北缘松南三维台缘礁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识别海平面变化控制下高频礁生长单元构成样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礁模型,在此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在体系域内精细刻画台缘礁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速度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储层物性的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台缘礁的礁体生长具有典型的复杂镶边型特征,体系域约束下层间振幅属性能有效地反映小尺度等时单元内台缘礁生长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低速异常区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地震识别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伸展盆地,面积3×104km2。气源岩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带断陷期层序中(包括煤系和海相泥岩),具有早、晚两期生烃且以晚期为主的特征。天然气运聚成藏模式主要有3种:沿斜坡带侧向运聚成藏、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成藏和强超压区盖层破裂式运聚成藏。圈闭形成有3期,早期(始新世—渐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与断层相关的背斜构造,中期(中新世)形成的构造圈闭主要是披覆背斜,晚期(上新世—全新世)形成的主要是挤压背斜。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的形成与海平面变化和褶皱运动有关。早、中期形成的圈闭与晚期生排烃匹配较好。天然气勘探方向以凸起和低凸起边缘的构造为主,超压囊上部的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勘探领域。近两年来,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岩石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地震资料作相对保幅处理,建立了盆地岩性、含气性与纵波阻抗、vp/vs(或泊松比)等地震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响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地震识别技术体系和流程,为该盆地天然气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域露头资料、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和井筒岩电信息,开展了宏观水系分布、地震沉积充填结构、岩石成分、重矿物组合和锆石年龄等分析,研究琼东南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轴向水道成因及天然气成藏特征。黄流组轴向水道沉积具有两期沉积、多物源汇聚、重力流成因底流改造的特征。早期水道砂岩主要来自海南隆起西南部水系的陆源碎屑物,砂体规模小,地层超压。晚期水道砂岩主要来源于昆嵩隆起中部秋盆河等水系,沉积规模大、砂体连续性好、地层常压。轴向水道砂岩发育岩性-地层、岩性、构造-地层3种类型圈闭。早期水道内天然气以深部强超压驱动、沿裂隙垂向运移成藏为主,晚期水道内天然气以自西向东侧向运移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12.
针对琼东南盆地松西凹陷烃源岩发育机制不清、优质烃源岩分布不明的问题,根据已钻井原油地化特征、次洼沉积特征、地震相与属性特征、地震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松西凹陷东、西次洼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松西凹陷沉降速率、物源注入点、凹陷结构三因素耦合控制了湖相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松西凹陷西次洼紧邻大型物源注入点,为富砂沉积,从而导致较低的古生产力水平、较高的沉积速率和开放氧化的水体环境,不具备优质烃源岩形成的基本条件;东次洼远离大型物源注入点,仅发育小规模砂体,利于发育中—深湖相烃源岩。已钻井原油地化指标表明,研究区原油来自中深湖相烃源岩,证实松西凹陷存在优质烃源岩。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具有低频、连续、强反射地震特征,且具有低速异常,主要分布于东次洼的洼中及缓坡带。基于以上认识指导在东次洼部署钻井,首次在琼东南盆地钻遇始新统油页岩,且烃源岩指标好,提升了松西凹陷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张研  马晓宇  吴蕾  孙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4):621-628,667,497,498
阿姆河盆地中石油合作区块在中、晚侏罗世沉积时期在台缘斜坡带发育大量的生物礁与巨厚的膏、盐岩沉积,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由于后期受西南吉萨尔山逆冲的影响,膏、盐岩地层发生了形变与塑性流动,影响了盐下礁体的识别。针对台缘斜坡带大量分布的点礁与上覆膏、盐岩变形关系,本文从地震正演模型入手,分析两者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时差厚度方法进行生物礁的识别;探索出古地貌与相干振幅属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生物礁储层的分布;利用优选层序格架约束稀疏反演方法,有效地消除膏、盐岩变形对生物礁储层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基于膏、盐岩变形下的礁体识别方法,提高了礁体识别精度,发现一批可供钻探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光明。但该区广泛分布的深水坡折带和崎岖海底导致其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侧面波发育,深部构造成像质量差。本文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陆坡区典型的地质剖面建立正演模型,采用高斯射线束照明模拟法分析、对比深部凹陷及复杂构造目的层不同炮检距的照明能量分布特征,得知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最有效的排列长度是7000~9000m、最优叠加炮检距范围是4000~5000m。这对海上深水陆坡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珠江组流花生物礁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组流花生物礁位于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带上,主要由红藻石粘结礁灰岩、珊瑚骨架礁灰岩、礁角砾灰岩和生物屑灰岩组成。可划分为礁核、礁基、礁坪和礁前塌积等亚相和微相类型,属台地边缘丘状生物礁沉积.并以礁核微相的礁灰岩为最有利储层发育,次为礁基和礁坪滩微相的生物屑灰岩。该生物礁有效储集空间主要为生物骨架孔、原生粒间孔,次为各类溶孔,其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6.
峡谷水道沉积储层是深水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琼东南盆地乐东一陵水凹陷中新统黄流组发育多期重力流峡谷水道,目前已在陵水区发现储量超1000×10~8m~3的大气田。为深入认识峡谷水道沉积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根据岩心与井壁取心资料,以及岩石薄片观察鉴定、扫描电镜、激光粒度、重矿物、X射线衍射等分析资料,研究了该区黄流组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并明确不同期次水道的差异(包括岩石组分、岩石结构、成岩作用与储集性等),进而分析储层岩相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以及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对优质储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黄流组峡谷水道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母岩类型以沉积岩、岩浆岩为主,部分为变质岩;②沉积水动力条件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局部发育牵引流特征,其造成的储集岩粒度、分选性控制着研究区内优质储层的发育,伴随着牵引流改造的地区其优质储层更加发育;③弱一近强压实、局部碳酸盐胶结与异常超压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煤的沉积学特征与聚煤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琼东南盆地钻井、岩心、测井、构造形态等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成煤作用、成煤环境及成煤模式。崖城组的成煤作用主要为凝胶化作用;煤层多发育在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和潮坪的潮间带上部、潮上带泥炭沼泽环境;主要的成煤沉积体系在崖城组早期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崖城组中、晚期主要为潮坪—泻湖体系。在综合研究各种影响成煤作用因素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和构造形态角度建立了6种主要的聚煤模式,即冲积扇扇前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泻湖—潮坪聚煤模式、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聚煤模式、深水半地堑凹陷聚煤模式、浅水半地堑凹陷聚煤模式、深水地堑凹陷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