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杨群群 《江苏陶瓷》2012,45(3):37-37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壶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紫砂壶之所以成为名  相似文献   

2.
钱洁 《江苏陶瓷》2011,(4):27-27,29
紫砂,是我们陶都宜兴的一张美丽名片,在世界陶瓷中独树一帜。它极其珍贵,素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紫砂壶的造型已是千姿百态,日臻完美、丰富,可说是一座  相似文献   

3.
翟喈 《江苏陶瓷》2012,45(6):34
人文宜兴,素有"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之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千年传承的紫砂艺术文化、习文重教的良好风气塑造出了人文宜兴大雅之性。江南水乡,山水之中又有了"竹的海洋"之誉,宜兴南部山区林木荫翳,更以"岁寒三友"中的"竹君子"为最。竹子坚韧不拔的高贵品格,清奇俊秀、疏朗颀长的形态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良工巧匠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清代乾隆年间吴骞《阳羡名陶录》中《阳羡茗壶赋》曰:"竹节之清,清贞莫比。"将传统紫砂文化艺术创作中对"竹节壶"在创作中的应用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竹文化为创作"大圆竹壶"(见图1)提供了创作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壶与文人结缘,与文化联姻,在喝茶养生,玩壶养性中,经历了明、清数百年的繁荣和兴旺,直到今天,己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许亦春 《江苏陶瓷》2012,45(2):70-70
紫砂以其独特的物性和深沉朴雅的色泽在陶瓷之林中独树一帜,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历史记载,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制壶名匠和大师——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寿珍等等,名家辈出,名作显现,更有一批文人骚客也不断加入紫砂行列,在壶上或题诗、或绘画,使小小的茶壶不单单是一件器皿,更成为了一件难得的工艺品。文人雅士、达官富贵常常单独或几人在  相似文献   

6.
龚涛平 《江苏陶瓷》2010,43(5):61-62
宜兴多竹,素有竹海之美誉。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竹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爱竹,因为它那种虚心向上、不屈风雨、高洁挺拔的气质令人神往。"节成于土,叶纤袅而有芒,枝柔劲而挺直,枝舒秀而清苍。""竹"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崇,喜爱,以竹子为题材制作茗壶也非常普遍。历代名家在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少见。当代大师、高工亦时有力作推出,中低档的产品更是充满市场。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紫砂陶作为传统民族工艺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在中国琳琅满目的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材质、工艺,千姿百态的造型色彩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手法闻名于海内外;并以其整体视觉上的美感,功能上的合理,触觉上的舒适,观赏情趣和日用功能兼备而独领风骚、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宜兴紫砂陶是我国独有的、最负盛名的陶种类之一,其中的紫砂壶具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早已蜚声海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许跃平 《佛山陶瓷》2013,23(5):50-51
文人自来皆有傲骨,历史上不乏文人在对紫砂壶的造型语言上和装饰艺术上,赋予自己的内心剖白和情感寄托。千百年来,竹是文人表白剖析内心情感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朱丹 《江苏陶瓷》2006,39(4):33-34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被紫砂的神奇魔力所吸引,从开始接触紫砂、了解紫砂到热爱紫砂事业。1991年10月,我正式踏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大门,随工艺美术师徐萍老师当学徒。以后有幸,先后得到了李昌鸿大师和蒋蓉大师的亲手指点和谆谆教诲,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并反复临摹历代紫砂名人经典名作,使自己对紫砂壶的形体语言逐步加深理解,初步达到基本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壶艺水平不断长进,并达到了较高层面。  相似文献   

11.
周钧林 《江苏陶瓷》2012,45(4):23-24,26
"石瓢壶"是一款人见人爱的壶型,制作"石瓢壶"首先要了解它的造型在历代制壶名家手中不断完善的历史。"石瓢壶"的首创者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书画家陈曼生。曼生精书画、富收藏,广见卓识,对宜兴紫砂也一往情深,亲自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12.
张建生 《江苏陶瓷》2014,47(5):54-54
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人文脉络丰富而厚重,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是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而宜兴紫砂茗壶的出现,更为陶瓷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为底蕴,取其精华,精益求精,呈现给世人以独到的艺术风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并赢得了世人“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称誉。  相似文献   

13.
范永良 《江苏陶瓷》2009,42(2):38-38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清两代,发展到今天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制作方法已日臻完美和丰富。就其形状而言,可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以龙为题材的作品,从古到今就数不胜数,因为“龙”蕴藏着我中华民族隐秘曲折的文化精粹。“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意念不断积累、融合发展的产物。到今天谁也没有见过“龙”,是人们抓住自然物类的主要特征而描摹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谈文华 《江苏陶瓷》2010,43(2):44-45
宜兴紫砂陶自宋代初始.明清成熟发展,至今仍长盛不衰。尤其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以来,以其风格独特、形制多样、功能优异的优势而独领风骚、享誉全球。尽管宜兴紫砂壶的器型千姿百态,争相斗艳,其形态归纳起来,不外乎有光货、花货和筋纹器三大类。宜兴紫砂光货素以简约大气、朴实无华的高雅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宜兴紫砂工艺史上,  相似文献   

15.
宜兴砂艺妙天下,抟泥重镂凝紫云。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宜兴陶都的“五色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紫砂艺术佳作。尤其在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所的繁荣景象,给陶都带来了新的活力、气息和神韵。  相似文献   

16.
宜兴砂艺妙天下,抟泥重镂凝紫云。宜兴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宜兴陶都的“五色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创作了一件又一件的紫砂艺术佳作。尤其在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所的繁荣景象,给陶都带来了新的活力、气息和神韵。  相似文献   

17.
周钧林 《江苏陶瓷》2009,42(6):33-33,35
二十世纪初,祖籍宜兴的徐悲鸿大师就提出过:“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无论社会变革进程如何加快,传统核心是不变的,工艺美术也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国凤 《江苏陶瓷》2011,44(3):53-53,56
紫砂壶及紫砂工艺现今为世人所共识、公认为独具历史文化意味,形式丰富多样,能反映专业艺人的文化素养、艺术境界、制作技艺、水准高低的陶艺专业产品,更由于紫砂自古以来与其它文化艺术的结合,极大地增进了紫砂壶的文化意识,使之升华为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超凡脱俗,超越一般欣赏和实用功能的艺术品而著称于世,并赢得古今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卢息勤 《江苏陶瓷》2012,45(1):43-43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变。或精美细巧、耐人寻味,或奔放大度,令人心旷神怡。而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和精神功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将书法、篆刻、绘画、造型等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高雅的文化艺术气质。其中主要以线条和造型为表现元素的紫砂光货开辟了质朴无华、平淡素洁的风格。以“清水芙蓉”般的气质深得人们厚爱。  相似文献   

20.
彭耀年 《江苏陶瓷》2012,45(3):60-60
宜兴紫砂壶的设计创作是作者在掌握了熟练的制作技法、深研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步入创作设计的深层领域。创作出来的作品注入了创作者自己的创作理念,所以有创作的独创性,这样的作品才能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