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分析供热机组热负荷、环境温度、电负荷三者的关系,提出一种计算供热期可调电负荷的方法。该方法依据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特性及环境温度与供热需求的关系,将环境温度与汽轮机内部的热力计算相结合,不仅可以计算当前环境条件下可调电负荷的负荷区间,而且可依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有效预测未来某一时间的热负荷需求情况及对应电负荷的可调范围,计算结果可为电网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入节能比的概念,详细阐述了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比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比的计算案例,介绍了其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更科学地反映热电联产机组运行节能水平,使不同类型,不同容量,不同运行方式的热电机组建立在同一个基准平台来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准确和客观地评价热电机组的运行经济状况,为热电机组开展节能监督,落实节能措施和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该方法是对现有热电联产机组经济性技术指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三北地区冬季采暖期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以研究热电联产机组采暖期调峰能力为目的,利用等效热降理论建立热电联产机组热力曲线数学模型,以实验的方法改变新蒸汽参数,在相应的供热负荷下确定机组的供电负荷可调整范围.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机组有功出力的可调区间,为热电联产机组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实际电网的应用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综合经济指标的双抽热电联产机组负荷优化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双抽热电联产机组安全发电可行区间的基础上,以机组发电煤耗量、环保性能和负荷调整速度为多重目标,构建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和随机性,建立了基于混沌变尺度梯度下降的混合遗传算法,对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负荷分配问题进行优化,并且通过目标函数中的约束条件引入罚因子来确定适应度函数。实例验算表明:该模型不仅有效解决了热电联产机组电负荷调整时间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机组的综合经济成本,提高了机组电负荷综合竞争能力,为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运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负荷调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由于受热、电两种负荷的制约,给电网调度和机组的经济运行带来一定难度,文章针对天津市地方热电厂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度及经济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由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耦合特性所引起的弃风现象,基于热负荷可调性,提出基于热网主动储热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策略。通过分析不同场景下机组输出功率、热网储热效果及等效热负荷变化情况,分别探究了热网被动储热和热负荷可调性对风电消纳和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网被动储热和柔性热负荷都可以提高风电消纳水平,但后者要优于前者。此外,热负荷可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热网储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电吉林热电厂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受热、电2种负荷的制约,供电与供热矛盾凸显,使调度和机组的经济运行难度增加的现状,根据机组热负荷状况、各种类型供热机组的特点,兼顾热、电2种负荷的变化,进行优化调度,对热网、循环水、给水及燃料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科学调整,使机组之间热电负荷达到合理分配,实现机组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风电消纳的问题,从优化热电耦合、提升能源网调节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HFC)储能系统的能源网综合调度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精确的HFC热、电产出模型,分析其在不同氢气输入量下的热电产出特性。在此基础上,以能源网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网内热电联产机组、纯凝机组、HFC、风电及制氢设备进行日调度经济性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考虑HFC热电联产特性可制定出更为精准、灵活、经济的调度运行策略,在"变废为宝"的同时,缓解了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机组特性限制,降低了系统"弃风",提高了能源网整体的运行经济性。该文为含风电场、热电联产机组、纯凝机组、HFC的能源网的经济运行策略制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冬季供热期,为满足供热要求,热电联产机组采用"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系统调峰能力差,在负荷低谷时段会造成大量弃风限电。针对该问题,分析热电机组电-热耦合特性,总结归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增设电热耦合设备和电网精益化调度两方面展开论述,对增加电锅炉、热泵、储热等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适用热电机组的电力系统精益化调度方法,并对国内外解耦电热约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了电源侧、电网调度侧下一步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地区有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冬季热电联产机组为满足热负荷需求而限制了其调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风光与热电的结构性矛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多个机组共同满足热负荷为前提,通过构建考虑电网调峰的热电机组群热负荷动态调度模型,实现对不同热电性能机组的调峰潜力挖掘。仿真算例表明,如果机组群内存在较为明显的热电关系个体差异,热负荷动态调度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机组群的整体调峰性能,有效增加风光清洁能源消纳。  相似文献   

11.
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效率高、污染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效率的计算方法,并基于三菱MHPS 501GAC机组建立了热平衡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蒸汽参数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功率、机组热效率等性能指标。同时研究了机组在不同环境温度、大气压力、相对湿度、供热量等变工况状态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换热器传热特性是影响热电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电联合系统,基于传热原理,采用抽汽的三级传热模型来描述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利用迭代法计算一定热负荷下的抽汽量,提出计及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热电、火电、风电的联合调度模型。最后以最小化煤耗量为优化目标,分析换热器传热特性对抽汽传热过程和热电联合系统调度结果的影响。算例表明:增大换热器传热面积、降低换热器出口水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风电消纳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研究结果为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案提供换热参数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传热特性是影响热电联合系统优化调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热电联合系统,基于传热原理,采用抽汽的三级传热模型来描述换热器的传热过程,利用迭代法计算一定热负荷下的抽汽量,提出计及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热电、火电、风电的联合调度模型。最后以最小化煤耗量为优化目标,分析换热器传热特性对抽汽传热过程和热电联合系统调度结果的影响。算例表明:增大换热器传热面积、降低换热器出口水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风电消纳能力,降低运行成本,研究结果为电热联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案提供换热参数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蒸汽压力过高而造成高品质蒸汽能量浪费的问题,提出了增设功–热汽轮机以回收利用供热蒸汽中的高品质能量.针对某300 MW机组供热蒸汽余压发电改造方案,结合采暖期机组热网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在分析选取功?热汽轮机的进汽参数、排汽参数及进汽量时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核算确定了功?热汽轮机的主要技...  相似文献   

15.
由于供热式汽轮机组参与电网调峰的能力受到该汽轮机供热负荷的影响,为了得到供热式汽轮机的电负荷扣热负荷的关系,以一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为例,依据工况图对其热、电负荷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后,通过热力性能试验进行验证和修正,得出了一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在满足外界熬负荷情况下的电负荷特性,为合理安排供热式汽轮机组参与电网调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陆续投产的一批大容量供热机组的情况,从供热机组的类型;热、电负荷调节特性;供热机组容量匹配原则和供热参数优化选择,供热机组调峰特性以及运行经济性调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有条件的区域应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在满足热负荷、运行经济性以及保证热网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应优化配置机组容量;新建的供热机组应尽可能采用背压机,减少供热附加产生的发电容量,为电网配置大型高效凝汽式发电机组留出容量空间,同时为电网调峰运行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应用的背景,并以某工程的供热改造为实例,阐述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应用的系统参数及系统流程,包括驱动蒸汽系统、余热系统以及供热介质系统,并分析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应用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优化运行、降低能耗为研究目标,考虑到大型燃煤机组热电联产变工况供汽运行模式的复杂性,建立了供热机组能耗分析模型.以某1 GW双抽机组为例,对9种供汽方案进行了能耗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电负荷较低时,最优的供汽方式为冷再供中压、冷再供低压运行方式;电负荷较高时,最优的供汽方式为冷再供中压、中排供低压运行方式.在典型工况(...  相似文献   

19.
中型抽汽供热机组特点和应用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型抽汽供热机组应用较多,但却面临大容量两用机组挑战的问题,通过研究中型抽汽供热机组的特点和影响热力发电厂节能的因素,客观地评价其优缺点,得出其应用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boiler steam system on transient response of turbine generators for an incinerator plant. By performing the test of cogeneration uni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urbine generator, governor, and boiler have been identified, which are used in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solve the steam pressure and system frequency of the cogeneration system for islanding operation after tie line tripping.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trash heat value, the power output of the cogeneration unit is stochastically varied with the steam generation for normal operation, which will cause the dynamic change of tie line power flows. For the severe fault contingency of external power systems, the cogeneration system will be isolated by tie line tripping, and the system frequency response is then determined by including the boiler effect to represent the dynamic steam generation. Because of more sluggish response of the boiler system caused by unstable trash heat value, the transient response of the incinerator governor system is inferior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cogeneration systems. To maintain the system stability for successful islanding operation of the incinerator plant, the amount of load shedding after tie line tripping has to be properly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by considering the response of boiler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