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L-谷氨酸是一种良好的牛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L-谷氨酸衍生物同样具有很多优良特性.综述了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介绍了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医疗领域用作靶向载体、工业领域用作合成材料、在食品领域用作抗冻剂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聚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等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孙先林  曾驰 《广东化工》2012,39(13):185-186
γ-聚谷氨酸是一种多功能、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可由微生物发酵合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γ-聚谷氨酸的化学结构、制备方法(重点是微生物发酵合成法)、产生菌及相应发酵条件、微生物合成γ-聚谷氨酸的分子机制及γ-聚谷氨酸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并对γ-聚谷氨酸研究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γ-聚谷氨酸的合成、化学修饰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聚谷氨酸是一种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可食用的对人和环境无毒的生物大分子,已广泛用于农业、水处理、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其酯化物可以成膜、成纤维.介绍了γ-聚谷氨酸的合成方法、化学修饰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纳豆激酶生产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 NLSSe进行了g-聚谷氨酸合成研究,在不添加谷氨酸的培养基中合成了分子量在200~300 万Da的g-聚谷氨酸,表明该菌是谷氨酸非依赖型菌. 合成纳豆激酶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大豆蛋白胨,合成g-聚谷氨酸的合适碳、氮源分别是柠檬酸和NH4C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碳、氮源对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联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培养基中大豆蛋白胨及柠檬酸的浓度能分别促进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的合成,而不抑制另一产物的合成,有利于纳豆激酶和g-聚谷氨酸的联产. 在大豆蛋白胨10 g/L, NH4C1 9 g/L,柠檬酸15 g/L时,纳豆激酶酶活为121.2 U/mL,g-聚谷氨酸产量为1.1 g/L,均达到了单独合成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经由微生物杆菌发酵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水溶性、吸水、保湿、生物可分解性,无毒、安全以及很强的生物适应性。γ-聚谷氨酸富含羟基和氨基,通过改性可以得到特定的功能高分子。综述了几种目前常用的γ-聚谷氨酸改性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改性γ-聚谷氨酸在医用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γ-聚谷氨酸的特性、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γ-聚谷氨酸是-种谷氨酸同聚物,可由微生物发酵得到.γ-聚谷氨酸具有水溶性、可生物降解性和可食用性且对人和环境无毒的诸多优点,这使得γ-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γ-聚谷氨酸的化学结构、性质、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聚硫代醚的合成方法(如缩聚法、加聚法等),特别综述了加聚法的制备原理和应用实例。研究表明:缩聚法合成的聚硫代醚较早实现了工业化且原料价廉,但存在副产物多、产率低及产物后处理复杂等缺点;加聚法合成的聚硫代醚工艺简单、合成条件温和且产率高,原料稍贵但仍可接受,故加聚法合成的聚硫代醚之综合性能优于缩聚法合成的聚硫代醚。最后对聚硫代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贺敏  朱红军 《江苏化工》2006,34(28):12-14
以二甘醇缩水甘油醚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缩水甘油醚作为交联剂制备聚谷氨酸吸水树脂,研究了合成过程中的聚谷氨酸浓度、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谷氨酸质量分数为18%,缩水甘油醚的用量为聚谷氨酸单体摩尔量的8%,pH4.8,60℃反应40h左右可得到最大吸水率的高吸水树脂,用PEG-1000缩水甘油醚为交联剂合成的吸水树脂的吸水率最高,吸水率最大可为2200g·g-1。  相似文献   

9.
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聚谷氨酸是一种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 ,可由微生物生物聚合而得到。综述了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方法、高吸水性聚谷氨酸制备技术以及在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桂云 《广州化工》2010,38(5):78-79,114
综述了γ-PGA的生产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γ-聚谷氨酸是由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由于其水溶性好、可吸附重金属、及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在医药、环境保护、农业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谷氨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聚γ谷氨酸、聚谷氨酸-γ-苄酯、聚谷氨酸-γ-甲酯、聚谷氨酸-天冬氨酸共聚物、聚谷氨酸-γ-苄酯-聚乙二醇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g-聚谷氨酸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高产g-聚谷氨酸的菌株PGAN-12,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含谷氨酸钠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可生成大量g-聚谷氨酸,缺少谷氨酸钠和碳源均不能合成g-聚谷氨酸. PGAN-12合成g-聚谷氨酸的合适碳源为葡萄糖,而TCA循环中的有机酸包括柠檬酸均不能使PGAN-12合成g-聚谷氨酸. 最适氮源是酵母膏. PGAN-12是谷氨酸依赖型的g-聚谷氨酸产生菌,在谷氨酸钠浓度为70 g/L时,g-聚谷氨酸取得最大产量18.32 g/L,但在谷氨酸钠浓度为30 g/L时,获得了最大的表观转化率62.1%,此时生成g-聚谷氨酸为14.2 g/L.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谷氨酸衍生物(N-脂肪酰基谷氨酸、聚γ-谷氨酸、谷氨酸酯和焦谷氨酸)的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化工进展》2004,23(5):549-549
据报道,南京工业大学成功开发出γ-聚谷氨酸制备及其应用技术。该项目采用了具有创新性的生物方法制备聚谷氨酸,其菌种与发酵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优势显著,应用前景看好。自2 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发绿色化学产品已成为化学工业发展的趋势,而聚合氨基酸系列产品的开发也由此崭露头角。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聚氨基酸,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生物体内降解为谷氨酸而直接被吸收,可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另外,因聚谷氨酸吸水性强,易修饰,在自然界中可迅速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用于化妆品、食品和药物传输领域。…  相似文献   

15.
γ-聚谷氨酸的微生物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γ 聚谷氨酸为一种水溶性的、可生物分解和可食用且对人和环境无毒的生物高分子产品 ,这些特性使得γ 聚谷氨酸及其衍生物在过去几十年来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和水处理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外在γ 聚谷氨酸的研发及生产方面已经非常领先 ,已有产品规模生产 ,相比之下 ,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仅限于实验室阶段 ,离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合成γ 聚谷氨酸的方法 ,γ 聚谷氨酸的理化特性及用途。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结垢问题给油田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常见的处理结垢的方法大致分为物理法、工具法和化学法。采用物理法、工具法处理结垢问题存在费用高、垢物清除效率低等缺陷,化学法因其操作简单、用量少、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聚天冬氨酸类阻垢剂被广泛研究。以马来酸酐和碳酸铵为原料合成了聚琥珀亚酰胺(PSI),在此基础上接枝丝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并研究其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谷氨酸接枝改性聚合物(GUL-PASP)阻垢效率为100%,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17.
杨革  王宁  张超 《过程工程学报》2010,10(4):777-780
在3.7 L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固定化地衣芽孢杆菌催化合成聚g-谷氨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赖氨酸与谷氨酰胺都可加强产物的合成,反应体系温度37℃及pH值7.0、催化剂用量4%(w)、通气量4 L/min时,搅拌转速达300 r/min即可满足细胞的基础代谢和聚g-谷氨酸合成对溶解氧的需求. 以溶氧水平作为L-谷氨酸代谢指标控制L-谷氨酸限制性流加,既可维持一定的固定化菌体的基础代谢,又不会发生反应体系中残余谷氨酸及有害代谢产物阻遏作用,聚g-谷氨酸转化得率最高可达92.74%. 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反应5次后聚合得率可保持在81%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新型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PEG合成树状分子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并以此为引发剂,引发L-谷氨酸-苄酯-NCA开环聚合,生成新型共聚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PBGM)。利用IR、1H-NMR等方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并且进行了控制释放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L-谷氨酸和苄醇反应制得L-谷氨酸苄酯,再和活性试剂双(三氯甲基)碳酸酯反应得到L-谷氨酸苄酯的N-羧酸酐,最后由三乙胺引发聚合得L-聚谷氨酸苄酯。和传统的光气法制备L-聚谷氨酸苄酯比较,该方法具有可定量、安全、方便、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3.7L生物反应器中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固定化地衣芽孢杆菌催化合成聚γ-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赖氨酸与谷氨酰胺都可加强产物的合成,反应体系温度37℃及pH值7.0、催化剂用量4%(ω)、通气量4L/min时,搅拌转速达300r/min即可满足细胞的基础代谢和聚γ-谷氨酸合成对溶解氧的需求.以溶氧水平作为L-谷氨酸代谢指标控制L-谷氨酸限制性流加,既可维持一定的固定化菌体的基础代谢,又不会发生反应体系中残余谷氨酸及有害代谢产物阻遏作用,聚γ-谷氨酸转化得率最高可达92.74%.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反应5次后聚合得率可保持在8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