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了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利用模拟生活废水,分别选取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培养和驯化,对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反硝化率以及反硝化吸磷率等因素进行了交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长期驯化的条件下,在合适的NO-2-N浓度范围内,DPB能以NO-2-N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抑制浓度为15 mg/L;在低于15 mg/L的浓度范围内,NO-2-N的消耗量以及反硝化速率随着起始NO-2-N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5 mg/L之后又随着其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15 mg/L NO-2-N浓度下的释磷速率以及吸磷量增加得尤为明显,15 mg/L浓度下出现了类似反硝化速率的拐点曲线,在15 mg/L浓度时释磷量和吸磷量均为最高。由此可得本实验中NO-2-N的抑制浓度为15 mg/L,缺氧吸磷量与厌氧释磷量有着比较好的线性关系,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0.580 6+1.697 4x,两者具有线性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亚硝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磷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关注,低成本减少水体氮磷污染是生物处理工艺面临的挑战。亚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约碳源和能源、节省空间及占地、提高水处理设备利用率、减少污泥产量等优势,但关于聚磷菌( PAOs)的认知缺乏深入了解,且目前尚未见氨氮亚硝化-反亚硝酸除磷整体工艺的稳定运行报道。关于PAOs的分类,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见解,而短程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利用厌氧释磷储能,能量用以供给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过量吸磷。短程反硝化除磷的脱氮除磷效果会受到温度、pH、碳源种类及ρ( C)/ρ( P)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节控制合理的反应条件有助于实现稳定高效的污废水处理效果。总结分析短程反硝化除磷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指导污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并克服其存在的不利因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评价亚硝酸盐氮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采用两个SBR系统,模拟厌氧/好氧及厌氧/缺氧(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除磷系统,分别考察亚硝酸氮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对好氧除磷系统的影响远大于缺氧除磷系统,亚硝酸盐氮对好氧和缺氧除磷在每克挥发性悬浮固体加入0.88和6.72 mgNO 2--N时会对生物活性产生抑制.同时发现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基础上采用逐渐增加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方法驯化聚磷污泥,可以增加污泥对亚硝酸盐氮的适应性,并最终可以选择亚硝酸氮作为唯一电子受体吸磷,但其除磷效率低于以氧和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的除磷系统.  相似文献   

4.
反硝化聚磷诱导过程中聚磷速率的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SBR系统按照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了不同电子受体种类及浓度对聚磷菌(PAOs)和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很好的证实了PAOs中存在两类细菌:可利用NO3^-及DO作为电子受体的DNPAOs和仅可利用DO作为电子受体的non-DNPAOs,对厌氧-缺氧-好氧过程中,缺氧段和好氧段聚磷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启动,并对系统的除磷效果进行考察.方法采用分阶段培养驯化的方式进行启动,第一个阶段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富集聚磷菌,剩下的两个阶段通过先投加NO3^-N,再由电子受体NO3^-N过渡到NO2^-N的方式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进行筛选.结果经过131d的运行,成功地实现了系统的启动,且稳定后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出水P(PO4^3-)仅为0.86mg/L,磷的去除率达到了89%左右.结论最终启动完成之后,以NO2^-N为电子受体.从各阶段磷的去除率可以看出,不同电子受体作用下除磷率有所不同,除磷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O2〉NO3^--N〉NO2^-N.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一种最佳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法.方法在传统SBR反应器中,考察了分别以NO3--N和NO2--N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脱氮吸磷现象.结果试验表明以NO3--N为电子受体硝酸型反硝化除磷过程在除磷效果上要优于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亚硝酸型反硝化除磷体系,TP去除率可高出20%,但脱氮效果相对低9%.结论将电子受体浓度控制在最佳条件下,有利于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中的运行参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厌氧/缺氧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静态对比试验,改变温度、电子受体质量浓度、泥龄等因素,考察此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在反硝化除磷工艺中,乙酸钠是较理想的碳源;当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在30 mg/L时,TP的去除效果最佳,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当泥龄为32 d,温度控制在25℃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为理想.结论反硝化除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电子受体浓度、污泥龄等,控制工艺最佳运行条件对获得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效果非常重要,并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反应器)中,采用不同培养方式培养反硝化除磷菌,考察了其脱氮除磷效果,并考察了在投加不同电子受体浓度条件下的反硝化除磷效果.结果表明,直接厌氧-缺氧的培养时问远少于厌氧-好氧转化为厌氧-缺氧的培养时间,且效果更佳.当外加电子受体浓度(即NO3-N的浓度)为25 mg/L时,两个SBR反应器的脱氮除磷效果均为最佳,出水含氮、磷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化液回流比为150%~250%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SBR系统中采用厌氧/缺氧运行方式,考察不同亚硝酸盐(NO2--N)质量浓度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实验根据进水ρ(COD)及亚硝酸钠投加量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研究发现,维持缺氧段初始ρ(NO2--N)为20mg/L左右(第Ⅲ阶段),经过长期驯化,运行稳定后,缺氧段吸磷率达74.42%,最大吸磷速率可达11.70 mg/(gMLSS.h);磷去除率达57.8%.此后,又进行了初始ρ(NO 2--N)为50 mg/L的亚硝酸盐冲击负荷试验,缺氧段最大吸磷速率为5.63 mg/(gMLSS.h),与第Ⅲ阶段相比,最大吸磷速率下降53%.随后在未经驯化的情况下,通过短期实验分别考察该系统以NO3--N和O2作为电子受体时的除磷性能,其缺氧段最大吸磷速率分别为11.09和29.268 mg/(gMLSS.h),分别是第Ⅲ阶段最大吸磷速率的94.7%和2.5倍.  相似文献   

11.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 process is an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technology for removing phosphorus fromwastewater, where the phosphorus removal bacteria isthe key functional organism[1].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c…  相似文献   

12.
电子受体对厌氧/好氧反应器聚磷菌吸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聚磷菌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厌氧/好氧生化反应器中的聚磷菌为试验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电子受体(O2、NO3-N、NO2-N)对聚磷菌吸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厌氧/好氧生化反应器中存在有反硝化聚磷菌,且随着NO3-N质量浓度的不同,反硝化聚磷速率和总量也不同,而低水平的COD/TP将有利于反硝化聚磷菌的生长;此外,NO2-N也可参与聚磷菌缺氧吸磷反硝化的过程,但高质量浓度的NO2-N(本试验结果为≥95mg/L)将会对聚磷菌产生抑制作用.试验证实,以氧为电子受体的聚磷速率和聚磷总量明显高于NO3-N和NO2-N,但是,后二者的能耗、污泥产生量低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erify and discuss the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retention time of anoxic/aerobic process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he results of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kinds of phosphorus-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in the biological excess phosphorus removal (BEPR) system. One was non-DNPAOs that could only use oxygen as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s, the other was denitrifying PAOs (DNPAOs) that could use both nitrate and oxygen as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s. Phosphorus uptake efficiency could be attained under anoxic period ranging from 28.7%-96.7% in an anaerobic/anoxic/aerobic syste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retention time of anoxic/aerobic process we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urse of denitrifying dephosphatation.  相似文献   

14.
A/ASBR中PHB转化与反硝化吸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COD浓度对A/ASBR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的影响试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COD都不利于反硝化除磷系统的正常运行,当COD=220~300mg/l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发现了缺氧段残存的外碳源有机物和厌氧储存的胞内碳源PHB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以PHB为碳源的反硝化除磷过程中,PHB的消耗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2 mg NO3--N的转化可以促进1 mg PO3-4-P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研究了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选择和富集.结果表明,采用3个阶段进行选择和富集,DPB占全部聚磷菌(PAOs)比例约从11.77%提高到66.07%;第3阶段培养末期,COD和TP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8.78%和69.02%,缺氧所耗ρ(NO3--N)达到23.91 mg/L;对反应器中生物膜进行直接染色发现,在厌氧放磷阶段能观察到聚磷菌体内有大量聚-β-羟丁酸(PHB)出现,而在缺氧吸磷阶段则有大量聚磷颗粒(Poly-p)出现,故可尝试采用聚磷生物膜的直接染色方法观察聚磷微生物细胞内PHB和Poly-p颗粒的变化,来判断生物除磷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Isol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n aerobic denitrifi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re two main stagesof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Conventional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nitrogen-containing wastes at least need two facilities.This isbecause they a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nitrifica-tion is an aerobic process,whereas denitrification is re-stricted to anoxic conditions.Operation of the single re-actor system is simple and cost effective.Simultaneous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ithin biofilm can occuronly 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