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从原理,使用效果等方面对周期注水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老君庙油田L油藏产量的变化规律和注水压力高,长期采用稳定注水方式及对L层油层特性所进行的探讨,结合国内外注开发油田的经验,提出周期注水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经过应用,认为这种注水方法对油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油田注水开发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油藏各种指标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可根据油藏各种单因素指标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建立单因素开发指标评价体系。随着开发的深入,油田的稳产基础主要建立在注水开发油田的精细结构调整之上。本文建立的灰色系统评价模型,按地质因素综合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潜力的大小,为注水油田开发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静  高平 《石化技术》2023,(4):185-187
延长油田是中国大陆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近20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油层改造工艺的进步,油田勘探开发步伐稳步加快,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延长油田长期以来采用自然能量开发,增产措施以油层压裂改造为主要手段,油井压裂改造频繁。通过对延长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递减规律进行模拟与研究,然后进行实例分析及效果分析,最终确保延长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降递减水平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4.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靖安油田长6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微裂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开发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田产量和油层吸水能力的变化特征,注入水推进的规律及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Daleel碳氢化合物油田位于阿曼北部的第5合同区块。以天然能量开发该油田Shuaiba碳酸盐岩油藏长达10余年,最初是直井生产后来改为水平井生产。由于该油田地下能量的高耗竭及对其二次开发的需要,在研究了各种方案后,水平井注水成为最佳方案。为了评价水平井注水方案,选定油藏某些区域进行了一些试验并密切监测新老井的表现。由于试验很成功,Daleel油田进入了其两大生产区块水平井注水二次开发的历史新时期,以期获得最高的采收率。除此之外,利用从试验区获得的测试和水平井注水经验可以给Daleel油田其他区块和世界范围内的类似油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注水开发的油田进入中一后期阶段,为减缓含水率的上升速度,保持油田稳产,可采用与油藏特点相适应的周期注水开发。本言语育主水驱油机理的研究和其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解决了周期注水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温和注水方式在桑合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中,注水时机、注入方式及注入量对油田的开发效果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注水方式及注入规模对桑合油田高产稳产时间以及提高油藏采收率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桑合油田储层岩石特征、岩石敏感性试验分析,结合油田开发过程中取得的认识,认为提前注水、温和注水能够提高诸如桑合油田这类规模小、孔渗性好的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油田采出每吨油的耗水量是评价开发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耗水量基本概念及油藏工程方法出发,导出制作注水开发油田耗水量图版的数学表达式,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瑞飞  宋子齐  何涌  赵磊  胡斌 《断块油气田》2003,10(3):43-45,75
为了提高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并借鉴国内外油田的开发经验,通过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研究,提出了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方法,即采用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从水井注水时机、采油井投产时机、注水井最大流动压力、采油井合理流压、超前注水适应条件、超前注水实施要求6个方面对超前注水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该方法在油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现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善马岭油田开发效果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油层微观孔隙结构出发,揭示了影响马岭油田采液指数下降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清防垢,注好水等提高油藏采液指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新途径,不但对马岭油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注水开发油藏也有一定的借鉴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对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压裂裂缝监测、水驱前缘动态成像、套损检测、流体注入情况、油藏结构描述等在油藏实时特征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同时,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的相对局限性、存在的相应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结合大庆油田微地震监测施工实例,重点对压裂裂缝和水驱前缘监测技术进行了说明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而且伴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前期投入注水开发时没有充分发挥储层的产油能力,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流动单元是评价储层质量及开发效果的强有力手段。鉴于宝浪油田流动单元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油田开发调整一方面需要在新井布置上尽量符合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需要努力探索不同流动单元最优组合开采的可能性。本文在本区流动单元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的流动单元组合开采方式进行简化模拟,通过分析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含水率、单位孔隙体积采油速度、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本区流动单元最优开采组合方式为流动单元B与流动单元C组合开采,流动单元D单独开采。这一结果将对油田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岭油田南一区直3~2、直5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和微观孔隙结构已发生动态变化,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已经失真的测井曲线来进行精细油藏模拟中是不准确的。因此,要得到反应油藏原始地质状况的地质模型,必须把不同时序的测井曲线校正到油藏最原始状态,由此建立的地质模型才更加符合地质规律。本文主要利用新老井测井曲线叠合对比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32-6稠油油田注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油田构造幅度较为平缓,储层为复杂河流相沉积,油藏埋深浅,油质稠,油水关系复杂,投产初期生产状况差,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在没有海上同类油田注水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针对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和生产动态特点对秦皇岛32-6油田实施了注水开发。注水井选择原则为静态上考虑砂体展布及水驱程度,动态上考虑地层压降及转注井生产状况,用低效井替代设计注水井;注水模式为“早期温和注水,注水强度逐渐增强,在饱和压力附近达到注采平衡”。秦皇岛32-6油田实施注水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注水开发砂岩油田,随着注水强度的增加,储层水的变化由原始油层的束缚水特征逐渐过渡到注入水的特征,注入水与水淹层混合液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不再遵循简单的并联模型,相应的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具有较复杂的变化规律.在分析泥质砂岩注水开发体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改进的并联模型,推导出不同注水条件下的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理论模型,重点对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模拟,并结合岩心分析与激发极化电位测井解释成果进行应用对比,对水淹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选择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时,可以根据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分3个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混合液电阻率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大庆外围低渗透与特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做法,其中包括采用高注采井数比灵活注水方式对低一特低渗透油层进行强化开采,采取同步注水采油,保持油层能量进行开发,以及采取高注采比、早分层、高水质、沿裂缝注水等开发技术。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岭油田南一区直3~2、直5油藏经历了近13年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发生动态变化,造成对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拿这些已经失真的测井曲线来进行精细油藏建模中是不准确的。因此,要得到反应油藏原始地质状况的地质模型,必须把不同时序的测井曲线校正到油藏最原始状态,由此建立的地质模型才更加准确。本文主要介绍通过新老井测井曲线叠合对比法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8.
影响牛东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东火山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油井产能差异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布特征、精细小层对比和储层反演研究以及应用注水试验井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等技术,综合分析认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发育程度、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产状、地层能量以及注采井网方式等。这些认识对牛东油田减缓产量递减、提高动用储量和规模推广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与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王秋语 《岩性油气藏》2012,24(3):123-128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水驱开发工作所面临的诸如地下认识体系需要重建、井网系统需要进一步完 善等难点、热点问题,以国外47 个高含水砂岩油田注水开发状况为资料来源,总结了国外高含水砂岩油 田注水开发特征,详细分析了国外高含水砂岩油田二次开发的技术、措施,同时对国外高含水油田近年来 在地质、油藏工程、工艺技术等方面研发应用的新理论、新技术进行了论述,对我国东部相似油田进一步 提高水驱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春弱挥发油油藏的开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春油田是1988年发现的弱挥发油油藏,油田属于断块油气藏,油田开发采取边外注水,高速开发的政策。1990年达历史最高年产油量63.4×104t,1994年降为7×104t,1999年已降到2.85×104t,综合含水从初期的不含水增大到86.3%,油田处于晚期开发。油田开发表现的特征与溶解气驱开发类似。预测采收率仅为27%左右,较数值模拟理想方案低23%。针对以上问题,阐述了该油藏的地质特点和烃类流体类型,总结了油田开发的历程、开发特征和开发经验。提出了开发挥发油及弱挥发油油藏,保持饱和压力以上是开发好此类油藏的关键,应列为此类油藏开发的最重要原则。强调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油气藏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