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作原理美国陆军电子研究与发展部研制的新型高对比度双基色彩色显象管,近来在荧光屏制造上又有较大的突破。现在流行的彩色显象管,由于荫罩的存在,使亮度与分辨率均受到了限制。另外,由于荧光粉层反射率高,所以现在流行的这种彩色显象管不能在白天的光照环境中使用。在新型高对比度双基色彩色显象管中,新式荧光屏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两层透明的荧光粉层的后面还有一层黑色的吸光层,以削弱散射光的反射作用,电子束需透过这层不透明的吸光层后才进入荧光粉层。当电子束的能量低于10千伏时,红色荧光粉吸收其大部份能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目前显示管用蓝色荧光粉是由 ZnS:Ag和长余辉 P39、P27混合而成。由于这一荧光粉是浅蓝色的发光,所以希望能进行色纯度好的荧光粉的开发工作。作为色纯度好的长余辉荧光粉已发表的有 ZnS:Ag、Cl、Ca,但 Ga 的加入使粉的亮度降低,因此期望开展高亮度荧光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长余辉显象管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终端显示器上。根据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长余辉显象管可制成不同颜色的单色管,也可制成能显示两种颜色的双色管。长余辉显象管的沉屏工艺采用类似于黑白显象管的沉屏工艺。单色长余辉显象管的沉屏工艺与黑白显象管的沉屏工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Tb^3 及Eu^3 离子激活的InBQ3绿色,橙红色和琥珀色荧光粉的合成方法,亮度,光谱特性,余辉及电流饱和等阴极射线发光性质。由于具有中等余辉及良好的发光特性,这类荧光粉可用于抗闪烁的终端显示器CRT中。  相似文献   

5.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分别在H2和CO还原气氛中制备了Sr1.94-x Bax MgSi2O7:Eu2+0.01,Dy3+0.05长余辉材料;研究了不同还原气氛对该系列荧光粉发光及余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a2+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发射光谱和余辉光谱的峰位也发生了变化;CO还原气氛下所制备荧光粉的纯度要高于H2还原气氛下制备的样品,CO还原气氛下所制备荧光粉的余辉的初始亮度和衰减都明显优于H2还原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说明CO还原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具有合适浓度和深度陷阱的纯相荧光粉,有助于提高样品的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6.
问与答     
问:有一部北京牌842型量体管黑白电视机,工作一段时间,发现亮度关不暗,是什么原因? 答:调节亮度电位器,发现亮度关不暗,一般问题多在显象管供电电路和亮度调节电路中,首先应检查显象管各极供电电路。北京牌842型电视机属于视放交流耦合电视机,正常情况下,它的栅极电位为零电位,加速极电位为120V左右,聚焦极电位可调,一般在0V-150V左右,调亮电路在阴极,正常情况下,调节亮度电位器时,阴极电位在20~70V之间变化。阴极电位在70V时,大部份显象管应该截止,阴极发射电流为0;阴极电位在20V时,显象管较亮,阴极发射电流为501μA-100μA,它的调亮电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显象管过程中,为了避免显象管在使用时屏面出现离子班和提高亮度,需要在荧光粉后面蒸一层铝膜,为了蒸铝,工艺上又必须先涂一层有机膜,蒸铝以后再培烧掉,这层有机膜被焙烧后转化为气体。空气置换是用于培烧后置换显象管内气体的设备,是改善生产高质量显象管的一项措施。几年来采用直列式空气置换台,此设备工位少占地面积大,不能满足翻线扩大生产能力后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前言黑白显象管屏面要求光栅亮度均匀一致,如果平面中心区亮度明显低于边缘区亮度,则称为暗中心。暗中心是黑白显象管问世以来就存在的老问题,在不少文献中都论述过产生暗中心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及看法:中心区荧光粉厚;中心区沉积钡消气剂膜;中心区有机膜薄;中心区铝膜氧化;中心区铝膜呈凹下型等。自我车间黑白显象管生产以来,暗中心一直是我车间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该项废品波动较大,较长时间在1%~3%之间波动,有  相似文献   

9.
季旭东 《光电技术》2005,46(4):47-52
激光扫描显示具有大聚集深度、降低光吸收及高亮度的优点,然而其图像却无荧光粉的余辉。三色激光显示的精神生理试验表明,当激光显示与CRT的亮度、分辨率、帧率及色品度相同时,对它们的闪烁敏感阙值也一样。阀值率为1.14(范围为0.7~1.6)。两种显示闪烁灵敏度的差别主要与角膜的绝对能量有关而与实际的亮度配比无关。使用具有无余辉图像的激光扫描显示不会使闪烁灵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管的特点出发,叙述了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管用荧光粉的特点,同时与彩色显象管、黑白显象管及一般示渡管用荧光粉进行了比较。最后对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荧光粉的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专利:MITSUBISHI 电子公司研制。具有红、蓝、绿像元的彩色阴极的射线管荧光屏。它是用10%余辉时间超过10毫秒的长余辉荧光材料混合物和10%余辉时间低于1毫秒的超短余辉荧光材料混合制成的。构成红绿像元的超短余辉荧光材料分别是:Y_3Al_5O_(12):Ce 和Y_3(Al,Ga)_5O_(12):Ce 中的至少一的。蓝色像元的超短余辉荧光材料是 Y_2SiO_5:Ce。这种阴极射线管可用于光笔,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和宽的颜色重现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单色显示管的应用领域比电视显象管大,品种也比显象管多。屏幕尺寸从3.8cm 到51cm,1/10余辉时间从几十微秒到几百毫秒,分辨率从中等程度到超高程度的系列产品共有20余种。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化,评价单色显示管的质量特性亦分得越来越细,大体上如图1所示。一、显示显示是指显示管工作时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分辨率、亮度、对比度和发光颜色。(一)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在图象上能分辨最小细节的能力,通常用亮暗交替的线条总数表示。大家知道,现行电视显象管的扫描线数分辨率650行已达要求。但是,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生产彩色显象管时常用的材料及工艺方法对亮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材料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及其加工时的处理对高亮度特别重要,此外还需注意荧光粉层的适当厚度和屏幕背面的良好的铝膜。  相似文献   

14.
显象管和电视机都有对亮度的要求,关于亮度的测量,国际上和我国都有标准。在贯彻这些标准中遇到以下问题,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黑白显象管的亮度标准是≥80尼特,一般进口管和国内的“H管”亮度都在120尼特左右。亮度的测量一般用亮度计,也可用照度计测量。但不少厂家在用照度计测量时,把光接受面紧贴在屏面上,测出来的数值是200多Lx,这倒底是多少尼特呢?搞不清楚尼特(Nt亮度的单位)和勒克斯(Lx照度的单位)有何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从理论上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引言结合实例,叙述高分辨率显象管电子枪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普通显象管电子枪的光学尺寸和分辨能力为“兰本”、以莫斯经验公式及莫斯曲线为依据的。用这种方法设计的一只分辨率高于1400线12英寸绿色(余辉时间为中短与中长两种)屏幕显象管已研制成功,经各项例行试验、寿命试验和用户试用均合格,于1982年12月通过了设计定型。从事电子光学的同志都知道,使电子枪提  相似文献   

16.
在显象管制造过程中,经涂复荧光粉和有机膜后,再蒸镀一层厚0.1~O.3微米的铝层,目的是提高屏幕亮度、对比度和延长荧光粉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改进了蒸铝工艺,主要解决了热子和铝丝的形状;热子距屏内表面距离;铝量及铝厚控制等几个问题。蒸铝用热子和铝丝形状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显象管生产厂都在采用真空蒸镀方式获得铝层,所以,热子材料应具备如下特点: 1.较高的熔点和低的蒸汽压。 2.在使用条件下,热子材料与蒸镀材料形  相似文献   

17.
前言我厂显象管的荧光屏发光亮度曾一度停留在较低水平上,14英寸显象管同引进线生产管相比,屏中心亮度低24%,17英寸显象管同进口管(如东芝显象管)相比,屏中心亮度低15%。在国产原料和现有设备基础上,我们重新在涂屏、涂膜、铝化上下功夫,使荧光屏发光亮度达到了进口管和引进生产管的同等水平,17英寸显象管屏中心亮度达到121尼特,14英寸显象管屏中心亮度达到140尼特(见表1)。  相似文献   

18.
彩色显象管是现代信息显示的一种电子束器件,为了提高图象的质量,通常在发光层的背后,沉积一层很薄的金属铝,作为反光镜,使荧光粉发出来的光尽可能向观察一侧反射,这样可以增强屏的亮度,改善分辩能力。此外,铝层还起了保护荧光粉免受离子灼伤,加强屏的导电率和消除空间电荷的作用,这就要求铝层平滑。连续、厚薄适当、均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设法在粗糙的荧光粉层上先复盖一层  相似文献   

19.
有问有答     
问1:一台NTSC制彩色电视机的亮度通道接三枪三束显象管的阴极,色差信号接显象管的栅极,如将该机改为PAL制的,是否要先改为常见的接法?又,一只彩色显象管外面的石墨层被擦光了,有何补救办法? (浙江嵊泗刘长国问)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现今彩色电视机使用的显象管,全是荫罩式阴极射线管,由于荧光粉的高效率,电子枪、偏转系统的高精度,使电视机的图象质量、亮度、稳定性等均达到了实用的高水平。但是,由于使用三电子束,荫罩透过率低,只有20%,荧光屏色条(或色点)和荫罩、电子枪的相对似置精度要求严,制造难度大,特别是显象管扁平化,荫罩更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荫罩吸收了80%的束电流,以致受热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