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在当前就业竞争压力剧增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大多缺少系统的实践机制,难以匹配实际需要。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西北工业大学建立实践导向型软件开发教育新理念,依托学生开发者协会,整合全校优质师资力量,构建以学生团体为主体,以实践项目为驱动,以经验指导为核心,以团队探索为方式的实践导向型技术开发教育平台,实现项目制下多元化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毕业设计是对本科生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分析了目前我国本科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科研带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路,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蔡江东  尤青 《电子世界》2012,(17):152-15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逐步推广和实施,企业对产品转型更新或技术升级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相应地,企业对所需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作为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主要场所,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顺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只有立足于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地方工科院校才能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同时也才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新工科的教学特点,基于新工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包括构建新型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设计教学实践内容,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成为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启了工科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模式的探索.本文针对"应用光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本人近三年在"应用光学"全英文授课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交流障碍、填鸭式教学模式等问题,分别从本科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以期为更多国内高校的工科专业开设全英文本科专业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前瞻性的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目前高校中开展的科研训练项目对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升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我校自动化专业本科科研训练活动的实践,主要针对理论教学与科研环节的统一,科研训练模式的多样化、训练项目的实施以及质量考核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学业问题不够重视,但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校规校纪去约束管理学生,学生的综合素养难以有效提升.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躲避就业压力或获得更好起点较多学生选择考研,因此针对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开展学业指导就十分必要.研究采用问卷星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工科生对考研的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内电子商务活动的迅猛增长,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数量众多,就业压力大,这是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出现偏差,鼓励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网商服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逐步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极其有意义的。文章以网商服务及内容进行研究,针对能够参与网商服务的实践活动的在校的高校学生分析,最后提出高校学生参与网商服务实践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合作企业用人多维度需求, 发挥骨干合作企业的主导作用, 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适用于第三 学年的“2311”定制培养方案。借助合作企业师傅的传帮带、依托工程项目实施3岗位顶岗实践, 根据就业 岗位需求自主选择拓展课程包提升知识和技能, 辅助学生完成1份职业生涯规划等举措, 提升了企业在人才 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 实现了人才规格质量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有利对接。  相似文献   

10.
肖磊荣 《电子世界》2013,(20):208-208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只有在校企合作制订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解决高职营销学生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校企合作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营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前沿论坛方面实践与思考。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尽早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激发其学习基础理论的热情,培养工程意识,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全国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和山东省大学生社团工作研究基地,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相互融合的协同机制,正确处理社团活动、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托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专业,通过学科竞赛的桥梁纽带作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把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整合纳入第一课堂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有机统一贯穿始终的协同机制,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主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激活了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了教学组织手段,凝聚和兼顾了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校企合作办学对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并列举了我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展"3+1"创新教育、促进电子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思路和做法.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水平,为提高电子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技术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具备交叉学科特点。物联网工程人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此,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对此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实际情况,通过用人单位调研,深入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深挖毕业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三级平台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从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导师制、“实践+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实践。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液晶物理特色方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液晶物理人才为核心,坚持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学生培养目标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厚基础、能自学、重创新的本科学生培养特色,打造以液晶物理方向专业课程为主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努力为国家液晶器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人才即本科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小型团队模式在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借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提出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小型团队模式.文中对该模式的特点和实施办法作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两个具体的教学事例给出了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集成电路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四年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它充分考虑了集成电路设计理论和技术的教学特点,借鉴了国际国内类似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以专业素质为培养目标,以专业理论与技术为培养核心,把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突出了基本专业素质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飞行控制课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独具特色的核心专业课程,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是使学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探索科学前沿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飞行控制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有机衔接,本研培养分离。结合“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优势,对飞行控制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课程内容贯穿性建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多样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加强飞行控制系列课程纵向深度建设,提升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的飞行控制系列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培养阶段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实践、创新的系统训练和长程培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对我院通信类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与探索。我们主要讨论了基于社会需求制定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学校的学科与研究优势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研究式学习方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以及通过各类科技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